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蘭陵王大喝一聲,繼續灌注力量,竟然將瞎子的劍生生地從中間一分為二,瞎子急忙用拐杖格擋,退后數步。高長恭方要繼續進攻,院子外突然傳來一陣鼓掌聲,其中又夾雜著“好,好,好……”的聲音。蘭陵王轉頭一看,只見一人從院門走了進來,而瞎子聽聞后,立刻施展輕功退到了此人身后,微微頷首,似乎對此人很恭敬。
只見此人二十歲左右的年紀,穿著華貴,面無胡須,他邊鼓掌邊說道:“好好好……久聞蘭陵郡王之大名,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佩服、佩服!”
四人驚駭,蘭陵王才出來五日,怎么消息走漏的那么快?
陽士深喊道:“你是何人?怎么會認得我家王爺,你到底想怎么樣?”
那人向蘭陵王說道:“王爺,多年不見,可還認得在下?”
高長恭仔細看此人的臉,驚道:“你是御林軍總管駱提婆,駱將軍?!?/p>
駱提婆拱手笑道:“沒想到王爺還記得在下?!比缓筠D頭向瞎子道:“你總是說不服蘭陵王,覺得蘭陵王武功低微,今日交手,可還滿意啊?”
只見瞎子嘴角浮現出一絲詭異的笑容,雙目居然睜開了,無神的眼睛里布滿了血絲,還藏著莫名的興奮,看上去異??膳?。瞎子道:“沒想到王爺居然進展如此神速,已非當日皇宮中那個養尊處優的小王子。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說罷仍然雙目緊閉。
四人又同時大驚,難不成這個來歷不明的瞎子也曾經在皇宮待過?也曾見過蘭陵王?高長恭仔細回憶在皇宮的日子,又瞅了瞅瞎子的臉,確認是否見過他。
高長恭道:“駱總管您不在鄴城保衛皇宮,卻來到蘭陵,還派此人打傷我的手下,到底是何用意?”
駱提婆道:“在下之所以來蘭陵,的確是因為有要事和郡王商議。在下早就知道,王爺您已經退出前線,正往蘭陵趕來,而進入蘭陵地界前必然經過此驛館,故提前來此地等候?!?/p>
高長恭道:“如果駱總管真的有事,派一人前來傳話即可,為何還要親自前來?”
駱提婆道:“因為此事非同小可,所以在下才親自前來?!?/p>
高長恭道:“既然駱總管早就到了此地來找本王,為何遲遲到現在才現身?”
駱提婆道:“請王爺恕罪!在下雖然也很想早點進來拜見郡王,但同時也不想錯過我大齊第一武將和我大齊第一御前殺手的精彩對決??!”
此話一出,四人又吃了一驚。尉相貴捂著發疼的傷口望著瞎子說道:“難道這就是傳聞中,以七十三路‘迅疾石光劍’著稱的大齊第一御前殺手——劉桃枝?”
劉桃枝此時嘴角浮現出一絲詭異的微笑,喃喃道:“亂世天下,強者為尊。王侯將相,多死我手?!?/p>
高長恭心下大驚,沒想到在這里遇上了這等人物。這劉桃枝本是南朝吳中人士,雙目失明,但聽覺極為靈敏,還練得一身好劍術,而且殺人如麻,嗜血成性。后來為避仇敵,流落北方,投靠神武皇帝高歡,為高歡鏟除異己,甚得高歡器重。高歡死后便一直為大齊皇族效力,身仕多朝。他也參與過爭權奪位的宮廷爭斗,誰有權有勢就投靠誰,誰給他好處就為誰賣命。因此死在他劍下的,有別國的,也有本國的。既有武林人士,也有朝中大員,甚至還有皇親國戚……
高長恭對劉桃枝說道:“原來前輩乃我大齊的高手,失敬失敬!但本王和本王的屬下與前輩無冤無仇,若前輩想討教,盡管言明便是。為何明明知道本王前來,還故意以惡語相激,蓄意挑釁,傷我屬下?”
劉桃枝道:“我有個規矩,劍每次出鞘,不飲人血,絕不還鞘。若不是看在他們幾個是郡王的屬下,我早就取了他們幾個的性命,又豈是僅僅傷他們那么簡單?”
