不知愛學習愛閱讀的人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當看書看多了,總想著要寫點什么東西,當學英語閱讀英語文章,長時間日積月累多了,總會情不自禁從口中吐出一兩句英語。
我們的大腦就這樣吸收再吐納保持輸入輸出盡可能平衡。要說自己為什么這么鐘意寫作,一方面是性格導向,另一方面是高考語文89分差一分及格帶來的心理陰影一直揮之不去。作為母語就是中文,考出來的成績怎么會比英語差很多了,這是我不可原諒自己的事情,于是高考后暑假看《紅樓夢》,大學里繼續保持閱讀看書的習慣,有時還問過為何大學沒有選修語文的課程呢?那時感嘆,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多么痛的領悟。
先簡潔總結今天收獲的幾個關鍵詞:社交、反饋和連接。
1.寫是為了更好的理清思路
《把時間當做朋友》書中提到過寫作不是作家才具有的能力,作為大眾的我們也應該要有,最起碼寫作是為了更好的幫助自己理清思路。自己平時心血來潮就用筆記寫一點感想,不過大多數寫時都帶有淡淡的憂傷浮在心頭,而且寫的內容是跟自己心理變化息息相關,偶爾加料字里行間散發著文藝的氣味。現在依舊在寫,和之前不同,不再是寫完后雪藏在云筆記里,不再寫傳播負能量又很虛的東西,自從看了李笑來的幾本書又隨著他的訂閱專欄在成長,慢慢發覺寫的快變成笑來體了,不管從選詞造句還是務實講清楚一個道理,都在靠近,這個時候大腦蹦出一個聲音,齊白石的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對,元認知在告訴自己要警惕寫作風格不要近似于笑來老師,轉而是學老師的寫作思路并對自己有感觸有啟發的話摘錄下來。其實,寫作不是那么難,并不痛苦,寫著寫著你會發現享受寫的過程,并當寫完的那一刻看看一個字一個字全是自己寫,準確說是碼字,你會覺得挺有成就感,其次是思路整理后的清晰度足夠加深印象。我相信,寫是為了更好的理清思路,也是在為了更好的表達。
2.寫是為了更好的表達
不可否認,寫也是為了更好的表達,即使能說會道的人也應該練習寫作,不僅可以更進一步精煉自己的口語,還能把自己的觀念長久留在紙上或者互聯網上,往后翻出來看看回味一番是多么有意義的一件事啊!反正我是這么想的,寫作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也是最劃算的有意義的事,另外也是會制造驚喜的地方,說不定堅持寫著哪天就出書呢,對吧?
那一步離自己還很遙遠,回到現實中結合自身,當下寫的目的是為了更清楚更好表達自我思緒。身邊親朋好友都知道我不善言辭偏于內向,偶爾吐字不清,自己也意識到,不然目前怎會轉行碼代碼去了,不過此刻反思的話,畢業的轉行是為了迎合自己的性格,逃避自身存在的問題,并自證語言般貼上標簽??那么從專欄訂閱后認知升級了,并融入到了一群愛思考愛寫作愛分享的群體中,潛移默化在改變觀念并每天用留言行動去踐行,幾個月下來發現自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知識融匯貫通,認知得到升級,既然嘗到了甜頭還需繼續努力,把知識體系完善并用寫的方式作為輸出,又返回來倒逼學習和輸入,以此螺旋式向上成長。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路在當下,腳踏實地的耐心積累吧!
舉一個目前在實踐的例子,平時微信聊天是不喜歡發語音的,因為這種行為是方便了自己麻煩了別人;最近對表達和講演重視了,注意到微信群里別人分享自己的踐行成果,語音說的挺好,于是假設將來某天也給別人作分享,那現在就要刻意練習語音,進一步說是口頭表達,即時性發揮,所以在嘗試用一分鐘語音訓練講清楚一天下來的收獲感想,還在練習中…
3.寫將會是越來越重要的技能
在如今信息爆炸追求高效率的互聯網時代,各式各樣的社交娛樂游戲在無情地剝奪我們的注意力,從不會想到給自己一點時間獨自相處,沒有意識到注意力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而練習寫作則是聚焦自身重要但不緊急的技能事情上,不再為了追求表面上的高效率寫140字的微博甚至苦思冥想還寫不出來,不再做憤青跟帖一些自己并不知情的新聞事件,不再享受沉浸在段子和笑話里面,更應該要做的是盡情盡興打造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升級大腦這個操作系統。時不我待,立刻行動,不斷積累起來吧,寫起來吧!
以上就是我為什么寫作的來龍去脈并賦予它的意義。目前踐行的兩點:
1.平時看到好文章會收藏好的句子會摘錄下來。
2.平時再忙再忙不管有沒有靈感有沒有思路,都會寫點東西。
最后分享曹雪芹的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