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特別不喜歡刷朋友圈,看著學弟學妹們花式吐槽考試周,總感覺自己像是被排斥在另一個世界的孤兒,既羨慕又自知回不去。
昨晚臨睡前收到遠在北京的主編發來的Brife,雖然只是一個不太急的廣告,但還是默默地把大綱寫好發過去才安心的上床睡覺。
瞧,即使離開了學校,我還是陪著你們期末考的,只是從分數物化成了有點俗氣卻誘人的金錢。
睡前看了下后臺,意外的發現這個鮮為人知的信箱里靜靜地趟著一封來自陌生人的留言,留言很長,大致內容就是:“畢業后分隔兩地的兩個人慢慢地沒了信心。”
我想了很久,還是沒有想好該怎么去回復,生怕一句拿捏不到位的話碰碎了女孩的玻璃心,最后便回了一句:總要學會適應小別離,才會愛上重逢的那個擁抱。
異地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特別陌生的詞匯,因為在20多年的歲月里,這個詞匯總是會在萌芽的初期就被掐死在時間的洪流里,大概是老天覺得像我這樣的人經歷異地,要么悲春傷秋,要么放飛自我,所以還是不要害人害己比較實在。
不同時期對異地的理解總是不同的,學生時代總會有一種孤注一擲的勇氣,而出來工作后更多的卻是孤注一擲的無奈。
身份的轉變意味著所承擔的欲望增多,我們理所當然的增添了一份想要一輩子的奢求,自然也就沒那么灑脫了。
-2-
對異地最深的感觸應該是當屬學生時期,每當假期來臨的前一晚宿舍樓下的那一對對情侶,其實每晚臨鎖門之前都會目睹一場又一場的“吻別”,只是每個學期的那一晚的那場“吻別”往往演繹地最激烈。
男生摟著女生的腰似乎想說點什么,女生嬌羞地挽著男生的脖子,忽然到嘴邊的話就演變成綿綿細吻,直到宿管阿姨從值班室探出頭大聲強調還有十分鐘關門,這場值得垂青羅曼史的吻別才會結束。女孩帶著一臉紅暈匆匆跑回宿舍樓,一步好幾回頭。
每次和舍友踩著點回來時,都會感嘆道:“戀愛真好,放個假都是一部漫長的電影。”大概戀愛就是這樣吧,一段時間的小別離都會是生離死別的橋段。其實從空間意義上來說,不過是從物理距離的增大,可有伴的人兒卻最不忍孤獨。
我還記得有一次在食堂吃飯,偶然無意識地偷聽到隔壁桌的一對小情侶,想來是即將放假,女生太舍不得了吧,硬是吃出了散伙飯的味道。男孩著急地哄著,可女孩依舊哭得比黛玉葬花還可憐。
學校的情侶不喜歡異地戀,但他們至少知道重逢的日期。而已經畢業出來社會的人兒則是更討厭異地戀,因為面對一個摸不著的未來,有時甚至連賭下去的勇氣都沒有。
我們是多害怕孤獨的一群人,即使在通訊工具如此發達的時代背景下,很多瞬間都比不上一個見面的擁抱。就如白居易的那句詩:“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3-
前幾天的某個清晨收到朋友發來的一長串聊天記錄,內容大概就是和異地的男朋友出現交流時差,總是容易腦補出一部長篇瓊瑤電視劇,但事實上雙方都是愛對方愛得要死,壓根也沒有什么其他不好的意思,只是網絡總是愛和異地戀的人兒開玩笑,幾個消息的延遲就容易表達出另一種意思。
等我完全睡醒準備回復這段變相虐狗的消息時,屏幕那邊的朋友便又發過報告說:沒事了,我們和好了。然后外加后綴一個笑得看不到眼睛還滿臉通紅的表情。
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我腦袋里就冒出一個想法:如果床上那只叮當貓的口袋里真的可以掏出任意門,我想我應該會沖過去來個五殺。
最近圈里都在玩一個婊里婊氣的手游《秘密關系》,游戲內容大概就是女主或者男主和10個對象同時保持曖昧關系,通過聊天的形勢保持心動值。
我玩的時候嘗試用兩種心境去體驗,一個是現實的我,一個是嗲得像綠茶的我,而游戲結果則是如果我用現實的我去和游戲中的他聊,不到10句對方就會和我崩盤;而另一個我則是心動值100+。
結論就是如果我們一味地只懂得取悅對方,反而失去了本有的真實感,這就是為什么游戲只是游戲,即使這是被網絡攻略定義為最佳撩漢指南,也不會有人真正把它運用到實際當中。因為隔著屏幕的戀愛,本就是神秘而又有點吵鬧的。
每當看到身邊的一對對飽受思念之苦的時候我會想到是太宰治的那段話:“漸漸地,我開始想念一個人,想的不得了,想看見他的臉,想聽他的聲音,想的不得了,好像是腿上扎著滾燙的針灸,只能忍耐著不動一樣。”
思念縱然痛苦,還會伴隨著各種吵吵鬧鬧,可卻從沒想過要放棄那個人,這應該就是所有異地戀人兒的心聲吧,即使很多時候他能給你的只是一段心疼的語音,即使節日的時候能給你的只是快遞的禮物,可就算是這樣,你們還是固執的駐扎在彼此心里,默默地守護著在一起的時光。
嗯,萬水千山,生生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