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照片拍于2010年3月2日16:33,第二張照片拍于2011年2月27日15:00,第三張同日,第四張照片拍于2012年7月26日18:27。
地點都是上海淮海中路1863號東畫廊。
前兩張是東畫廊里的洗手池。當(dāng)時我是從馬里昂巴咖啡館出來沿著武康路一直走,在武康大樓對面發(fā)現(xiàn)了這家東畫廊,場地很小,作品也不多,這個頗具形式美感的洗手池倒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12年再去的時候就變成了賣彩票的,畫廊貌似是搬了家,我再也看不到那個洗手池,內(nèi)心非常難過。
10年來上海的時候,跟朋友去上海美術(shù)館,當(dāng)時是每個月第一個周一免費,那天3月1號正好周一,覺得很湊巧,沒想到里面展出的是陳逸飛的畫作。因為不準(zhǔn)拍照,我就一幅一幅仔仔細(xì)細(xì)地看啊,有種拜見祖師爺?shù)母杏X,當(dāng)時就想跪下來拜。
第一張照片拍于2011年2月28日12:50,松下DMC-FS3;第二張照片拍于2012年7月26日15:51,賓得K5。
地點是上海田子坊陳逸飛工作室舊址。 ????
門開的那次我進(jìn)去參觀了,有陳逸飛的調(diào)色板、油畫框、畫架等物,還有濃重的顏料味兒,想想陳逸飛本人曾經(jīng)在這里畫畫,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又想跪下來。
后來那地方就上鎖了,又去過幾次,也沒見再開門。
第一張照片拍于2010年5月1日 18:45,第二張照片拍于2012年7月27日 17:08,第三張照片拍于2014年4月8日 12:06。
地點是M50涂鴉墻,同一面墻。
其實每年來上海,我在M50待的時間最多,里面的畫沒啥好說的,有些到現(xiàn)在都沒變過,涂鴉墻倒是每次去都不一樣。
現(xiàn)在來了上海反而一次都沒去過,聽說涂鴉墻已經(jīng)拆了。
我是高中開始,就想要來上海。藝考報了很多上海的學(xué)校,可惜一個都沒有成功。上了大學(xué)之后,09年起,我?guī)缀趺磕甓紒硪淮紊虾#?dāng)時機(jī)票也便宜,99元甚至59元,主要目的是散步、吃青團(tuán)和看各種畫展。
一開始我對上海的印象非常好,那時候世博會還沒開起來,天朗氣清、人民熱情,在路上隨便走走就能遇到個小畫廊什么的,博物館和美術(shù)館更不乏有大師作品。所看到的畫面和用色都非常大膽,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而彼時我們大學(xué)還停留在不讓用純色畫畫、老師的畫展你們必須來捧場和老師讓你畫啥你就畫啥的教育模式。
我跟上海似乎總有些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巧合,始終纏著我,割舍不掉。
比如第一次坐火車來上海,從上海南站的地下通道一上來,就被圣光一般的陽光震懾到了。
比如前幾次來上海一直住在昌平路,后來在上海工作的地點就在旁邊康定路。
比如高中時知道了攝影師馬良,后來在上海偶遇到,再后來上了他的書,再后來又在多看做了他的書。
比如某次飛上海的前一晚,剛準(zhǔn)備關(guān)電腦,0086的編輯跳出來問我對上海有什么印象,后來就印上了他們的特刊《最上海》。
還有林蕭其實是我們青島人,我在青島時跟她的公司距離只有200米,在康定路的時候跟她的公司距離差不多300米。
我一直以為上海就是我最想去的地方,可現(xiàn)在我對上海的溫度已完全冷掉……
沒有那么多時間細(xì)細(xì)整理,僅挑出這幾張以窺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