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學習學習再學習?
? ? ? ? 一一讀芭芭拉.奧克利《學習之道》有感
第一部分:偶翻以前讀書筆記,下面這三段話與本書觀點發生強連接
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的養成
1、 回想。
閱讀圖書常常不會一口氣讀完,第二次拿起書時,至少用15分鐘回想上次閱讀的內容,不要翻看。實在想不起來再翻看。
2、 做筆記
在空白處多寫多畫,隨筆、符號、涂色、書簽、便簽、折頁,甚至拆書都可以。
3、 讀后感和PPT。
堅持寫讀后感可以大幅度提高閱讀能力,做PPT可以提高邏輯分析能力,如此堅持,閱讀能力就會大幅度提高。
4、 思想超越
閱讀,與思想有關。比擬作者、試圖凌駕于作者之上思考問題,是閱讀能力提高的必然結果。
如何閱讀一本商業圖書
閱讀原則1 二八原則
對商業圖書來說,80%的精華價值可能僅占20%的頁碼。要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進行閱讀時間的分配。
閱讀原則2 集中優勢精力原則
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內,集中突破20%的精華內容。也可以在一個時間段內,集中攻克一個主題的閱讀。
閱讀原則3 遞進原則
高效率的閱讀并不一定要按照頁碼順序展開,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閱讀,再從興趣點擴展到其他部分。閱讀商業圖書切忌貪多,從一個小主題開始,先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了解文字風格、觀點闡述以及案例描述的方法,目的在于對方法的掌握,這才是最重要的。
閱讀原則4 好為人師原則
在朋友圈中主導、控制話題,引導話題向自己設計的方向去發展,可以讓讀書收獲更加扎實、實用、有效。
學習模式:一種是輸入、練習、內化、輸出;另一種是:理解范式、應用范式、識別范式、輸出范式。
第二部分,對我影響最大的學術觀點
1、思維的兩個模式——專注和發散
專注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個對象上,這能讓我們關注到知識細節,將一知識點儲存在我們腦海中,是學習的基本功。專注的時候,我們更傾向于利用已經建立好的心智工具集和知識結構。打個比方,我們的注意力是燈塔,在專注模式中,我們把燈光都集中打在一個位置,這樣我們對那個位置看得非常清楚,但看到的區域則有限。
發散就是思維放松的時候,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對象上。在發散模式下,大腦激活的區域則更多,但區域之間的聯系更少。在發散模式下,燈光并沒有全部聚在一起,而是投向了更廣的區域,這樣我們看得到的區域會更廣,但并不能看得那么清楚。 這更利于產生創造性的想法。在發散模式下,更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事物,因為參與活動的大腦區域更多,能更好地形成關于新概念的直觀印象。
過分地努力工作意味著自己的思維長時間處在專注模式,處在發散模式的時間不夠,產生新想法的可能性更小。并且處在發散模式下,大腦會默默地對最近接受到的信息進行整合,讓新的知識和概念能夠在大腦扎下根。
我們往往強調學習需要專注而忽視了發散對于學習的作用。
要從專注模式切換當工作沒有進展,思維開始變得遲鈍和混亂,或是情緒上感到憤怒或失意,這些都是應該從專注模式切換到發酸模式的信號。前者表明思維的列車已經停下來了,既然停下來了,埋頭繼續苦干其實很難讓其啟動;后者會讓大腦和學習相關的一些區域暫時發揮不出作用。
2. 組塊是一些相關概念和如何應用這些概念方法的集合。
如何形成組塊
1. 專注地學習這些概念。這樣相應的神經連接才會得到加強;理解基本概念。這才能弄懂概念之間的聯系,讓相應的神經形成合適的連接;獲得背景知識,知道何時應該用這些概念。
3、通過重復把在工作記憶中的概念轉移到長期記憶中,當然對工作記憶中的概念打包成組塊是將其放入長期記憶中的最好辦法。
4、復習的最好方式是“回想”而不是反反復復地閱讀相同的內容。因為通過回想,我們能夠確保自己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識,回想的過程也是形成組塊的過程。讀完一個章節的書,可以回想一下這個章節的內容,通過這個方法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確保自己掌握了知識。
5、由難入易。拿到試卷,先看瀏覽一遍,從最難的問題入手。如果不能迅速解決問題,就放一放,繼續做簡單題。這樣利用了潛意識還在繼續思考難題。
6、解題方法要混合使用在不同的題型上,這么做會讓你同時知道如何以及何時用一個解題方法。
第三部分,急需推薦給我的學生內容
十個好的學習法則
1.運用聯想
讀完一頁書,看向別處并回想主要觀點。少做標記,沒記住之前不要畫重點,要先回憶。在去教室的路上或不同于先前學習空間的室內,試著回憶要點?;貞浀哪芰?,即能夠得到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學好知識的關鍵標志之一。
