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品夢錄3

【甲戌(靖藏)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按:哭成此書即作成此書?!敖狻睘榕沤?、【以頑石、草木為偶,實歷盡風月波瀾,嘗遍情緣滋味,至無可如何,始結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

第二十二回“此后‘破失’”文字(用典宋代黃庭堅《次韻君庸寓慈云寺待韶惠錢不至》“問安兒女音書少,破失壺觴夢寐同”,指賈政悲讖語)未完成。作書人“梅溪”張廷瓚 (1655–1702)壬午年十月去世,校書人“畸笏叟”張英(1637-1708)在此年除夕合家團圓夜曾哭芹。從原版落款分布情況看,壬午年到乙酉年間隔三年無題記,此為守制之期(父母為長子守制也是守制);壬午九月之后畸笏叟就再無題記,而甲戌本淚筆眉批提及壬午除夕這個團圓時間,那就說明作書人死于壬午九月之后壬午除夕之前,康熙時期只有張廷瓚滿足這個條件。)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余不遇獺頭和尚,(按:指批書人脂硯齋)何悵悵!】【甲戌(靖藏緊接)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按:再出一最后整理版即此本甲戌本?!霸旎鳌钡涑龀绲澠吣赀M士李悅心《謁太昊廟》之一“大圣生為造化主,河圖忽獻心之譜。信心一畫鴻蒙開,千古斯文稱鼻祖”),一“脂”(v.)是書何本(按:用典屈原《天問》“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三”“九”為“多”意)——余二人(校書人畸笏叟和作書人梅溪),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康熙丙戌年]甲午[月]八日,淚筆】(按:甲戌本制作的計劃時間。此時間在脂硯齋高士奇(1645-1702)去世后,甲戌本丁亥(1707)春起抄前。

今傳甲戌本是四大原版中的最后整理版,它以名副其實的甲戌本——靖藏本為底本,兩者版本格式一致。甲戌本和靖藏[甲戌]本第一回比其他諸本多(12*18)*2=432字石變玉文,但靖藏[甲戌]本無棠村序兩頁。這說明棠村序兩頁是制作己卯本時開始追加的,這種追加造成的后果是己卯本、庚辰本石變玉文兩頁432字被刪去,此增彼刪。最后整理版的甲戌本則將棠村序言納入凡例,恢復了靖藏[甲戌]本石變玉文兩頁432字)【甲戌墨眉批:此是八月?!?/p>

【靖藏(夾條):此是第一首標題詩。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書有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原矣。甲申八月淚筆。】(按:甲申年三月十九日作書人張廷瓚妻劉氏去世,此條乃原始批評。己卯本【內缺】部分壬午年殉葬張廷瓚,庚辰本【內缺】部分甲申年殉葬張廷瓚妻劉氏,靖藏[甲戌]本【迷失】第二十八二十九回,三大預備版本均不完整,故須一個最后整理版甲戌本。甲戌本的計劃甲申八月作過一次,丙戌年甲午月八日又重啟,丁亥春張廷瓚立碑(父母雙亡且守制期滿方可立碑)后甲戌本才正式起抄)

http://book.5ilog.com/usr/hqq/fakephoto/JiaTiao.gif

第五回

卻說薛家母子在榮府中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則暫不能寫矣。【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此等處實又非別部小說之熟套起法?!?/p>

