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攝影:戴德文。版權所有,轉載時請注明原文作者及出處。
前言
未曾想,我上一篇文章【干貨分享】如何玩轉HDR攝影?竟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喜歡,還意外地第一次被推上了首頁,有點受寵若驚,也讓我更有動力去分享自己的實踐心得,甚是感謝。看來,花時間踏踏實實地去寫點對讀者有幫助的東西,總會有收獲的。
另外,我看到很多簡書上的攝影類作者,一邊打著“尊重原創”的旗號,一邊又為了吸粉、上首頁,隨意地“搬運”一些攝影師的作品卻 不標明原創作者,將其穿插在自己的作品中,讓人 分不清哪些是原創,哪些是轉載。我認為這是對原作者的不尊重,也是無視版權的行為,對自身也不會有實質性的幫助。
正文
回歸正題。
在如今智能手機普及的年代,攝影早已不是什么“高大上”、只有少數人才玩得起的藝術,而是大家都能拍,人人都能玩。然而,“人人都能拍攝”不等于“人人都能拍好”。我們常常覺得有些相片“拍得好”,但又可能說不出它們到底“好在哪里”,為什么?
假如我是一名喜歡攝影的“小白”,但我不想去翻閱那些厚厚的“攝影基礎教程”之類的書,也不想弄懂什么光圈、快門、景深之類的專業名詞,是不是就不能入門玩攝影了?
答案當然不是!
任何領域都會有一些被“高頻次使用”的學習方法論,借用Xdite老師創造的一個名詞,我稱其為高頻小套路 。我們只需要習得了這些“小套路”,再經過一些 必要的練習就可以入門了。
攝影也不例外。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組網。不要只停留在羨慕別人,也先不管那些各種各樣的枯燥的參數設置,先按照那些“高頻小套路”拍起來再說。掌握了這些“套路”之后,你要做的只剩一件事了:
練習練習再練習!
那么,攝影入門的“高頻小套路”都有哪些呢?
接下來我將根據個人的一點兒實踐經驗來與大家分享。為了讓大家更能感受到“老司機帶路”的感覺,也為了讓例子更具有說服力,以下均使用本人原創攝影作品。
一、構圖:
構圖之于攝影,正如骨架之于建筑,良好的構圖足以支撐一幅攝影作品。
1、井字型構圖
井字型構圖,亦稱九宮格構圖,即用“井”字型的輔助線,將畫面均勻分割成九宮格,畫面主體的“坐標”盡量落在四個輔助線的交叉點附近。
2、對角線法
3、三分法
對面的海岸線、海水與巖石大約三等分割了畫面。
4、對稱法
對稱很適合拍攝本身有對稱特點的建筑物,對稱式構圖除了能體現對稱之美,還有利于突出建筑物的莊嚴與肅穆。
5、黃金分割法
“黃金分割”的概念我不在此贅述,感興趣者可自行Google。你并不需要對數學感興趣,用一張示意圖便能讓你簡單直觀地理解何為黃金分割點。
如下圖所示:
紅線是我作的井字型輔助線,黃線是黃金分割輔助線。黑圈為三分割點,紅圈為黃金分割點。
可見,黃金分割點與三分割點是比較靠近的。
下面是一張我拍攝的利用黃金分割法構圖的相片,大家感受一下:
6、空間感
這個套路很好理解,利用因焦距不同產生的景深的不同(即有虛有實),在二維平面中塑造立體的空間感,突出主體。這個套路在人像攝影中最為常見。
二、光影
攝影本身就是關于光與影的藝術,所以,如果能捕捉到比較獨特有趣的、有質感的光影現象,能凸顯出強烈的光與影的反差效果的,將可以為相片大大地加分。
以下兩張都是我用手機抓拍到的,在往期文章【攝影雜談】用手機也可以捕捉生活之美中已提及。
三、角度
角度可以有無數個,但我認為一個總原則就是:
盡量避開平時目視的角度。
仰視,讓畫面背景更簡潔
降低相機高度,尋找不一樣的視角
俯視,平凡中發現新奇
四、決定性瞬間
只要那個“瞬間畫面”是難得的,那么它就很可能是“有趣的”,因為“物以稀為貴”,所以它至少不會是平凡的,而是有一定的觀賞性的。對于這個“套路”,除了要有一定的“運氣”之外,更多的是要勤于拍攝、勤于思考,只有你拍攝的不同場景足夠多了,你的大腦才會有足夠多的“記憶存儲”可供你思考時 調用。
那天我在海心沙一帶拍夜景,拍完在廣場逛了一會,準備撤時,不小心看到一小朵云在廣州塔附近飄來,我馬上興奮地端起相機對準廣州塔,靜靜地等待那朵云的靠近。果然沒有令我失望,它真的從塔頂輕輕飄過,此時塔頂的燈光將其照亮,它瞬間成了一朵紅色的云,與“小蠻腰”相映成趣。
這張純粹是我的“運氣”使然。那晚剛剛夜拍不久,突然天空雷電加交,黑云壓城,雖余興未了,但無奈只能“撤軍”。打道回府之際,我見天空閃電不斷,一時興起,覺得或許可以試試隨手抓拍,或許能被我拍到閃電呢。于是便有了下面這一張相片,雖然不夠震憾,但也足夠成為畫面的視覺焦點了。要知道,它可是我手持相機拍到的閃電,運氣夠好吧?我也這么覺得,那天拍到這張相片的那一刻,我興奮得差點跳起來了。哈哈。
五、色彩
這個“套路”有點小難度,應該屬于“進階范疇”了,所以我把它放到了最后。
攝影是視覺性的藝術,而人的視覺對色彩是最為敏感的,所以色彩在攝影應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的色彩反射不同波長的光線,不同的色彩也可以給人不一樣的“溫度感受”。所以便有“冷暖色調”之說。通常,色彩學上根據不同的心理感受,把藍、青歸為 “冷色”一類,紅、橙、黃被歸為“暖色”一類,其它歸為“中性色”。
看似這些理論有些“燒腦”,其實很容易理解:
我們常說“熱情似火”,所以紅色和橙色容易跟火聯想在一起,給人溫暖之感。而藍色和青色容易使人聯想到夏日蔚藍的大海、平靜的湖面,給人以“清涼、平和”之感。
不是說好不扯什么“專業名詞”的嗎?你只需要直接告訴我:理解這個“套路”有何用?
當然有用。你知道嗎?色彩不僅有“冷暖”之分,還有“輕重”之分:暖色調較輕,冷色調較重。所以在安排色彩的比重時,還要考慮色彩的輕重對畫面的平衡。其實在這一點上,它的作用跟構圖還是一致的。
這個地方,若是在白天拍攝絕對是平淡無奇的,但到了晚上街燈亮起來之后,倒映在江面的彩虹般的色彩便成了一大看點。
這張相片雖然有較大面積的冷色調,但因有一些橙色、紅色等暖色調穿插其中,不致于畫面失衡和單調。
以上即為我為大家分享的玩攝影“高頻小套路”,相信你們會喜歡。趕緊用起來吧,你就是下一位攝影達人!
P.S. 如果你也喜歡攝影,喜歡我的文章和攝影作品,那就大方地點贊和關注我吧,我會不定期地分享一些個人攝影干貨和我的攝影作品。
因夢想而覺醒,因覺醒而踐行。讓我們一起來玩攝影,捕捉生活中的美景。
我的往期文章,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