2. 自我測試。
任何內容皆可測試。無論何時皆可測試。抽認卡片是你的良師益友。
3.對問題進行組塊。
搭建組塊的過程就是理解問題、練習解題方法的過程,有了組塊才能在腦中瞬間閃現答案。解決一個問題之后,要將其重新排演一遍。確保在許久沒接觸這道題后,你還能解答出問題的每個步驟。把問題當成一首歌,在心里學著一遍遍地唱,這樣讓信息合成為一個流暢的組塊,任何時候都能任你提取使用。
4.間隔開重復動作。
無論學哪門課,不要安排得太集中,要像運動員一樣每天安排些練習量。你的大腦就像一塊肌肉,它一次只能處理某學科上一定的練習量。
5.在練習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題技巧。
做任何練習的期間不要只用一種解題技巧,否則一段時間過后,你只是在模仿自己之前解題的老路子。解題方法要混合使用在不同的題型上。這么做會讓你同時知道如何以及何時用一個解題方法。(書本一般都不會以這樣的方式編寫,所以你需要靠自己去這么做。)每一門作業和考試之后,要回顧錯題,確保理解自己的犯錯原因,之后重新解答一遍。想要最高效地學習,就在抽認卡片的一面用手寫(別用鍵盤打字)下問題,再在另一面寫下答案。(用手書寫比起打字時構建的神經結構更堅實。)如果你想把它上傳到智能手機的應用軟件里,你也許會把卡片拍下來。你可以用不同的題型隨機測試自己。另一個測試自己的方法,是隨機翻開書本挑一個問題,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很久沒碰這道題之后還能給出解答。
6.注意休息。
有一種常見現象,是學數學或科學時,你會難以解答或理解一些初次遇到的問題或概念。這就是為什么每天學一點,比集中在一天學會好很多。當你對一道數學或科學上的難題灰心喪氣時,可以休息一下,這樣你大腦的另一部分就能在后臺接著工作。
7.使用解釋性的提問和簡單類比。
無論何時遇到難懂概念的困擾,都要自己想一想,怎樣解釋才能讓10歲小孩都明白這個概念?使用類比真的有用,比如電流就像水流。不要只想解釋,要大聲說出來或者寫下來。憑著嘴上說手上寫的功夫,你能把所學知識編譯(將知識轉換到神經記憶結構中)到更深的記憶中。
8.專注。
關掉手機和電腦上所有會干擾你的提示音和鬧鈴,并在計時器上設定25分鐘。你要在25分鐘之內集中注意力,并盡可能勤奮工作。計時器的時間一到,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有趣的獎勵。一天中安排幾個這樣的工作期間,能實實在在地推進你的學習進度。試著規定學習時間和地點,不要瞄電腦和手機,讓學習變得自然而然。
9.困難的事情最先做。
最清醒的時候,要去做一天中最困難的事情。
10.心理對照。
想象過去的你,對比通過學習能夠成就的那個自己。在你的工作區域貼一張圖或幾句話來提醒自己的夢想。如果覺得自己缺乏動力了,就看看它們。
十個壞的學習法則
你要避免這些方法,因為它們會浪費你的時間,甚至還會讓你以為自己真的在學習!
1.被動重復閱讀。
很被動地坐著看書,目光再次掃過書頁上看過的內容。除非你能閉卷回憶要點,證明讀過的材料進入了你的大腦,否則重復閱讀就是浪費時間。
2.滿眼盡是重點標記。
在文中標記重點,會讓大腦以為自己已經記住了學習內容,但實際上你只是手上動動(大腦記沒記就不一定了)。在書上各處適當標記是不為過的,有時它會幫你突出重點。但是,如果把它當成輔助記憶的工具,就要確保自己標記下的內容也記在腦子里了。
3.瞟一眼解題方法,就覺得胸有成竹。
這是學生學習時所犯的最糟糕的一個錯誤。你要做到的,是不看答案也能一步步解決問題。
4.等到火燒眉毛才開始學習。
你會在田徑運動會開始前的最后一刻才開始猛練一番嗎?你的大腦如同一塊肌肉,它每次在一個科目上能夠應付的練習量是有限的。
5.已經清楚解法,但仍反復解答同一題型。
如果練習中你只是坐在那解決相似的問題,你實際并沒有在備考,而這就像一場盛大的籃球賽來臨之際,你卻只做控球這一種練習。
6.與朋友一起把學習變成了閑聊。
和朋友核對解題方法,拿自己知道的問題相互提問,這會讓學習更有趣,同時暴露你的思維缺陷,并讓你的學習更深入。但是,如果任務還沒完成,共同學習卻成了閑談打趣,你可就在浪費時間了,這時就該換個學習小組了。
7.做題前忽視讀課本。
還不會游泳的時候你會輕易跳進泳池嗎?教科書就是你的游泳教練,它會指引你通向答案。如果嫌麻煩而疏于讀書,你不僅會犯錯,還會浪費時間。在你開始讀書之前,快速瀏覽一遍章節和板塊內容,能讓你對它有個大致的概念。
8.有疑問點,卻不找導師或同學核對并解決。
教授會習慣性地為那些充滿困惑的學生指點迷津——這是我們教師的職責。讓我們擔心的是不來提問的學生。希望你別成為其中之一。
9.時常分心,卻還以為自己能學得足夠深入。
每次受到即時短信或談話的影響,你能在學習上投入的腦力都會變得更少。每一次被打斷注意力,小小的神經都會被再次連根拔起,無法在腦中扎根生長。
10.睡眠不足。
睡眠中,你的大腦會將解題技巧拼湊在一起,同時它也會對你睡前習得的任何內容進行反復練習。長時間的疲勞會讓毒素在腦中堆積,毒素會破壞神經連接,讓你無法用它們快速有效地思考。如果考前沒睡好,就算之前做過怎樣的努力也無濟于事。
建議雙十條可以一正一反對比閱讀,也可以以此為量表,檢測自己優勢與勢,再思考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