如今且說林黛玉【甲戌眉批(戚序、蒙府夾批):不敘寶釵,反仍敘黛玉。蓋前回只不過欲出寶釵,非實寫之文耳,此回若仍續寫,則將二玉高擱矣,故急轉筆仍舊至黛玉,使榮府正文方不至于冷落也。今寫黛玉神妙之至,何也?因寫黛玉實是寫寶釵,非真有意去寫黛玉,幾乎又被作者瞞過?!孔栽跇s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甲辰夾批:妙極!所謂一擊兩鳴法),寶玉身份可知?!坑骸⑻酱?、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后。【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此句寫賈母?!勘闶菍氂窈枉煊穸酥H密友愛處,亦自較別個不同,【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此句妙,細思有多少文章?!咳談t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甲戌側批(戚序、蒙府夾批):總是奇峻之筆,寫來健拔,似新出一人耳?!俊炯仔缑寂ㄆ菪?、蒙府緊接夾批):此處如此寫寶釵,前回中略不一寫,可知前回迥非十二釵之正文也。】【甲戌眉批(戚序緊接)夾批:欲出寶釵便不肯從寶釵身上寫來,卻先款款敘出二玉,陡然轉出寶釵,三人方可鼎立。行文之法又一變體?!俊炯壮綂A批:欲出寶釵先敘二玉,然后轉出寶釵,三人方可鼎立。行文之法又一變?!磕隁q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炯仔鐐扰ň覆貖A批)(戚序、蒙府夾批:此句定評),想世人目中各有所取也。按黛玉寶釵二人,一如姣花,一如纖柳,各極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按:甲戌本將靖藏[甲戌]本的夾批改作甲戌本的側批,是因為甲戌本添入了“卻說薛家母子在榮府中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則暫不能寫矣”一節文字。這節正文與此節雙行夾批占用的版面空間相等。甲戌本多出一節文字后本不必要改夾為側,它改夾為側的目的,是使甲戌本與靖藏[甲戌]本版面協同,便于獨立抄錄,是為靖甲“版面協同律”。根據“版面協同律”可知:凡甲戌本有夾批的地方,靖藏[甲戌]本也有相應夾批,但反之則不一定成立。并知:甲戌本與靖藏[甲戌]本一樣,凡擠占正文有效版面空間的夾批,其中是不可能有涉及后五十回的【伏】字號脂批的)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第七回

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兒勞叨了一會,便往鳳姐兒處來。穿夾道從李紈后窗下過——隔著“玻璃窗戶”(按:“玻璃窗戶”即敞開著的窗戶,比喻修辭格。用典宋代釋寶曇《題磐庵作玻璃窗》。高士奇《蓬山密記》載暢春苑觀劇處“高臺宏麗,四周皆樓,設玻璃窗,上指示壁間西洋畫?!保?,見李紈在炕上歪著睡覺呢,【甲戌(戚序、蒙府)夾批:細極!李紈雖無花,豈可失而不寫者?故用此順筆便墨,間三帶四,使觀者不忽?!浚ò矗杭仔绫境霈F“過過”串行脫文,脫20字。蒙府本(和戚序本)、“甲辰”本、列藏本(和舒序本)亦脫,己卯本、庚辰本、夢稿本未脫。夢稿本未脫乃是因靖藏[甲戌]本未脫之故。這說明整理者有刪除正文中備注性文字,騰出文本空間做夾批的搞法。這種搞法是版面編輯手段,就像人口統計學中所謂生產力壓迫人口一樣,可稱作“形式壓迫內容”,它是靖甲“版面協同律”在原版版本異文問題上的體現)遂越過西花墻,出西角門進入鳳姐院中。

科學紅學通過“四月二十六日 四月二十七日 圣誕 康熙”百度檢索發現了五府千歲的資料,當時之所以有此檢索,是為處理陳傳坤所謂“列藏本抽老千”問題,檢索出來后,泛讀了一下,資料就擱置了,沒有進一步深入。后來網上傳出了由梁歸智鑒定的所謂“庚寅本”,也玩獄神廟,這就讓壞鳥出離憤怒了,發誓一定要將80后處決掉。眾所周知,80后的核心要件就是獄神廟。而其他東西,都是他們對脂批一竅不通形成的。

壞鳥當時所知道的是,獄神廟一定在第二十九回。當我發誓要清洗梁歸智后,就靜下心來揣摩,想到了“獄神廟就是清虛觀”這么一個古怪觀點,并料想五府王爺中或有某府王爺是獄神,于是就進行深度檢索,細讀各王爺的履歷,這才發現五王范承業是獄神,其圣誕千秋為四月二十七日。至此,“獄神廟就是清虛觀”這個觀點也就化奇為平,不顯得古怪了。