駱提婆道:“好了!郡王,既然大家都認識了,我們就來談正事吧!請郡王跟我來。”于是一人走進驛館,然后轉身對劉桃枝說:“你先在外面守著?!眲⑻抑ξ⑽Ⅻc首,然后施展輕功,騰空飛起,直奔屋頂。然后駱提婆走上二樓,找了一間客房推門而入,高長恭和三名屬下也隨之進入。駱提婆轉身道:“此事非同小可,只能和郡王一人商議,請郡王暫時讓三位將軍退下?!备唛L恭看了看三人,以目示意,讓他們退下。三人隨即出了屋,并把門關好。
高長恭道:“不知駱將軍此次前來所為何事?”
駱提婆道:“在下此次前來是要告訴王爺一件朝中發生的大事……”
高長恭心想,難道還有比朝廷罷免他的兵權還要重要的大事嗎?
駱提婆繼續說:“……三日前,宮內傳來消息,樂陵王意圖謀反,已經被皇上殺了。”
高長恭一聽此言,心頭一震,說道:“你說什么?樂陵王謀反?這怎么可能?”
駱提婆道:“我也不相信這是真的,可事情已經發生了。樂陵王之死,是家母親眼所見,當時皇上用刀柄砸死樂陵王,血流遍地,后又棄尸水池。當時啊……整個池子都鮮血被染紅了?!?/p>
高長恭聽他說得那么具體,還那么慘烈,想必所言不虛。然后說道:“樂陵王雖然已經位列王侯,可他年僅八歲,從未參與政事,又整日待在宮中,不與朝臣見面,怎么可能會謀反?”
駱提婆道:“郡王不必激動。在下和郡王一樣認為樂陵王謀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可三人成虎事多有,皇上生性多疑,若有人在皇上身邊挑撥離間,搬弄是非,再不可能的事情皇上都會信以為真?!?/p>
高長恭問道:“那到底是誰在挑撥離間?”
駱提婆哈哈大笑,說道:“王爺難道連這個還猜不到嗎?您難道忘了這次兵權被免是拜誰所賜?”
高長恭道:“難道又是和士開?”
駱提婆道:“王爺您常年征戰在外,很少回宮,所以很難了解朝中狀況。自皇上登基以來,便對這和士開百般寵幸。和士開也仗著皇上的聲威驕橫跋扈,目中無人。到現在連皇親都不放在眼里……王爺,這和士開如此肆無忌憚地把持朝政,您難道就不痛恨他嗎?”
蘭陵王沉默,隨即說道:“……駱將軍此次前來難道就只是為了將這一噩耗告知本王,別無他事?”
駱提婆突然從懷中取出一物,遞給高長恭,說道:“王爺可認得此物?”
高長恭接過一看,是一玉玦,隨后心里一驚,說道:“這是斛律將軍的……”
大將軍斛律光有一對傳家玉玦,一塊送給他的長女,另一塊送給他的幼女。他的長女嫁給太子高緯做太子妃,幼女嫁給樂陵王高百年做樂陵王妃。
駱提婆說道:“樂陵王死后,樂陵王妃傷心欲絕,上吊自盡。恰好負責收拾王妃遺體的正是在下,當時王妃的手緊緊攥著此物,在下也是費了好大一番力氣才將王妃的手掰開,將它取出的。可見王妃當時是有多么想念斛律將軍啊!”
高長恭內心感到一陣酸楚,想斛律光將軍戎馬半生,為大齊立下無數功勞,他的家人理應享受榮光,沒想到他的幼女還未成年便遭受變故、撒手人寰。
駱提婆繼續說:“在下知道,王爺和斛律將軍一向交好,就擅作主張,將此物帶來,交給王爺。在下也希望王爺能將此物早日交給斛律將軍,讓他早日得知實情——并且告訴他,害死他女兒的是誰?!?/p>
高長恭道:“這不可以,斛律將軍現在正和周軍交手,若他聽聞這個消息,必然會傷心欲絕,導致分心。還是等周軍退了再告訴他吧!”
