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伏二“遞三”,遞及“巧”姐之歸著】【提綱文字】【《偕聲字箋》】【有招“大姐[取名]之事”】
【甲戌(靖藏):“寶玉襲人”亦大家常事耳,寫得是已全領警幻*****之訓。
此回借劉嫗,卻是寫阿鳳正傳,并非泛文;且伏二“遞三”,遞及“巧”姐之歸著。】(按:“寶玉襲人”之“襲”為非謂語動詞,意為侵襲、強迫,所指正文為“強襲人同領警幻所訓雲雨之事”。唐代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書懷》:“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二“遞三”】即第三十九回再進榮國府,“遞三”乃第四十二回靖批【實(v.)伏線于千里】之意,“遞”字故復修辭格。“巧”姐之歸著即第四十二回大姐兒取名巧哥兒。
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種桃道士今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姥姥之所以姓劉,乃因化用“前度劉郎”而來。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載:東漢劉晨阮肇在天臺山遇仙,歸來已是晉代。後劉等重訪天臺山,舊蹤渺然。脂批中【“巧”姐】均藏代修辭指鳳姐之女大姐兒(巧哥),故與正文中奶子之女“巧姐”概念不同。
意通“抑”。晉代潘正叔《釋奠頌》:“抑淫哇,屏鄭衛,遠佞邪,釋巧辯。”《白居易集?刑禮道》:“懲惡抑淫,致人于勸懼,莫先于刑;刬邪窒欲,致人于恥格,莫尚于禮;反和復樸,致人于敦厚,莫大于道。”“衰亂之代,則弛禮而張刑;平定之時,則省刑而弘禮;清靜之日,則殺禮而任道。”青春期綜合癥是幻情。“警(v.)幻情”是《石頭記》全部立意,“警(v.)幻仙姑”是這種立意的幽默人格化修辭形式。類似地,無款非人的吳玉峰、曹雪芹,則是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的幽默人格化修辭形式。既有【警(v.)幻】,必有【意(v.通‘抑’)淫】,“警(v.)幻”“意(v.通‘抑’)淫”漢語造詞結構一致。警幻抑淫是免疫性抑淫、精神種痘,方式很特別但本質仍是抑淫。1688年起創、1697年成書,由康熙時期大學士、詹事府少詹事“梅溪”張廷瓚(1655-1702)原創,“松齋”康熙皇帝御題凡例的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頭記》是才子佳人小說中針對“古今小說千部共成一套”現象進行批判而匠造的,弘揚封建主旋律、傳播禮教正能量的國家巨制反言情小說。它是官方陽春白雪小說而非民間下里巴人小說,是家長小說而非學生小說,不大適合中學生閱讀,極其不適合中學生應試)
【甲戌:戚序(蒙府、夢稿)(己卯夾條[陶洙])六回題云題曰:朝叩富兒門,富兒猶未足。雖無千金酬,嗟彼勝骨肉。】(按: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嘉慶(三年)抄本千山試魁藏補、預備續書袁枚追加側批的“立松軒”富察明義蒙府本抄手或組織抄寫者“立松軒”富察明義原抄的《紅樓夢詩詞選》取材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的靖藏本,有此題))
【甲戌側批:數句文,(靖藏側批:一段雲雨之事,完一回提綱文字。)】(按:【“總其全部”之名】即提綱名。第五回夢演《紅樓夢》(判詞、判曲)是完璧全部七十九回《石頭記》“自轉體”小說的提綱,《紅樓夢》與《石頭記》是吳帶-曹衣體裁轉換(武當內力轉換為少林外功,壓縮ZIP與解壓縮UNZIP)關系,它相當于計算機軟件中的zip(壓縮)-unzip(解壓縮)關系或分形幾何學中的整形-分形關系。用正文講,就是吳帶(吳玉峰)-曹衣(曹雪芹)關系,因此,《紅樓夢》問題與曹雪芹問題是同一問題。作品的《紅樓夢》與《石頭記》這種互為充分必要條件的關系特點,決定了判詞判曲與小說文本可以而且必須進行“負陰抱陽”循環論證,從而有效地將紅外索隱學徹底逐出紅門。
男生十一歲之前是不可能夢遺的——這是一個生理衛生常識,故林黛玉進賈府時不可能小于九歲。康熙四年,即公元1665年10月22日,康熙皇帝迎娶自己的第一個妻子赫舍里氏之時才11歲,而赫舍里氏當時也只有12歲。康熙皇帝的第一個兒子是他12歲時所得,作書人“梅溪”張廷瓚(1655-1702)可以通過身邊的這些見識安排性早熟的被作書人賈寶玉的初次夢遺年齡。
寶玉在強襲人同領警幻所訓雲雨之事之前,已經夢遺過了,故精華盡泄,二次開發無懷孕之虞。是為古人的自然避孕術)