后來,面對頑固不化、淆亂視聽的80后死黨,為進一步突出強調獄神廟在第二十九回,科學紅學創造出傳統紅學【[漢服]獄神廟】的天敵概念【[唐裝]獄神廟】來PK【[漢服]獄神廟】,有了這個科學概念,也就正式地建立了靖學。

以下是五府千歲的資料:

0)五府千歲

因為地緣關系被尊為“南鯤鯓王”,臺南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建于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又稱為“南鯤鯓廟”,也是臺灣五府千歲的開臺首廟,因此又有“開山廟”之稱,南鯤鯓王的信徒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帶,當時人民的主要生活產業,就是依賴捕魚為主,加上當初五府千歲的由來傳說源自于海上,因此居民相信南鯤鯓王能夠保佑出海平安,如今云林、嘉義、臺南、高雄一帶均有分靈祭拜,每年進香人潮更是不計其數。

1)傳說

本宮主祀五府千歲,而鎮殿主神則是二王爺池府千歲。關于五府千歲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版本的歷史傳說。根據《南鯤鯓代天府沿革》的記載,五府千歲是隋代末期人氏,隋煬帝執政時荒縱無道,戰爭四起,百姓生活非常困苦。當時李、池、吳、朱、范五人,乃是結拜為生死之交的異姓兄弟,知道隋煬帝不是他們所欲輔佐的明君,于是變賣家產,賑濟百姓,五兄弟相偕投靠唐高祖,幫助高祖打敗隋煬帝,建立唐代。唐武德五年(622年),李、池、吳、朱、范五兄弟奉命領兵平定廣州,路過九江時又智擒叛賊輔公佑,回京之后,唐高祖嘉許其功勞,賞賜奴婢。但是五兄弟生性仁慈,不但使百名奴婢回歸故里,又贈送金銀,從此五兄弟的仁慈以及豐功偉績傳遍各地。另一種傳說是這樣的:相傳唐明皇時代,有新科進士三百六十人,朝中奸臣想設計謀害,又適逢唐明皇想試試張天師的法力。于是奸臣奏請皇上將三百六十位進士請入地窖中,吹笙彈琴,飲酒作樂。唐明皇召來張天師,說宮廷里有妖魔作祟,經常自地窖傳出擾人歌聲,問張天師可有辦法治妖?張天師自知地窖里并無妖魔作祟,又不敢違逆皇上旨意,只得催動咒語,手持寶劍比畫一番。沒想到地窖此時頓然一片寂靜,唐明皇立刻派人進入地窖查看,發現全部進士都已氣絕身亡。唐明皇深感懊悔,便冊封無辜身亡的三百六十位進士為王爵,并下令興建廟宇,四時祭祀。三百六十位進士中,有李、池、吳、朱、范五位王爺,成神后英靈顯赫,經常巡狩四海,除暴安良,護國佑民。有一天,池王爺遇見一位瘟神帶著一包瘟藥,要到某一地方懲罰鄉民。池王爺心中不忍,使計將瘟神的瘟藥騙得手,一口將瘟藥吞下肚里。這時的池王爺,臉色發黑,眉毛直豎,兩眼突出,痛苦難當。仁慈的池王爺于是拯救了鄉民的劫難。這也是池府王爺神像這般面貌的由來。瘟神這時只得返回天庭稟報玉帝,玉帝非但沒有懲罰池王爺,更鑒于池王爺的慈悲情懷,封他為代天巡狩,令其永鎮凡間,巡狩善惡,護國佑民,各地也紛紛建廟祀奉。

