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他倆的生命安全關系和諧、地球生態平衡——這些關系到我內心的寧靜,我從不在七夕的晚上去葡萄架下。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晴
打開電腦,電腦管家告訴我開機用了15秒,擊敗了全國99%的電腦,以及“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我知道,今天是七夕節,又稱中國的情人節。我知道這些并不是因為我有情人,也不是因為我周圍的人有情人,是因為到處都有人在喊自己沒情人。
我其實根本不在意這些——一個普通人不會關心另一群普通人到底有沒有人可供擁抱接吻,我在意的是,今天又是牛郎織女見面的日子,而我從來沒有在葡萄架下聽過他們的悄悄話。
我們都知道,牛郎用籮筐挑著一雙兒女,踩著老牛皮做的魔法鞋眼見就要追上織女時,王母娘娘用簪子一劃,他們就只能隔著天河遙遙相望了。
這頗具小農經濟特色的版本是后來形成的民間傳說,更具神話色彩的源頭是——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于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我覺得這段古文很不討喜,一是因為它被拿來出過考題,二是因為它不符人情不具人格:天帝心疼織女孤獨,不找女伴陪她卻把她嫁到河西去,這里頭的牽牛郎也不是凡人,跟人間有點關系的只剩下鵲。我們沒法想象非人的愛情,就像我們不討論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怎么在一起的,所以牛郎得是個人。
牛郎是個農村放牛郎,和織女發生了淳樸的愛情關系,并且生兒育女。被迫分開后,天上的神仙頭頭又憐憫他們了,準許他們每年七月初七見一次。神仙就是這么奇怪,隨便拆散又隨意憐憫,若不是每年非要見一次,拉家常回憶過去,他們早就各自開始新生活了。
有了每年七夕鵲橋一會的規定,就得思量這“每年”延續到多久。織女若是仙女,就不會老死,為了不讓織女太孤單,也為了這一天有繼續存在和紀念的意義,更為了確保我現在還可以在葡萄架下聽到他們的談話,牛郎也不能死。所以,樂觀估計,牛郎通了仙氣,至少是半仙,能永生。
牛郎和織女分開后,牛郎不能再娶織女不能再嫁,不然七夕相聚不再具有感人的效力,七夕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所以,他倆到現在都還是孤家寡人,沒有感情生活更沒有性生活,不能通信打電話。見面那一天倆人容顏未變,依舊精力旺盛,但環顧四周盡是鳥在撲騰,別人還能在葡萄架下聽他們的談話,所以根本不能搞事情,只能說點社會正能量的話。這不難理解,要是我知道全世界的人都在偷聽我說話,我也只好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
更大的問題是,牛郎織女的兒女會不會長大?按理說會,他們大了也要生兒育女,孫孫輩也要見奶奶(外婆),所以去見織女的隊伍會越來越龐大。如果牛郎織女的后代如孔子的后代一樣幸運,開枝散葉連綿不絕,那現在得有近四百萬人了。族譜寫得清清楚楚,他們每一個人都不會放棄去見n太祖母的機會,順便體驗一下可安全著陸的升天運動。且不說全世界一天蒸發這么多人會不會引起恐慌,單單是人間的喜鵲就可能承受不了這重量,他們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見上織女,到時候現場一片嘈雜,那么在葡萄架下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就不可能了。我從來沒有試過,我只是相信七夕晚上在葡萄架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談話,我們的一切推理都以這個為最終導向。所以,牛郎和織女的孩子可能沒后代,或者很快絕代了。
現在,除去聲音的傳播到底需要多少時間、語言經過甚多變化現在還能聽懂嗎之類的過于現實的問題,我們要能在葡萄架下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至少能說明:他倆都沒死并且還愿意見面談話,他們的后代死光光了,喜鵲沒有種族衰退的跡象。
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他倆的生命安全關系和諧、地球生態平衡——這些關系到我內心的寧靜,我從不在七夕的晚上去葡萄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