【甲戌側批:略有些瓜葛,是數十回後(按:第三十九回)之正脈也。真“千里”伏線。】(按:只與榮府略有些瓜葛,二十年都沒來往了。
漢代王粲(177-217《浮淮賦》:“舳艫千里,名卒億計。運慈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芥蒂。”)
【甲戌夾批:《石頭記》中公勛世宦之家以及草莽庸俗之族,無所不有,自能各得其妙。】(按:杜甫《短歌行》:“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板兒非劉氏親生,經常挨打罵,受白眼,故名板兒。青兒乃親生,受青眼,故名青兒)
【甲戌夾批:音老,出《偕聲字箋》。稱呼畢肖。】(按:《偕聲字箋》是康熙十六年版《諧聲品字箋》的簡稱,上有:“姥,老母也。今江北變作‘老’音,呼外祖母為姥。”“(亻往),讀光,去聲。閑(亻往),無事閑行曰(亻往)。亦作(亻狂)。”
其後的《康熙字典》并未采納‘老’音,但提及了嫽可讀“老”音(一曰盧皓切,音老。與媼通)。漢代揚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青徐之間謂好為嫽。”《正字通》:“北人呼外祖母為嫽。”庚辰本第三十一回至四十回分目錄頁中有“村嫽嫽是信口開河(通“合”)”這樣的寫法,姥姥為概念稱謂,嫽嫽是概念表述。
《諧聲品字箋》注音用的是杭州地區讀書音。“讀書音”這個概念,表示它是官話(普通話);“杭州地區讀書音”這個概念,表示它是南方官話(普通話)。杭州是南方文化中心,南方官話以它的方言為基本標準,但也不盡用杭州方言。此批能證明批書人是杭州地區人。批書人用《諧聲品字箋》而不用《康熙字典》注音,是因為那時還沒有《康熙字典》,故《偕聲字箋》不僅是個地理問題,也是一個歷史問題。)
【甲戌夾批:四字便抵一篇世家傳。】(按:第四回甲戌側批【都中二房馀】是指王沈(王子騰之子)、王仁二房,另有連宗的王狗兒一家,合計稱二房馀。“馀”字用得神妙,對應判詞“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 第四回甲戌側批【都中二房馀】是指王沈(王子騰之子)、王仁二房,另有連宗的王狗兒一家,合計稱二房馀。“馀”字用得神妙,對應判詞“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
第四十二回靖批所謂【獄廟“相逢”】。“獄”乃劉姥姥批判王狗兒,斷狗兒夫妻矛盾,相當于現在所謂駁論;“廟”乃劉姥姥廟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相當于現在所謂立論。“相逢”意為萍水相逢,祖上曾“‘連過宗’”,“略有些瓜葛”。
史搢臣《愿體集》:“聯宗一事,頗為近日惡套。以漫不相識之人,一朝得第,認為同宗。……此為聯勢,非聯宗也。……勢在而宗聯,勢去而宗斷”。)
【甲戌側批:“彳貞”字神理。】(按:舒序本用“偵”字,出自列藏本。很顯然,列藏本抄手將此字理解為窺探、試探了)
【甲戌眉批:“也要顯弄”句為後文作地步也。陪房本心,本意實(v.)事。】(按:本意是為劉姥姥將事情辦成,“實(v.)”字為動詞。典出《漢書?河間獻王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與【周婦真心為老嫗也,可謂得方便】對看)
【靖藏夾批:要緊人,雖未見有名,想亦在副冊內者也】【靖藏眉批:觀“警(v.)幻情”榜(按:《石頭記》總目錄頁),方知余言不謬。】(按:“甲戌”本總目錄頁是有的,但目錄在凡例之前,應該是遺失了。遺失了一兩頁,收藏者干脆就把目錄給撤了。看“甲辰”本可知,目錄是目錄的頁碼,內容是內容的頁碼,兩者不連續。目錄從1到9,內容又從1開始,而非從10開始與9相連。“甲戌”本總目錄包含兩項東西,前為“凡例”二字後為章回第次,也就是說,凡例相當于目錄中的第零回。“甲戌”本以靖藏本為底本,故知靖藏本(戊寅本)也是有榜的。靖藏本(戊寅本)之榜出自原稿。
《紅樓夢》曲內有十二釵的名嗎?沒有,一個也沒有。她們的名字又是從哪里獲知的呢?不是從判詞,而是從圖畫中。如根據“後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鳳”,我們就與脂硯齋一樣,知判詞可稱“鳳姐判詞”;而判詞的內容,則是用鳳姐判他人之詞。也就是說,圖畫相當于“根的判別式”,而判詞則相當于“方程”。對應的“鳳姐判曲”,則是用鳳姐判紅樓二尤之曲。)
【甲戌夾批:畢肖。】(按:作者指稱鳳姐,自劉姥姥來後,嚴肅處用“鳳姐”,活潑處就用“鳳姐兒”了。此是正文中第一次用“鳳姐兒”。脂批則無一例用【鳳姐兒】。正式版本“甲戌”本脂批中,單純批評林妹妹則用“黛玉”,與寶玉連帶批評林妹妹則用“代玉”;“甲戌”本正文無一例寫作“代玉”。