2)李府千歲

俗名李大亮,涇陽人,文武雙全,乃是五王之首,由于輔助開國有功,唐高祖封賜為金州總管司馬,不久又加封安州剌史。唐貞觀年間,先后出任交州都督、涼州都督、西北道安撫大使、劍南道巡省大使、左衛大將軍、工部尚書等職,晉爵武陽公。貞觀八年(634年)李大亮領兵征伐吐谷渾的番兵番將,貞觀15年(641年)又大敗番將篩延陀,受封為行軍總管。李府千歲為唐代立了不少功勞,也幫助建立不可動搖的唐王國。由于功在社稷,李大亮在朝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名將,又因為父母早已過世,平日在家侍奉兄嫂如同父母,傾盡家產幫助需要的百姓,可以說是一位十全十美的圣賢。根據《唐書》記載,李大亮是唐代的開國功臣,由金州總管晉升到行軍總管,對唐初穩定政局貢獻良多。他不但忠君愛國、體恤百姓,又有君在臣在、君亡臣亡的偉大情操,在唐高祖駕崩之后,竟追隨唐高祖于九泉之下。相傳玉皇上帝知聞李大亮之事,就敕封他為代天巡狩,駐守人間,擁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驅疫除瘟,圣稱為大王李府千歲,四月二十六日為其圣誕千秋。

3)池府千歲

二王姓池名夢彪,陳留人氏,文質仁心,天資聰穎,性情剛直,治軍嚴正,用兵如神。唐高祖入關時,因助唐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折沖都尉。貞觀17年(643年),隨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勢如破竹,又加封為宣威將軍。池府王爺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神圣,為何金身造型是黑臉,眼大如豆,看起來威嚴無比呢?傳說池府王爺某夜夢見一位瘟神,奉玉帝旨令下凡降災、散布瘟疫,池王知道這件事后,便請這位瘟神到府中飲酒暢談。瘟神暢飲之后,已有幾分酒意,就吐露下凡之意,池王心腸慈悲,害怕百姓受災,托言借看藥粉,趁瘟神不注意時將那包瘟疫粉全部吞下。藥粉進入池夢彪腹中,藥性發作,隨即滿臉變黑,兩眼突出而亡。瘟神帶著池夢彪的靈魂參見玉帝,玉帝感念他愛民救民的精神,敕封他為代天巡狩池府千歲,六月十八日為圣誕千秋。

4)吳府千歲

三王吳孝寬,江蘇吳縣人,志烈秋霜,嫉惡如仇,對地理風水,非常有研究,又會觀星望斗,文業武功受眾兄弟的敬仰。由于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不久又高中進士,奉命出任知府,愛民如子,深得唐高祖的器重。繼封吏部尚書,經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引水灌溉田地,當時的人稱贊吳孝寬為“眼望天、心在地”。三王五府千歲何時升化并無資料記載,但五兄弟中只有吳府三王爺沒有留胡須,九月十五日是三王的圣誕千秋。

5)朱府千歲

四王朱叔裕,嘉興人,才學出眾,公正無私,明辨是非,執法森嚴。唐高祖建國時,曾奉命鎮守土門,攻退前來侵犯的胡人。武德五年(六二二年),領兵平定廣州,授封綿州刺史、大理寺卿,又官拜吏部天官,何時升化已無資料可查,玉帝也敕封他為代天巡狩,朱府千歲圣誕是在八月十五日。

6)范府千歲

五王范承業,和吳府三王同是江蘇吳縣人,博通經史,智勇超群,精通醫術,時常醫人救世,做官時,打敗巴東流寇,授封折沖都衛。唐高祖在位之時,以七篇文章高中進士,不久出任刑部大司寇。唐太宗在位時,擔任武州刺史以及太原尹,四月二十七日為其圣誕千秋。五府千歲在世時有功于國家,有德于百姓,升化之后又庇佑先民,由大陸來到臺灣。經過三百多年來人民的辛勤開發與王爺公的庇護,已經使原本荒蕪的土地成為后來的蓬萊仙島。自五府千歲稱神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他的神威靈感,深入每一個人的心靈。奉著玉帝的旨令,五府千歲擁坐王船,代天巡狩,驅瘟除疫,在他神威廣大之下,臺灣的瘟疫已經消失無蹤。

