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八年級的孩子在學習事理說明文,我聽了兩節(jié)課,就此寫下拙劣的認識,供大家商討。
? ? ? 由于受疫情的影響,學生在家上網課,趙老師說,收作業(yè)就要耗掉比較大的精力,所以,周日組織我們進行了一次小教研,教研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才能不那么費勁收作業(yè),第二個就是下一周的說明文單元教學如何進行。
解決辦法是:挑戰(zhàn)單發(fā)下去,不再用晚自習的時間做,而是給讓學生直接在語文課上做或者晨誦專門留時間做。一來可以減少孩子們直接面對電腦屏幕的時間,二來也可以提高效率。說明文趙老師的想法是:考慮到學科融合,加上對說明文的學習,讓學生能寫出一些科學小論文。模式就是:描摹現象——提出猜想——證明。課堂上的挑戰(zhàn)單的問題如下圖:
下面談一下我的不成熟的想法:第一:我覺得這個教學目標有問題,按照我們現在語文的教學方向,應該是先判文,然后是教學目標,下來是挑戰(zhàn)單設計,然后是課堂的教學設計(這是我最近才悟出來的,課堂不是講挑戰(zhàn)單,挑戰(zhàn)單只是為了測出學生的現有水平,課堂是為了從挑戰(zhàn)單走向教學目標)。需要通過課堂對話來達到目標。因為課堂的時間十分有限,所以,目標必須準確,而且要指向性強,這大概是為什么語文需要先判文,其實,我現在覺得判文就是為了定住課堂的方向。是層層深入理解文本走向作者闡述的中心要義還是通過分析作者的運思讓學生學會某類文體的寫作。所以,只有判文之后,才能定目標。就這個單元而言,他們都是說明文,所以,目標就是通過這四篇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寫說明文。只是這個單元我們學得是事理說明文。所以,我覺得核心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寫事理說明文。事理說明文和上學期學的事物說明文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都是說明文,可是說明的對象不同。一個是具體的物件,一個是道理。說明具體事物相對于說明事理來說應該是比較簡單的。那么,接下來,我們要考慮的是,學生腦中對于說明文已有的經驗的是什么。我想是:他知道了什么叫事物說明文,以及如何寫一篇事物說明文,即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和恰當的說明說法對于要說明的對象進行說明即可。通過八上的學習,對于說明順序孩子們知道了基本的順序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基本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比喻……孩子們已經比較了解。那么,下面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孩子們在寫事理說明文的時候,應該怎么寫。我想:他首先要考慮的是他要說明的是一個什么事理?是哪個方面的?可以說明冰箱的運行原理,可以說明物質反應的事理,可以說明物理學方面的一些事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寫的是說明文,不是科學小論文,也就是說這兩種文章是有區(qū)別的。科學論文講究的是描述實驗現象,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論證自己的猜想。而事理說明文不是這樣的,事理說明文是你要說明的是一個怎樣的事理,你準備如何,怎樣才能把這個事理說明白,而不是向大家證明這個事理是正確的。所以,我覺得趙老師的這個目標不妥當。
第二,就是如果拿《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來教學生寫事理說明文的話,那么,我們需要研究的是竺可楨是如何寫事理說明文的,然后把它揭示出來給學生看,然后學習。也就是我們聚焦的問題是作者是如何寫事理說明文的,而不能聚焦作者寫了一篇什么樣的事理說明文。因為,我們要建構,建構學生對于事理說明文的認識和寫法而不是學習作者說明了一個什么事理,這樣的話,趙老師,這個挑戰(zhàn)單就有問題了。挑戰(zhàn)單上的第一大題和第二大題以及第三大題的第一小題不是關于知識的建構而是關于知識和信息的篩選。以我目前的理解如果判文經典就是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如果是判文典型就不能這樣命題目。而應該是第一:作者的這篇文章給我們說明了一個什么事理?(物候學和農業(yè)的發(fā)展息息相關)。第二個問題是:他是如何對這個事理進行說明的?他先寫了什么是物侯,什么是物候學,再寫了物侯觀測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物候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接著寫了物候學的發(fā)展對于農業(yè)發(fā)展的意義,最后寫了,物候學這門學科的發(fā)展現狀和前景。這就是竺可楨這篇文章大的一個行文脈絡。下面,還可以就每一個段落進行更細致的分析。比如:作者是如何提出物侯這個概念的,也就是文章開頭的一部分,寫的是很妙的,作者用了非常文學化的語言描述了一年四季植物和動物的變化,然后由這些變化提出了物侯這樣的一個概念。接著順勢說了研究這些變化的學科就物候學。這是一個怎樣的寫作順序呢?就是由現象(具體)走向概念(抽象)。后面為什么要寫影響物侯觀測的因素呢?因為,我們國家國土比較大,跨經緯度比較大海拔高度差異也比較大,自然不同地方的物侯現象不一樣,而他要說明的是物侯對于農業(yè)發(fā)展的意義。這就必須要說明這些因素對于物侯的影響。就像你要說明水的沸騰溫度是一百度你就要考慮他一定是在標準大氣壓下才行,因為高原上水沸騰的溫度就不是一百多。作者在寫到地區(qū)物候現象不一樣的時候,他用了舉例子,做比較和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就是為了體現說明文的嚴謹性。這樣把這篇文章的作者的寫作思路給學生揭示出來,讓孩子們看清楚他們才可以知道如何寫事理說明文。即:由現象提出要說明的事理(也就是說明對象),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對這個事理進行闡述。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事物說明文他是通過外部的空間順序進行說明,而事理的是通過內在的邏輯關系(根據事物的內部聯系或者人們的認識過程)來說明的。闡述的時候要注意語言嚴謹,符合邏輯,如果,學生水平高,還可以就這個事理的發(fā)展進行合理的推測。
寫作設計:
基礎寫作:描述一種你熟悉的事理,用說明的方式,由具體到抽想,由形象到概念。運用一定的說明方法,把事理盡可能闡述清楚。
挑戰(zhàn)寫作:對同一個物體,不僅對他的外觀進行說明,也可以對他的工作原理內部原理進行說明。比如:冰箱,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