在預備版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中,“代玉”“黛玉”各有參差,且正文、脂批皆然。但正式版本“甲戌”本中,正文“代玉”使用頻次為零,全是“黛玉”;脂批中“代玉”“黛玉”各有參差。究其原因,乃是因為“甲戌”本是正式版本,故正文一統全是“黛玉”。而在脂批中,單純批評林妹妹則用“黛玉”,與寶玉連帶批評林妹妹則用“代玉”。這說明“寶玉”與“代玉”是數與序(或曰數與函數)的關系,“代”是一個非謂語動詞。“代黛”悖論不是一個版本傳播學問題,而是一個高等脂學問題、高等畸學問題。)
【甲戌眉批:老嫗有忍恥之心,故後有招“大姐[取名]之事”。作者并非泛寫,且為“求親靠友”下一棒喝。】(按:有自己內在續書(【“今書”】【今作】【“《十二釵》”書】,即《石頭記》後六十三回。與原書(【舊有“《風月寶鑒》”之書】,即《石頭記》前十六回)相對。16+63=79,16+21*3=79)的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頭記》結尾“終‘不知端的,且聽下回分解……’”證明:【有招】之【招】為名詞,意為“著”。
同一個字眼,是非謂語動詞(【有“招大姐”之事】)還是名詞(【有招“大姐[取名]之事”】),有著天壤之別。若確是80後【“招大姐”】,脂硯齋應該寫作【“招巧姐”】或【“招巧哥”】,而非什么【“招大姐”】,因為第四十二回之後大姐兒已經有了正式的名字了。
“求親靠友”正是第四十二回平兒口中語,這是全部正文中唯一的“求親靠友”。)
【甲戌眉批:王夫人數語,令余幾[欲]哭出。】(按:“甲戌”本留白“欲”字。“甲戌”本眉批中的漢字留白,可以證明甲戌本眉批、側批與夾批、正文是同時過錄的,不存在前人抄寫正文和夾批,後人追加側批和眉批的情況。“甲戌”本有丁亥春落款,故這個版本是丁亥春起抄的,不會早于康熙丁亥年即1707年)
第七回
【家常愛著舊衣常】【“英蓮”者,“應憐”也】【閑三筆,卻將後半部線索提動】【琴、棋、書、畫四字最俗,上添一虛字則覺新雅】【仇十洲幽窗聽鶯暗春圖】【記清,榮府中則是賴大,又故意綜錯的妙】【一部紅樓淫邪之處,哈(hā)在焦大口中揭明】
【靖藏:他小說中一筆作兩三筆者、一事啟兩事者均曾見之。豈有似“送花”一回間三帶四攢花簇錦之文哉?】(按:宋代衛宗武《和玉峰春吟》“料得宮花仍似舊,慶無墮珥與遺簪。”第十三回靖批中的“遺簪”即是此意,意為舊作。)
【甲戌(戚序、蒙府)題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誰是惜花人?相逢若問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按:嘉慶(三年)抄本千山試魁藏補、預備續書袁枚追加側批的“立松軒”富察明義蒙府本抄手或組織抄寫者“立松軒”富察明義原抄的《紅樓夢詩詞選》取材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的靖藏本,有此題。蒙府本參考了靖藏本。此回標題中的周瑞藏代修辭指周瑞家的。)
【甲戌(戚序、蒙府)夾批:好!寫一人換一副筆墨,另出一花樣。】【甲戌眉批:家常愛著舊衣常是也。】(按:“常常”故復修辭格。唐代王建百首《宮詞》:“家常愛著舊衣裳,空插紅梳不作妝。”常同“裳”。《說文解字》:下裙也。徐鉉曰:下直而垂,像巾,故從巾,今文作裳。)
【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夢稿夾批):一幅《繡窗仕女圖》,虧想得周到。】(按:第二十三回【白描美人】是新羅山人《白描仕女圖》。批書人脂硯齋關注寶釵,校書人畸笏叟關注黛玉。夢稿本此回攜帶了七條雙行夾批,目的是想修改回目標題,但終未斟酌成,故第七回無標題)
【甲戌(戚序、蒙府、夢稿)夾批:卿不知從那里弄來,余則深知是從放春山采來,以灌愁海水和成,煩廣寒玉兔搗碎,在太虛幻境空靈殿上炮制配合者也。】(按:用典宋代王邁《惠安賴惟允汝恭乞崇清老椿芳桂四大字為賦二首》:
蕊宮仙子攜黃雲,挼之成屑來繽紛。
百和天香兔為搗,蟾蜍竊之從月奔。
色香假合成引樹,天上香飄天下聞。
花神乞種到後土,蒙天一笑移其根。
知君腰有補月斤,斫取高權揚遠芬,
留其賸者遺子孫。
“毒”有熱毒、寒毒、疫毒、蠱毒、濕毒、火毒及食物中毒等,因病情不同,有內服和外治等各種不同方法。臨床上以熱毒癥較為多見,常用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蒲公英、山豆根等。)