7)五府千歲圣紀

鄭成功入臺,尊明朝“正朔”,在民族大義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就當時滿清入主中原的大環境說,有些政治忌諱民間不得不回避,如宗教信仰方面,把延平郡王,以“代天巡狩”祀之,以“王爺廟”“代天府”名之即明證也?!芭_灣通史”云;“延平郡王入臺后,辟土田,興教養,存明朔,抗滿人,精忠大義,震耀古今。”及亡,民間建廟以祀之,但當時在清廷統治下“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所謂“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滅,而王開府東都,禮樂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此為明證。因此王爺廟,代天府,或“尊之為大人,為千歲者”,均由此而來。綜計臺灣廟宇中,奉祀王爺臺灣廟宇中,奉祀爺的代天府數量為第一,但代天府奉祀的王爺數目及來歷都不相同,有只奉祀一位的,也有奉祀二位、三位、五位、七位,甚或更多至三百六十位的。奉祀一位的,就稱為某府千歲,二位就稱以二府千歲,三位為三府千歲::以致五府千歲、七府千歲,其中又以奉祀五位而稱五府千歲廟者最多,但各廟所奉祀的五位王爺的來歷、言人人殊,并不相同。茲將臺灣香火最盛的五府千歲,其最普遍的說法,扼要分述于后:大王爺姓李,二王爺姓池,三王爺姓吳,四王爺姓朱,五王爺姓范,均為隋唐年間之人。李公諱大亮,經陽人,兼資文武,與池公夢彪,吳公孝寬,朱公叔裕,范公承業,效桃園故事,結為生死之交,以忠義相切磋,情誼篤若同胞。唐高祖入關,自歸投效,旋李公掙金川司馬,池、吳、朱、范四公,亦并授都尉。后李為涼州都督,及西突厥安撫大使等。李公恭儉忠謹,池公沈毅剛直掃蕩妖氛,捍災御患,護國佑民,宜乎歷朝褒祀,四海尊崇。另一傳說則謂,唐代閩南有五名讀書人,聯袂赴考,于中途投宿驛站,夢中聽到有瘟神相商,該地人民不仁,應予懲處,擬于天明時投瘟毒于各井,五人驚醒后,決心拯救當地浩劫,乃分投五井而亡,翌晨居民見井中有尸,不敢飲用井水,因而免除一場瘟災,玉帝憐憫五人舍己為民,而封為“驅瘟之神”。又有一說則云:唐開元中,及第新科進士三百六十名,為奸佞所害,唆使明皇將此三百六十人隱于宮中地下室,而且使操樂器,一時絲竹并陳,乃詭稱地下有妖,昭張天師施法鎮之,天師明知其偽,但未便違旨而揮劍演法,三百六十人隨即應劫而亡,明皇憫其無辜,一律封為王爵,其中李、池、吳、朱、范五王英靈不泯,到處以神功扶弱除暴,保境安民,乃蒙玉帝敕封為“五府千歲”可以“代天巡狩”云。道教傳道宗:五府千歲五府千歲系臺南縣南鯤身與麻豆,均有代天府廟,稱為代天巡狩之五王爺曰五千歲,其來歷不詳!據續修臺灣縣志云:“邑又有稱王公廟、大人廟、三老爺廟者,不知何神!查各坊里社廟,以王公大人稱者甚伙,廟宇大小不一,概號曰代天府,神像俱雄而毅,或黝或赭,或白而皙,詰其姓莫有知者”。又臺灣通史云:“延干郡王入臺后,辟土田,興教養,存明朔,抗滿人,精忠大義,震耀古今。乃亡后,民間建廟以祀之,而時已歸清,語多避忌,故閃爍其辭,而以王爺稱。其言代天巡狩者,以明室既滅,而王開府東都,禮樂征伐,代行天子之事。故王爺之廟,皆曰代天府,而尊之為大人,為千歲者,未敢昌言也”。依此可知臺灣自延平郡王入臺后,所有地方祀奉忠貞義烈之神靈廟宇,皆曰代天府。至南鯤身代天府五府千歲者:乃大王爺李府千歲,二王爺池府千歲,三王爺吳府千歲,四王爺朱府千歲,五王爺范府千歲。其事跡來歷,據南瀛文獻第十二卷代天巡狩考,引古閩史貽輝之五府千歲傳略云:“蓋聞有功德于民則祀,惟聰明正直者神。本廟(代天府)供奉代天巡狩五府千歲,神威遠播,威靈赫濯?;T史乘,神生于隨唐之季;李公諱大亮,經陽人,兼資文式,與池公夢彪,吳公孝寬,朱公叔裕,范公承業。效桃園故事,結為生死之交,以忠義相切磋。雖異姓勝同胞焉。唐高祖入關,自歸投效,旋李公擢金川司馬,池、吳、朱、范四公,亦并授都尉。后李為涼州都督,及西突厥安撫大使等。李公恭儉忠謹,池公沉毅剛直,吳公嫉惡如仇,朱范二公則皆守正不阿,并稱于世。升化之后,超授顯秩,代天巡狩,樓船邁賀,掃蕩妖氛,捍災御患,護國佑民,宜乎歷朝褒祀,四海尊崇也”。按南鯤身之廟,建于清之嘉慶年間,其神云系由大船自大陸漂來,抵臺海濱。因五千歲后各屢顯靈異:乃為臺民崇奉日隆,其香火以臺南縣為最發達,今僅臺南一縣其廟宇即有一百余座之多,而其他縣市亦多有建廟祀之。

