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流向安全,網聯于日前開啟運行。這個由央行牽頭,秉承“共建、共有、共享”原則籌建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它的成立,必將激起千層浪,深刻影響中國的支付行業(yè)大格局。
1.亡羊補牢
相比銀聯為線下服務,網聯則是為線上提供支付清算服務。因此,網聯也稱為網絡銀聯,它的誕生,是支付行業(yè)亡羊補牢的結果。
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還沒有出現之前,國內的支付體系是由央行、銀行、用戶構成的三級支付體系。其中以央行為主導,涉及支付的所有交易信息都對央行公開透明。央行掌握交易資金流向,監(jiān)管便利。
然而,監(jiān)管的根基終還是被動搖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直接采用“反接”的模式,在自己的客戶服務體系內建立虛擬客戶賬戶,直連多家商業(yè)銀行,并在每家銀行內創(chuàng)建賬戶。
打個比方,以支付寶為例,這種模式下,用戶1向用戶2支付100元,這100元其實并不是從用戶1對應的賬戶直接轉到用戶2對應的賬戶,而是先從用戶1轉到支付寶在銀行甲的賬戶,然后銀行甲的賬戶再轉到用戶2. 而支付寶的賬戶中同時夾雜著大量的交易,所以銀行甲很難監(jiān)控到用戶1和用戶2之間的這筆交易。
如果是跨行交易,過程更為復雜。用戶1向用戶3支付100元,整個資金過程是:從用戶1流轉到銀行甲賬戶,然后再從銀行家甲轉到銀行乙賬戶,再從銀行乙賬戶轉到用戶3。
可見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過自己創(chuàng)建的虛擬賬戶與每家銀行直連,其實是擔當了清算體系的角色,而交易的具體資金信息對銀行系統都是非公開透明。銀行系統無法準確獲取每筆交易數據,央行更是對資金流向無從掌握。
2016,中國全年第三方支付總交易額為58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5.6%,增長勢頭迅猛,使用場景也是不斷拓展,呈現崩裂式碎片化形式,潛在的金融風險亟待解決。
2.統一清算和信息共享
網聯平臺應運而生,其注冊資本達20億人民幣,股東總數44家,其中38家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央行系為第一大股東。為保公平公正,平臺由網聯清算有限公司運作。
網聯的主要職責——線上交易清算平臺,切斷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立足于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之間,剝離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清算業(yè)務,保證用戶的交易信息公開透明。
例如,在網聯模式下,用戶1向用戶3支付100元,交易信息是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交給網聯,再由網聯經手傳給銀行甲和乙,銀行甲和乙可以同時掌握資金的流向。
3.深刻影響
首先,網聯的成立,讓央行可以高效監(jiān)管支付機構業(yè)務,整肅第三方支付行業(yè)亂象,使支付行業(yè)更加規(guī)范有序。
原有模式下,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進行支付業(yè)務的同時實際也擔當著清算中心的角色,既當裁判又當球員,數據不公開不透明。部分第三方支付企業(yè)違規(guī)挪用客戶備付金,通過備付金利息或投資回報賺取大量利潤。據權威機構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267家支付機構吸收客戶備付金合計超過5000億元,達到支付機構收入的11%,備付金的回報成為很多第三方支付企業(yè)的重要收入。
面對備付金市場亂象,央行今年年初下發(fā)《關于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對客戶備付金實施集中存管,支付機構不得挪用、占用客戶備付金,銀行不需支付備付金利息。而該規(guī)定的正式生效日選在網聯平臺上線后,就是為實現監(jiān)管技術上的可行性。
其次,網聯的成立,為銀行系與非銀體系創(chuàng)造了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數據,一直是銀行的痛點。銀行無法看到客戶具體交易信息,更因此無法進行數據分析提供金融服務。央行曾有意讓銀聯牽頭,把銀聯線下交易清算功能拓展到線上。但由于銀聯的股東都是“清一色”銀行系,此舉當然會受到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強烈反對。出于公平考慮,避免清算組織一家獨大獨大的格局,央行組建網聯,讓網聯和銀聯在線上和線下分而治之。
再次,網聯的成立,將掀起第三方支付格局大洗牌。支付寶和財付通作為互聯網支付的兩巨頭,分別占50%和20%的市場份額,網聯的成立使其不得不放棄清算業(yè)務,公開交易數據。數據優(yōu)勢的丟失,銀行直連體系的廢棄,央行備付金的管控,都必然削弱兩巨頭的市場優(yōu)勢。
監(jiān)管是大勢所趨,只能順勢而為。網聯對于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則是把雙刃劍,各有利弊。利在于節(jié)約了連接銀行的成本,提高了風險防范能力,寡頭相對優(yōu)勢地位降低;弊在于備付金監(jiān)管成為現實,或將失去重要的收入來源,業(yè)務回歸支付本質,不得不在產品和服務創(chuàng)新上另辟蹊徑。
網聯的成立,最終目標就是規(guī)范線上支付市場的秩序,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會增加費用,因此基本上對用戶沒有影響,用戶在支付過程中不會覺察清算平臺已經變化。
4.平衡關系,迎接挑戰(zhàn)
網聯的成立,牽動了各方的利益。平臺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平衡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關系,確保公平公正。同時,與銀聯之間,亦競爭亦合作。
目前,技術能力是網聯首要面對的挑戰(zhàn)。作為線上交易統一清算機構,平臺的穩(wěn)定性和信息的兼容性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雙11”、“6.18”、“春節(jié)紅包雨”等網絡支付高峰都會給網聯的技術能力帶來考驗。
網聯,承載了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行業(yè)“安全、公平和效率”的監(jiān)管原則,必將對支付行業(yè)的格局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