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培訓中,點評學員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即將或者已經成為講師的學員,加深對講師本身和課程的理解,鞏固對課程結構和內容的記憶,通過點評指導和練習,熟練相關技能。如果點評做的不好,即不能指導學員,反而容易引發學員不自信,甚至與講師產生分歧和矛盾。由此可知,點評的明線是:知識、方法、技能,暗線是對學員的心態給予鼓勵和態度調整,因此點評的好壞非常重要。
講師在點評時,主要是針對新講師的方法正確、努力方向、程度如何做相應點評。這個也是新增加TTT培訓的新講師在未來工作中要做的一項工作,即在培訓時要給學員指導,讓學員知道自己的學習狀態。
點評的原則
每次點評,都是一次溝通,為了達成一致,即要有有效信息,又要取得反饋。這個難度就在于,講師要針對每個學員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點評和指導。所以點評的原則在于:真誠、具體、適用、及時。
真誠:講師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幫助學員成長,并且能找到對應的學員的接受建議的方法。一方面是學員的性格和所能接受的點評犀利程度。另一方面要以鼓勵為主。點評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學員的發展,而不是講師個人炫耀技能。一但對學員出現諷刺、挖苦等負面語言時,就會打擊學員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具體:之所以叫“點評”,不叫“面評”,是指講師要言之有物,不要泛泛而談,針對學員的問題,一定要聚焦在“點”上。比如具體的知識點、操作方法、邏輯關系,而不能只說大概。通常我們知道如果一個女孩子夸一個男同學“是個好人”的時候,基本上男同學就沒什么優點了,因為不夠具體。點評完,一定是有益于學員達成學習目標才算好的點評。
適用:佛陀在公元前600多年就說過“聰明的學生給方法,不太聰明的學生給原則”。有些學員適用“漸悟”,不要一下給的東西太多,反而會消化不良。有些學員“頓悟”,只需要在關鍵點上指出問題。還有在培訓中,大家都有的問題,要公開點評。個人的,不便于公開點評的問題要私下給予建議。外向的學員可以先說問題,內向的學員要先說優點。如果學員對點評出現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上的不適應,講師應該先做自我調整。
及時:在學員出現問題時,馬上給予指導,并能見到改進效果,這是對學員最有吸引力的辦法,并且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及時的反饋可以避免學員不正確的理解和養成不良的習慣。如果學員出現反復,講師要再次給予提醒,并給予時間練習。
下面再談談點評的方法
1、使用指導型反饋:點評方法通常有三種,批評型反饋、評判型反饋、指導型反饋。批評型反饋:無論你怎么做,都得到負責的點評。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會更好。評判型反饋:這類點評都是得到“對”、“不對”等反饋,依然沒有具體方法。指導型反饋:這通常是我們最喜歡的老師,可以告訴我們具體的方法。
2、多使用激勵方法:點評的主要暗線是激勵,輕描淡寫的點評不但不會鼓勵學員,還打擊學員的積極性,就象有些店面的“謝謝光臨”,還不如不說。聽了反而讓人沒有感覺。如何做到有效激勵呢?在學員發言后,馬上給予掌聲和贊美,包括眼神,手勢點贊。點評方法通常是“三個優點,一個建議”或者是“三明治”點評法,有些技能在點評完,可以馬上請學員再次操作一下,如果成功,馬上表揚,這樣可以加深學員印象。
3、記錄過程:用于點評,講師需要在過程中,認真的記錄過程中發生的優點及改進建議。如果有錄像機最好,可以在學員試講完后,馬上回放,與學員共同確認優點與需要改進的問題。同時,點評記錄也是未來講師做總結的一項有力素材。
4、講師點評過程:可以從目標、方法、程度三方面來點評學員。正確的目標可以保證學員不走彎路,正確的方法可以保證學員學習效率,程度用來評價學員水平。舉例:“剛才介紹的課程框架非常正確,從上到下,介紹了課程體系,描述的完全正確。同時建議控制一下時間,如果能控制在5分鐘以內最好。”
5、點評中的示范:點評過程中,講師在必要時必須親身給出示范,身教勝于言傳,尤其是很多技能,講師示范的四步法,即我做你看、我說你聽、你說我聽、你做我指導。
6、學員互相點評:根據“學習效能金字塔”可知,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教會其他人。如果學員都是同時學習的知識或技能,可以請其他學員互相點評,講師觀察學員點評的內容是否正確,如果正確才能說明點評的學員掌握了對應技能。反之是這名學員也沒有掌握關鍵點,則需要一起加入練習,否則會形成眼高手低。同時,在學員互相點評的過程中,講師也要給予基本方法,同時提醒學員措詞的正確性,比如把“缺點”替換成“待改進”等。講師要對課程氛圍負責,提前打造歡樂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更能提高點評效果。
綜上所述,點評是講師的基本功,只有同時具備上述的點評原則,才能在教學中更充分有效地發揮點評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