諸版本中,以康熙時期航祖母級原版本靖藏[甲戌]本和乾隆中期最具原版形式風味的列藏本最為神秘。其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靖藏本比列藏本還要神秘,以致傳統版本學諸家紛紛藏拙,都不敢涉足靖藏本,生怕自己出了紅學洋相。科學紅學通過對80后四十回續書和80后原稿探佚學這兩股80后流氓惡勢力的清剿,用白描的方式,寫出了靖藏本的大致模樣,并繼而建立了史無前例的版本學科學體系,結束了傳統紅學在版本學問題上的混亂狀態。

在【迷失】問題上,科學紅學在概念上甄別了【[唐裝]獄神廟】與【[漢服]獄神廟】;判斷上,作出了【獄神廟】是供奉以曾做過刑部大司寇,圣誕千秋為四月二十七日的五王范承業為代表的五府千歲的清虛觀的科學命題;推理上,使用了“四月二十六日 四月二十七日 圣誕 康熙”關鍵詞百度檢索——這是一種基于高科技和完備數據庫的新式推理。論證上,澄明了第二十四回【探庵】即第三十七回探春秋掩書齋,所謂【仗義探庵】就是“男是親男”的賈蕓送白海棠(第二十七回【“紅玉”后有寶玉大得力處】之【“紅玉”】乃藏代修辭指賈蕓,兩批所指同為賈蕓送白海棠——同一概念不同語詞),切斷了80后原稿探佚學分子子虛烏有的“廟庵”聯系??梢钥闯觯茖W紅學所謂信息增值,就是用邏輯學的方法使數據形成真實的有機的簡練的體系,而信息衰變,則必然是違背形式邏輯四大基本規律造成的。因此,形式邏輯四大基本規律是紅學研究的學術底線,紅學研究者的研究是玄學還是科學就靠這個底線來區分。學術之所謂術,不是別的,就是邏輯,不遵守邏輯就是學而不術、術將不術,無論你是名流還是鼠輩,是雅士還是俗流,是博覽群書還是白丁文盲。紅學論辯者無論正方反方,亦或是非方,都必須堅守這個底線,其他東西則或無守的必要。例如傳統曹學、傳統脂學、傳統版本學、傳統索隱學和傳統探佚學等所謂“學術共識”,都可以被拋棄,有的甚至可以被徹底拋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117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860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128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9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02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421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77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64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77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70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157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71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82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96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57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