【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夢稿夾批):“梨香”二字有著落,并未白白虛設。】(按:化用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甲戌(戚序、蒙府夾批:二字仍從“蓮”上起來。蓋“英蓮”者,“應憐”也,“香菱”者,亦“相憐”之意。此是改名之“英蓮”也。】(按:第七回夾批【應憐】說的是被作書人英蓮的可憐之處,而第一回側批【“應”伶】則說的是作書人對作品中的角色的設計技巧(應筆性女主角)。預備續書袁枚追加側批的“立松軒”富察明義蒙府本將兩批混為一談,故將第一回側批改為【設法應憐也】,其脂批閱讀“方法”與當今紅外學界沒什么兩樣。
推理比判斷的思維等級要高一級。若我們讀不出文本中的推理,就會將推理降格為判斷。早在乾隆中期,曹家店盜版制作者中的袁枚追加側批的蒙府本抄手“立松軒”富察明義和“甲辰”本抄手夢覺主人敦誠就已經開始了這種降格思維。二人根據第七回作結論用的【英蓮者,應憐也】分別校改第一回作小前提用的【設云“應”伶也】為【設法應憐也】【猶云應憐也】,使小前提和結論成了同一回事。第一回中,英蓮才出場,故事情節壓根就沒有展開,怎么談得上英蓮可憐不可憐呢?乾隆中期“甲辰”本使用的底本是康熙時期“甲戌”本,乾隆中期蒙府本使用的底本是康熙時期靖藏本,故我們可以推知靖藏本第七回必也有【英蓮者,應憐也】之批,毛國瑤所抄靖批沒有【英蓮者,應憐也】一項,那是因為乾隆晚期以蒙府本為底本的戚序本上有這一條。)
【甲戌(戚序、蒙府)夾批:總是得空便入。百忙中又帶出王夫人喜施舍等事,可知一支筆作千百支用。又伏後文。】【甲戌眉批:閑三筆,卻將後半部線索提動】(按:即後半部分——此回此段下文“禿歪剌”)
【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曰司棋,曰待書,曰入畫;後文補抱琴。琴、棋、書、畫四字最俗,上添一虛字則覺新雅。】(按:己卯本、庚辰本無“入畫來收了”,而是“放在匣子里”。
“數”字最俗,上添一虛字“代”則覺新雅(代數);“代數”最俗,上添一虛字“函”則覺新雅(簡稱函數);“函代數”字最俗,上添一虛字“導”則覺新雅(簡稱導數);“導函代數”字最俗,上添一虛字“超”則覺新雅(超導函代數,簡稱超導數)。脂學非謂語動詞理論能夠生動地反映我們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再到超大學的從數到代數到函代數到導函代數再到超導函代數的數學邏輯思維升級過程。
漢英言簡意賅、復合思維的核心表達技巧——非謂語動詞可以像IF()函數那樣層層嵌套。例如,數學中,小學我們學習的是“數”,這是一個名詞。初中我們學習的是“代數”,這就是一個非謂語動詞(短語)。高中我們學習的是“函代數”(簡稱函數),這就是非謂語動詞(短語)的第一層嵌套。大學我們學習的是“導函代數”(簡稱導數),這是非謂語動詞(短語)的第二層嵌套。超大學我們學習的是“超導函代數”(簡稱超導數),這是非謂語動詞(短語)的第三層嵌套。當然,超導數是中國一個十六歲的中學生發明的,目前尚不為人所知。我們從小到大一級一級接受數學教育,實際上是在使自己的思維層層雅致化(數-代數-函代數-導函代數-超導函代數)。)
【甲戌(戚序、蒙府)夾批:細極!李紈雖無花,豈可失而不寫者?故用此順筆便墨,間三帶四,使觀者不忽。】(按:“甲戌”本出現“過過”串行脫文,脫20字。蒙府本(和戚序本)、“甲辰”本、列藏本(和舒序本)亦脫,己卯本、庚辰本、夢稿本未脫)
【甲戌(戚序、蒙府)夾批:妙文奇想!阿鳳之為人,豈有不著意于“風月”二字之理哉?若直以明筆寫之,不但唐突阿鳳身價,亦且無妙文可賞。若不寫之,又萬萬不可。故只用“柳藏鸚鵡語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獨文字有隱微,亦且不至污瀆阿鳳之英風俊骨。所謂此書無一不妙。】(按:這里應該是賈璉強吻鳳姐,把頭發搞亂了,脂粉弄沒了,所以要舀水理妝。大白天的是不可能做床上運動的,何況平兒還在屋里)
【甲戌眉批:余素所藏仇十洲幽窗聽鶯暗春圖,其心思筆墨已是無雙,今見此阿鳳一傳,則覺畫工太板。】(按:仇英《西廂記圖》。有宣德御覽之寶(朱)儀周鑒賞(朱)鑒藏印。安岐(1683~?)清代書畫鑒藏家。字儀周,號麓村、松泉老人。天津人,一說朝鮮人。約卒于乾隆九年至十一年間(1744~1746) 。錢陳群《文端公年譜》康熙五十九年中記載:“麓村安氏精鑒賞,凡槜李項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跡,均傾貲收藏。圖書名繪,甲于三輔。”此批當是棠村(“真定梁氏”)批語。
棠村逝後,作書人繼創“《十二釵》”書即《石頭記》後六十三回。其中的第二十六回就化用了棠村所提及的仇英《西廂記圖》的意境,上下半回過渡段落則與第十三回【不寫之寫】相關,故第二十六回成為脂批、畸記的重點關注對象之一)
