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遠么
——《東京物語》影評
這是兩個老人去東京看望兒女的故事。日本戰后,工業化和城市化飛速發展,年輕人涌向城市,傳統家庭分崩離析。在這樣的背景下,小津安二郎導演了《東京物語》,他說,我要透過子女的成長,來窺視日本家族制度的瓦解。
“一直以為東京很遠,可昨天從尾道出發,今天就和大家見面了。人還是長命的好。”電影開頭,胖胖的老婆婆笑著對二兒媳婦紀子說。長久不見的親人終于團聚,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回憶過往。只是,他們太禮貌了,諸如“麻煩你”、“謝謝”、“請”這樣的詞總是掛在嘴邊,熱情中夾雜著疏離,就像魚肉中的刺。子女們都有自己的事業,他們沒有時間陪伴父母,他們逼仄的家也沒有老人落腳的地方。于是子女把老人送到熱海一家廉價的旅店度假。薄薄的木板擋不住游客的喧囂,兩個老人徹夜未眠。第二天,老婆婆在堤上跌倒了,她掙扎著爬起來,像孩子一樣弱小。
隨著鏡頭切換,時間緩緩流淌,老人和子女的矛盾越來越深。老人早早從熱海回來,卻被女兒繁責怪,他們沒有解釋也沒有抱怨,悄悄離開了。這也體現了小津忍耐克制,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價值觀。兩個“無家可歸”的老人,坐在東京某個房子的角落打發時光。他們說,東京真大啊,要是失散了,可能一生都見不到了呢。東京夏天已至,花開如云,美酒滿斟,而老人的身影卻有些落寞。空間上的距離可以縮小,而心的距離,卻如此遙遠,他們“迷路”了。
老人去拜訪朋友服部和昭田,可他們也過得不好。三個老頭借酒消愁,互訴衷腸,喝得酩酊大醉。這是三個被時代拋棄的老人,他們聚在一起,互相安慰,“我們還是幸福的”。影片中的紀子是東京僅存的陽光,她的孝順與繁的冷漠形成對比。紀子帶二老游覽東京,給婆婆按摩,還送她零花錢。老人在這里拾到久違的溫暖。要道別了,疲憊的老婆婆對子女說,東京太遠了,要有什么意外,你們也不用特地來。結果一語成讖,老婆婆回家就病倒,撒手西去。
影片中,小津安二郎的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低機位拍攝;畫面直接切換;鏡頭近乎固定;空鏡頭眾多……電影節奏緩慢,沒有熱鬧的場景,沒有激烈的沖突,卻異常真實。比如老人的兒女,他們是你我在銀幕上的倒影,不好也不壞,在城市里,拼命干活,努力生存,擠不出時間陪伴家人。影片表現的主題沉重如斯,卻不流于悲傷。電影結尾,校園的童聲合唱如陽光拭去陰霾,列車轟鳴著駛向遠方,時鐘滴答作響,老人輕搖小扇,孤獨而安詳,無論如何,生活還是要繼續。
東京遠么?東京不遠,有親人在,坐一天列車也就到了。東京遠么?東京很遠,遠到坐一輩子列車也穿不透心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