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產品經理是否遇到過因為寫PRD時考慮不周,導致產品上線后出各種問題的煩惱?
比如:
1、個別關鍵操作點沒有加數據埋點,導致無法統計到轉化率數據。
2、沒有考慮到APP低版本的兼容性,導致新功能在低版本上無法正常運行。
3、沒有開發配套的后臺功能,用戶投訴時客服不能在后臺查詢相關信息,無法及時解決用戶問題。
在現代社會,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工作,人們時常會因為疏忽而犯錯,而有效解決這類問題的好方法就是建立一份工作內容檢查清單。
上述觀點出自圖書《清單革命》,作者認為檢查清單是你把事情做正確的必要條件。
以醫學為例。1.3萬個疾病診斷名稱、6000余種藥物、4000多種操作,再聰明的醫生也難以記住全部。記不住的后果之一,便可能是犯錯,而犯錯的后果很可能會要人性命。據研究,在外科手術領域,由于人為不慎或錯誤所致的并發癥達3%-17%。在分析這些案例后,研究者認為半數手術并發癥可以被避免。
為保證躺在手術臺上的病人安全,世界衛生組織制定過一項指南。而本書作者為此制定了一份“手術清單”,內含19條具體檢查內容,目的正是減少外科醫生的失誤。后來作者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通過組織全球不同地區、經濟水平不一的8家醫院,對近8000名成人患者進行研究發現,“手術清單”使手術死亡率由原來的1.5%降為0.8%,并發癥發生率也降低了4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表明檢查清單的確是個好東西。目前,美國有10%的醫院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2000家醫院采用了類似的“手術清單”,減少甚至避免了部分手術死亡案例。
而在產品管理領域,檢查清單也同樣有效。之前我做項目或產品迭代時,不時會遇到由于產品設計時考慮不周,導致產品上線后出現各種問題的情況。記得有一次,由于沒有考慮到新功能的客服系統配套改造,導致新功能上線后客服無法及時處理因新功能帶來的產品咨詢問題,從而被客服同學投訴,當時感覺很丟臉。
從此以后,為了避免這種不應有的疏漏,我再做每個項目后都會復盤,總結項目上線后遇到的問題及原因,并歸納成一份產品設計自查表及問題案例庫(記錄自己因為疏忽導致產品出問題的真實案例)。
現在我每次寫完PRD后,都要對照自己總結的產品設計自查表把PRD再過一遍,檢查PRD里是否存在疏漏之處。另外時不時翻看下案例庫,提醒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自查表的格式如下:
一、產品
1、流程是否存在斷頭路
2、文案是否易懂,是否存在歧義
3、是否存在APP高低版本兼容問題
4、新功能是否存在關聯產品的改造
5、與其他系統的調用是否考慮到弱依賴處理
6、業務高峰的系統降級處理邏輯
7、后續新功能或關聯產品如果下線的影響點
8、xxxx
二、運營
1、是否存在數據報表、埋點需求
2、是否存在客服查詢需求
3、新功能的客戶宣傳策略
4、是否存在運營需求
5、運營內容與產品功能是否弱耦合
6、xxxx
三、風險
1、是否引發原有功能的服務降級
2、是否引發諸如騷擾、欺詐等安全隱患
3、是否存在負面輿情風險
4、是否存在法律及合規風險
5、xxxx
正因為有了這份自查表,幫我檢查出PRD里不少錯誤或疏漏,從而盡可能確保把事情一次性做好,避免產品上次后因為疏漏造成的各種問題。
由于各種互聯網產品的形態及發展階段、側重點不同,因此不強求大家的自查表內容一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總結出一份適用的自查表,相信可以幫大家在寫PRD時少犯錯,或是一樣的錯誤不再犯。延展思考,其他互聯網工種如運營、UED、開發、測試同學也可以建立相關的工作自查表,從而避免運營活動、交互設計或是系統開發領域,由于疏忽所造成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