【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妙極!又一花樣——此時二玉已隔房矣。】(按:明代楊慎《升庵集》卷六十八《丹鉛總錄》:“九連環,兩者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正文中用九連環游戲隱喻二玉隔房,雙關修辭格)
【甲戌(戚序、蒙府)夾批:設云“情鐘”。古詩云:“未嫁先名玉,來時本姓秦。”二語便是此書大綱目、大比托、大諷刺處。】(按:用典白居易《秦中吟/議婚》“紅樓富家女,鑫縷繡羅襦。見人不斂手,嬌癡二八初”。“秦鐘”名出《秦中吟》。《玉臺新詠?劉緩敬酬劉長史詠名士悅傾城》:“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關別有物,還是傾城人。經共陳王戲,曾與宋家鄰。未嫁先名玉,來時本姓秦。粉光猶似面,朱色不勝唇。遙見疑花發,聞香知異春。釵長逐鬟發,袾小稱腰身。”秦鐘有女兒態。第二十回【癡十六】則調侃的是寶玉的女兒態)
【甲戌(戚序、蒙府)夾批:記清,榮府中則是賴大,又故意綜錯的妙。】(按:罵寧府大總管來升“賴二”,意思是狗仗人勢,仰賴于賈珍和賈敬二人,與下文“你爹、你爺爺”照應。賴二不是人,“賴大”是“賴大總管”的簡稱,故賴大并無一個叫賴二的弟弟。焦大之“大”乃是某種軍職的簡稱,與賴大之“大”一樣。同理,賈雨村第五十三回升任大司馬後可稱賈大,賈政第七十回由學差改任大司農或大司農下的平準官也可稱賈大或準賈大。
“賴二”在動詞“罵”的后面做賓語補足語,而後文并無“賴二”這個角色出場,這就意味著“賴二”可以被別解,此與“吳玉峰”在介詞“至”後做介詞賓語,“曹雪芹”在動詞“因”後做動詞賓語,而曹雪芹、吳玉峰在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均無落款,須被雙雙判定為非人,乃是【總其全部】的第五回《紅樓夢》判詞判曲與七十九回完璧全部《石頭記》小說的吳帶-曹衣負陰抱陽綱-目體裁轉換(武當內力轉換為少林外功,壓縮ZIP與解壓縮UNZIP)的幽默人格化修辭形式或曰皮影道具一樣。賓位詞無定性強有定性弱,若無對應的主位詞對沖,則可被語法性別解。關于有定性問題,可參閱董秀芳《漢英有定性制約機制研究》。
自第十四回補明了來升都總管的身份之後,作書人在正文中行文一般借用焦大的說法幽默稱其為“賴”升,但口語中和口語緊鄰前後文中仍書作“來升”。
亞里士多才轉基因藝術互文反切概念乘法指數雙因素分析二維復方三段論出類&拔萃審“醜”容“錯”幽默混血推理:
∑p1?q1/∑p0?q0=∑p0?q1/∑p0?q0×∑p1?q1/∑p0?q1
來?升/賴?二=賴?升/賴?二×來?升/賴?升。
狗尾續書中,第九十三回“賴”升被當作了榮國府的人,第九十六回“賴”升媳婦也被當作了榮國府的人,這說明狗尾續書人對原著人物關系很陌生,原著與續書并非一人所為。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撫衙門駐安慶)轄廬州府(今合肥)、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鳳陽府、徐州府、廣德府、和州府、滁州府。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慶、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簡稱“皖”。兩宋和明清時期,皖北屬中原方言或中原官話區,皖南屬吳語區或客籍話區。洪亮吉《涇縣志?風俗》:“稱縣令、丞簿、尉官曰老爹,而冠以大、二、三、四字。”《石頭記》原著作書人“梅溪”張廷瓚(1655-1702)籍貫安徽桐城,離涇縣較近,雖一為皖北中原官話區一為皖南宣州吳語區,風俗可通可曉。第二回中冷子興稱賈政為政老爹及作品中“焦大”“賴大”“林二”“鮑二”之稱皆為職務性稱謂,并非各自家庭中排行)
【甲戌眉批:“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以二句批是,假聊慰石兄。】(按:宋代方岳《別子才司令》:“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第四十九回“他‘十二’個人”第四回“‘十二’房”第二十四回“方椿”冠名皆典出方岳)
