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親愛的樓上鄰居:
首先列舉一下這些年來個別鄰居送給一樓住戶的東西:
煙頭、酒瓶、酒瓶蓋子、花生殼、瓜子殼、橘子皮、西瓜皮、洗衣服的廢水(濃濃的泡泡,還是汰漬的味道)、洗陽臺的水(足足洗澡的量)、各種生活雜物......
多年以來,不勝其煩,默默忍受換來的是理所應當、變本加厲,一直在回味某位四川大叔中午路過,被樓上垃圾丟中后說的一句話:家里沒買垃圾桶嗎? ri ta ma mai pi
我也想了許多與樓上斗爭到底的方法,例如:烤火熏肉,白煙裊裊,扶搖而上,煙霧繚繞,猶如仙境,您說可好?可一想到我那煽風點火的樣子,十足的小人行徑,與其針尖對麥芒,還是希望化干戈為玉帛,和諧共處。
作為一樓的我們也挺不容易,老鼠、蟑螂、蚊子我們這兒是最多的,你們不要的,都是我們的,從來沒問過我們要不要。一樓除了 “ 結婚背媳婦”比較省事兒 ” 以外,真沒什么大的好處 ...... 想想兒時的玩伴們,大多都有了孩子,這個亂丟垃圾的習慣,你們是打算言傳身教嗎?
養花是個陶冶情趣的好習慣,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澆花完全可以選個樓下沒什么人的時候嘛,洗陽臺那就更得注意了,有好些次路過的大叔大媽都被樓上忽然潑下的水淋成 “ 濕身人面 ”,隨后破口大罵,此番情景重演數次,我認為樓上始終不改正的原因,很可能是大叔大媽情緒激動,使用的都是各自方言,導致潑水的鄰居沒有很好地理解主題思想!
所以呢,都是文化人,還是寫成漢字,方便理解。
說這些并非限制樓上鄰居的生活,那不道德,但如果能相互理解,多走幾步,消除誤會,消除隔閡,一團和氣,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