駱提婆道:“難道王爺還不明白在下的意思嗎?……好!那么在下就提醒一下你。和士開操持國柄,家母都看在眼里。若照這么發展下去,我大齊的江山遲早要亡在和士開手里。家母早就想除掉和士開,奈何和士開現在過于受寵,大臣們紛紛依附,宮里面還有胡皇后做他的內應,要想削弱他的權力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此一來,除掉和士開這個毒瘤就只有一個辦法……”
說到這里,駱提婆停了,高長恭于是用冷峻的目光盯著駱提婆,和他四目相對,問:“什么辦法?”
駱提婆道:“滿朝上下,最忠心為國,不顧個人安危的,莫過于段刺史、斛律將軍和郡王您,而其中的斛律將軍手握重兵,郡王雖然兵權被免,在軍營中仍然有很強的號召力,也相當于手握重兵。如此一來,郡王和斛律將軍何不擇日起兵,開往京都,以‘清君側’為名,兵諫圣上,讓他除掉國賊和士開?”
高長恭喝道:“大膽!你這是唆使我謀反?!?/p>
駱提婆微微一笑,說道:“王爺。話不要說得那么難聽嘛。我們此舉也是為了除掉皇上身邊的小人。王爺這么做看似忤逆了圣上,實際上是為天下除去一害。天下人知道了,還會稱贊王爺您呢?!?/p>
高長恭道:“我高長恭出身卑微,卻承蒙皇上恩澤,委受軍務,位列王侯,封妻蔭子,享盡富貴?;识魅绱?,本王理應盡忠報國,為主分憂,怎能反而做出這等不忠不義之事?”
駱提婆道:“王爺現在還不明白自己的處境?您難道忘了,皇上罷免您的軍務,讓您返回蘭陵,不是讓您歇著,而是讓您找一位仙翁。王爺您可曾想過,如果您找不到仙翁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高長恭說道:“本王的一切都是皇家給的,所以本王理應為皇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如果本王果真找不到仙人,皇上要治本王的罪,本王也認了。本王寧可堂堂正正地死去,也不會不忠不義地活著?!?/p>
駱提婆聽罷哈哈大笑,說道:“我本以為郡王乃當世英雄,今日一見方知謬矣。沒想到郡王是個如此食古不化、不知變通之人。”
高長恭說道:“本王是不是英雄,那是后人說了算的。本王只知道,現在大齊江山正處于生死存亡之際,周軍不斷擾我邊境,殺我百姓。若此時我大齊再生內亂,那便會有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大齊國弄得個四分五裂,對百姓沒有一點好處,只會讓奸人得逞,小人得利?!?/p>
高長恭邊說著,邊用冷峻的目光盯著駱提婆。駱提婆感到一股寒意,仿佛覺得方才蘭陵王說的 “奸人”“小人”就是他。
于是駱提婆向外走去,打開屋門,背對著高長恭說道:“在下好言相勸,沒想到郡王卻如此不領情。既然如此,在下也只好告辭了?!?/p>
高長恭看著駱提婆向外走了幾步,突然停住,然后轉頭說道:“忘了提醒郡王了。其實家母也早就預料到了王爺不肯合作這一情況,即便是王爺不幫忙,憑著家母手眼通天的本事,除掉和士開也不在話下。到那時候郡王可要好好考慮考慮,這朝堂究竟應該是誰的天下?!闭f完就去出屋門……
陽士深,尉相貴,尉相愿三人出了郡王屋門后,尉相愿便一直在門外偷聽高長恭和駱提婆講話,而尉相貴和陽士深則坐在樓下,陽士深擔心劉桃枝對他們不利,坐了不久便走到院子中閑逛,以此來盯著屋頂上的劉桃枝。尉相愿在門前偷聽了一會兒,聽到駱提婆要離開,為了不被發現,慌忙走下樓梯和兄長坐在一起。過了片刻只見二樓的屋門開了,駱提婆面無表情地出屋,下了樓梯,連看都沒有看尉相愿和尉相貴就出了驛館。出了驛館后,抬頭朝劉桃枝喊:“該走了!”喊完后劉桃枝躍了下來。二人一齊走出院子,隨后便聽到了馬聲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