【甲戌眉批:一部紅樓淫邪之處,哈(hā)在焦大口中揭明。】(按:《淮南子?汜論訓》:“臾兒、易牙,淄澠之水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故圣人之論賢也,見其一行而賢不肖分矣。”“爬灰”乃因“扒灰”諧音修辭而成的幽默短語詞,意為翁媳關系親密、曖昧。最早出自馮夢龍《廣笑林/閨風部/爬灰》:“一翁謂媳曰:娘子,灶中灰已滿,如何?媳曰:爬了就是。翁遂曰:娘子親口許下的,莫賴!”這則幽默文本中,底本是詞匯詞“扒灰”(地下偷情,特指翁媳),所以“爬灰”這個錯位短語詞才有幽默效果。《石頭記》中,賈珍對秦可像親生女兒一樣看待,關系過于親密,以至焦大說出了“爬灰”這個詞。養小叔子乃是因蓉薔“最相親厚,常相共處”而罵及秦可卿)
【庚辰:七回卷末有對一副:不因俊俏難為友,正為風流始讀書】(按:原版題記。庚辰本抄自己卯本,而己卯本并無此對,故庚辰本有此題記,題記為制作最後整理版“甲戌”本而為且制作庚辰本時抄手不僅占有己卯本也占有靖藏本。
題記非陶洙所為。若是陶洙所為,當據“甲戌”本將題記寫于己卯本上,而非庚辰本上;更重要的是,陶洙無庚辰本的版本所有權,他是不可能對庚辰本做任何操作的,否則也就沒有必要整出北師大本。庚辰本“風流”二字是魏碑體,而陶洙的則是行書體,筆意不一樣,前者“流”字最後一筆象魚鉤。
嘉慶(三年)抄本千山試魁藏補、預備續書袁枚追加側批的“立松軒”富察明義蒙府本抄手或組織抄寫者“立松軒”富察明義原抄的《紅樓夢詩詞選》取材康熙時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的靖藏本,有此聯)
第八回
【錢開花】【三十年前作此語之人,觀其形,已皓首駝腰矣】【自首回至此回,回說有通靈玉一物】【[“後人”]批得好】【勢力】【微露“卸春掛”之萌】【鸚哥改名已】【美粥名】【按“警(v.)幻情”講,寶玉系“情‘不情’”】【“悮[誤]竊”一回】【金魁星之事】
【甲戌題曰: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莫道綺縠無風韻,試看金娃對玉郎。】(按:“甲戌”本修改了章回標題,故追加了回前標題詩。 元代楊允孚《灤京雜詠》之四七:"嘉魚貢自黑龍江,西域蒲萄酒更良,南土至奇夸鳳髓,北陲異品是黃羊。"自注:"鳳髓,茶名。")
【甲戌側批(甲辰夾批):妙!夢遇坡仙之處也。】(按:費袞《梁溪漫志》卷四“東坡戴笠”條:“東坡在儋耳,一日過黎子云,遇雨,乃從農家借箬笠戴之,著屐而歸。婦人小兒相隨爭笑;邑犬爭吠。竹坡周少隱有詩云:‘持節休夸海上蘇,前身便是牧羊奴。應嫌朱紱當年夢,故作黃冠一笑娛。遺跡與公歸物外,清風為我襲庭隅。憑誰喚起王摩詰,畫作東坡戴笠圖?’今時亦有畫此者,然多俗筆也。”成書于1947年的張友仁的《惠州西湖志》卷十一“木石書畫類”有一則《楊希銓〈摹宋錢選東坡笠屐圖〉石刻》:“石久失,有拓本。圖為戴笠著屐冒雨狀。原由瓊州人所繪。錢選為繪畫最有名者。末題:‘宋景定三年賜進士錢選舜舉畫。’上題《坡仙笠屐圖》。序:東坡在儋耳,一日訪黎子云,途中遇雨,從農家假笠屐著歸,婦兒相隨爭笑,群犬爭吠。東坡曰:‘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覺坡仙瀟灑出塵之致,數百年后猶可想見。詩:‘持節休夸海上蘇,前身應是牧羊奴。似嫌朱紱當年夢,故作黃冠一笑娛。遺跡與公歸物外,清風為我襲衣襦。誰能喚起王摩詰,寫出東坡笠屐圖。’洪武十年仲春之月,浦江宋濂題。”)
【甲戌夾批(甲辰夾批:亦錢開花之意。)隨事生情,因情得文。】(按:從正文“獨有一個買辦名喚錢華”到脂批“亦錢開花之意”是缺省型諧音幽默三段論推理,而非諧音判斷。缺大前提“買辦是錢開花之意”;但小前提“錢華是買辦【者】”偷換了概念,故脂此推理是幽默推理。作書人完成小前提,批書人完成結論,讀書人完成大前提:作-批-讀書人三位一體,共同完成三段論游戲。三段論不缺省是個小概率事件,而缺省則是個大概率事件。邏輯學中三段論推理在實戰運用中多使用省略大前提的表達,故從小前提和結論反演推出大前提,就是索隱。大前提都是常識,人所共知。語文學中三段論推理在實戰運用中多使用省略超前文的表達,故從當前文和後文反演推出超前文,就是索隱。超前文不是典故就是熟語,雅俗共賞。《金瓶梅》中的好事之徒車淡(扯淡)、游守(游手)、郝賢(好閑)就是這種命名,因此,《姑妄言》并不取道于尚未傳世的《石頭記》——更非《石頭記》取道于《姑妄言》,而是取道于早已傳世的《金瓶梅》。)【靖藏眉批:沾光、善騙人、無星戥,皆隨事生情,調侃世人。余亦受過此騙,閱此一笑。三十年前作此語之人,觀其形,已皓首駝腰矣。使彼亦細聽此語,彼則潸然泣下,余亦為之敗興。】【甲戌(靖藏緊接)眉批:余亦受過此騙,今閱至此,赧然一笑。此時有三十年前向余作此語之人在側,觀其形已皓首駝腰矣,乃使彼亦細聽此數語,彼則潸然泣下,余亦為之敗興。】(按:靖批語義連貫。轉換為“甲戌”本批語後,夾批、側批各各對點。故“甲戌”本眉批是批側批和夾批的。此眉批當是康熙皇帝之批,“皓首駝腰”者為批書人脂硯齋高士奇。作批時間為1703年康熙慶壽期間。
高士奇《蓬山密記》:
