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額敏縣緊扣鄉村振興主線,立足鄉村特色資源優勢,依托?“小特產業”,挖掘培育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鄉土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充分挖掘尋訪,培養傳承技藝的“手藝人”。縣委組織部聯合文旅、市監、農業農村等相關單位部門,依托各鄉鎮對民間傳統手工藝者進行“尋訪”,分類挖掘扎根在基層、活躍在民間的能工巧匠,根據其代表性、帶動性和發展前景進行分類,扶持建立名師名家工作室、手工作坊、合作社等,通過“名師帶徒”、崗位實踐等形式,培養一批“傳承人”。目前,全縣有哈薩克族氈房營造、哈薩克皮帶編制、冬不拉制作、馬鞍制作等傳統工藝傳承人12人,培養徒弟35人。
立足特色資源,培養產業發展的“領路人”。依托現有產業基礎,挖掘能人,培訓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匠人,大力發展農產品初加工,扶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保鮮、儲藏、分級包裝等延時類初加工,發展“面變點、肉變腸、奶變酪、果變醬、菜變肴”等食品類初加工,興辦各類特色“小車間”“加工坊”,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鏈重要一環,不少手藝人、“土專家”成長為產業人。目前,鄉村建立小車間、小作坊71個,命名表彰額敏縣第一屆“小特產業鄉土人才”10名。
注重示范引領,培養增收致富的“帶頭人”。通過引進、扶持、優選、培育“四個一批”,著力建設一支懂技術、會經營、能帶頭的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隊伍,以“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黨支部+協會+產業+農戶”、“黨支部+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農戶”等發展模式為主,幫助爭取政策扶持,發揮‘領頭雁’作用,不斷增強群眾自身致富能力。目前,全縣鼓勵支部負責人和黨員致富帶頭人創(領辦)合作社28家,發展支部領辦型、入股帶動型集體經濟組織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