二十九日,上命內待傳旨云:“朕所書《千字文》,曾賜大學士張玉書、吏部尚書陳廷敬,尚來賜爾,連日書經,今日少暇,正在臨池,先說爾知之。”
三十日,上命內侍以御制《千字文》跋稿賜觀。跋曰:“米芾書,原無千字文,朕自幼臨摹,深知沉著痛快處,令人起敬,所以集成兩部。此一部,乃懸小字,其中無字者,朕書補之。雖不能彷佛古人用筆,亦知朕好書之意也。癸未春南巡,禮部侍郎高土奇終養在籍,以色笑孝母,萊衣自歡。當年講筵時,精神少壯,留心翰墨。嘗進《春秋講義》,夜分不寐。今見齒落發白。三十年間,光陰之速,以至如此。朕甚憐之。故舟中書《萊衣晝錦》匾額并《千字文》賜之,以記不忘舊臣云耳。”
四月初一日,賜下《千字文》一卷,即書前跋于後,又織成夔龍邊綾匾,御書“萊衣晝錦”四大字。臣士奇奏云:“本書生,遭逢圣主,年來請養閑居,尺寸未效。蒙皇上垂念微勞,至親灑宸翰,眷屬殷隆,惟有感慟,淚不能止。”因九叩謝恩,賦詩八章。
初九日,申刻,上步至直廬。與臣士奇談書法許久。因云:“凡事貴乎有恒,即一技一能,亦必須久而後成其名。朕于作字留心非一日,今覺稍稍有進。”臣土奇曰:“皇上聰明天授,于學問又復用功,臣昔侍講幄,深知皇上精一純粹,好學無倦。愧才力短薄,不能效涓埃也。”因命內侍引臣登舟至清溪書屋,觀樹上櫻桃,即令摘而食之。周歷宛後亭榭而出。)
【甲戌眉批:畫神鬼易,畫人物難。寫寶卿正是寫人之筆,若與黛玉并寫更難。今作者寫得一毫難處不見,且得二人真體實傳,非神助而何?】按:顧愷之《論畫》“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靖藏眉批:十六字乃寶卿正傳。參看前寫黛玉傳,各不相犯,令人左右難其于毫末。】
【甲戌夾批:自首回至此回,回說有通靈玉一物,余亦未曾細細賞鑒,今亦欲一見。】
【甲戌夾批:試問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嘯之聲何如?】(按:查慎行(1650~1727)七律《度仙霞關題天雨庵壁》:虎嘯猿啼萬壑哀,北風吹雨過山來。人從井底盤旋上,天向關門豁達開。地險昔曾當劇賊,時平誰敢說雄才?煎茶好領閑僧意,知是芒鞋到幾回!)
【甲戌側批(甲辰夾批):注明。】(按:睪丸。青埂峰是陰莖,與紫芝峰作對。)
【甲戌側批:[“後人”]批得好。末二句似與題不切,然正是極貼切語。】(按:王奕《回建德寄馮和峰隱士》:“王子歸鄒魯,知公隱德鄉。道為千載惜,身抱六經藏。青壁丹崖遠,黃花白骨香。百年交一臂,悔不拜龐床。”)
【甲戌眉批:又忽作此數語,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真真假假,姿(同“恣)意游戲于筆墨之中,可謂狡猾之至。作人要老誠,作文要狡猾。】(按:真相與幻相。第一回楔子中,梅溪有落款為作者真相,雪芹無落款為作者幻相。真相與幻相【不遠】,構成藏代修辭)
【甲戌側批:不著而著。】(按:【鶯兒口中說出方妙】,關漢卿《西廂寄寓》:“嬌滴滴小紅娘,惡狠狠唐三藏。消磨災障,眼抹張郎。便將小組央,說起風流況。母親呵怕女孩兒春心蕩,百般巧計關防;倒賺他鴛鴦比翼,黃鶯作對,粉蝶成雙。”)
【甲戌夾批:仍是小兒語氣。究竟不知別個小兒,只寶玉如此?】
【甲戌側批:二字畫出“身”。】(按:《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三脂一列及舒序本為“搖搖”,藏詞修辭意為靡靡,故脂批曰【畫出“身”】,下批【甲戌側批:奇文,我實不知顰兒心中是何丘壑。】【甲戌夾批:吾不知顰兒以何物為心,為齒,為口,為舌,實不知胸中有何丘壑。】兩個“實不知”便由《詩經?王風?黍離》“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而來。
蒙府本、戚序本脫去“搖搖的”。夢稿本改為“搖搖擺擺進來了”,“甲辰”本參考了夢稿本為“搖搖擺擺的來了”,程甲本以“甲辰”本為底本與之同,程乙本同程甲本。均為盜版。)
【甲戌側批:是溺愛,非勢力。】(按:用典宋代梅曉臣《同道損持國訪孔旼處士》“勢力走諛諂,禮義服委佗”,藏詞修辭意為諛諂)
【甲戌側批:著眼。若不是寶卿說出,竟不知玉卿日就何業。】【甲戌眉批:在寶卿口中說出玉兄學業,是作微露“卸春掛”之萌耳,是書勿看正面為幸。】(按:即“從里面大紅襖上將那珠寶晶瑩黃金燦爛的瓔珞掏將出來”)
【甲戌側批:鸚哥改名已。】(按:姚燮《大某山民<紅樓夢>評?紅樓夢總評》:“鸚哥者,紫鵑舊名;珍珠者,襲人舊名。賈母補此二人,欲使寶、黛如在膝下也。”姚燮收藏過“甲戌”本。)
【甲戌夾批:試問石兄:比當日青埂峰猿啼虎嘯之聲何如?】(按:查慎行(1650~1727)七律《度仙霞關題天雨庵壁》:虎嘯猿啼萬壑哀,北風吹雨過山來。人從井底盤旋上,天向關門豁達開。地險昔曾當劇賊,時平誰敢說雄才?煎茶好領閑僧意,知是芒鞋到幾回!)
【甲戌側批:美粥名。】(按:吃了半碗飯,又吃了半碗碧粳粥。
明代顧岕《海槎余錄》:“酸筍大如臂,摘至用沸湯泡出苦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縷如絲,醋煮可食。好事者攜入中州成罕物,京師勛戚家會酸筍湯即此品也。”由《日華子本草》命名的“雞肫內黃皮”後世派生出三種簡稱——雞肫皮、雞黃皮、雞內金,其中“雞內金”取得了優勢地位。雞內金在烹飪中作為散劑來用,相當于胡椒粉之類的東西。
碧粳是用稻谷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就收割下來的青谷子加工成的白粳,因此蛋白質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口感好)
【甲戌側批:究竟不知是三個什么字,妙!】【甲戌眉批:是不作詞、幻見山文字。】(按:詞通“辭”。“絳雲”典出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甲戌側批:出題妙!原來是這三字。】(按:己卯本、庚辰本、列藏本、舒序本寫作“雲”字,他本作“蕓”。“絳蕓軒”是批書人對“絳雲軒”的概念稱謂,被校書人雅正為正文用字)
【甲戌夾批:奶母之倚勢亦是常情,奶母之昏憒亦是常情。然特于此處細寫一回,與後文襲卿之酥酪遙遙一對,足見晴卿不及襲卿遠矣。余謂晴有林風,襲乃釵副,真真不錯。】(按:正釵與副釵是紅樓-綠窗關系。李奶奶的孫子與寶玉同齡。因此,這個李奶奶并非奶寶玉的奶子,而是奶賈政的,屬“年高服侍過父母的家人”。後轉奶賈寶玉,這個“奶”,是沒有乳汁的,不過是“服侍”之義而已。無乳喂養可謂“牛”奶)
【甲戌側批:與“千紅一窟”遙映。】(按:唐代詩人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楓露描述的是飲茶的季節——冬季。明代熊明遇《羅岕茶疏》:“凡煮茶,銀瓶最佳,而無儒素之致。宜以磁罐煨水,而以滇錫為注。活火煎湯,候其三沸,如坡翁云:“蟹眼已過蝦眼生,颼颼欲作松風聲”,是火候也。取茶葉細者,用熟湯微浣,粗者再浣,置片晌,俟其香發,以湯沖入注中方妙。冬月茶氣內伏,須于半日前浣過,以聽時取。亦有以時壺代錫注者,雖雅樸,而茶味稍醇,損風致。”
明代李東陽《夜合歡》:“夜合枝頭別有春,坐含風露入清晨。任他明月能相照,斂盡芳心不向人。”楓露茶在第三十八回被稱為【合歡花[茶]】,乃是合歡花的花茶,其葉則用于釀酒)
【甲戌眉批:按“警(v.)幻情”講,寶玉系“情‘不情’”。凡世間之無知無識,彼俱有一癡情去體貼。今加“大醉”二字——于石兄,是因問包子、問茶、順手擲杯、問茜雪、攆李嬤,乃一部中未有第二次事也。
襲人數語,無言而止。石兄:真大醉也?余亦云:實實大醉也,難辭醉鬧,非薛蟠紈绔輩可比。】(按:“警(v.)幻情”是《石頭記》全部立意。幻情是主題,情是題材。作書人石兄醉筆與被作書人玉兄醉鬧。賈寶玉與焦大一樣,醉人說醉話。其實寶玉小時候根本沒吃過李奶子的奶,真正吃奶的是賈政。寶玉口中的“我”,文中藏代修辭指賈政,即“我[父親]”,故脂批連批【真醉了】【真真大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