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讀一本關于拖延癥的書,大概是在4個月前,其中有一個觀點即便到今天都讓我記憶猶新:
大部分人拖著不去做事情,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去做這件事情,而是他們覺得這件事情自己沒有把握做到最好。
不是因為怕“做”,而是因為怕“錯”。
對于年輕人來講,我們強調一千遍“失敗是成功之母”是沒有作用的,因為大多數(shù)人根本沒有接受很多次失敗愈挫愈勇的能力,反而是一次失敗都不能接受。
相比較于做了之后結果不是百分之百的滿意,那還不如不做,那起碼不會顯示出自己在某方面的無能以及缺陷。
這樣很安全,周圍的城墻都是我們熟悉的,他們不會倒塌下來砸到我們,也不會顯示出已經(jīng)被雨水洗刷的苔綠,那些都是不完美且危險的。
很多人都這樣想。
但是,對于沒有資本以及經(jīng)驗不足的年輕人來說,失敗是一種機會,一種過去之后不再來的機會。
現(xiàn)在做錯,或者做的沒有那么好,沒關系,下次我們再做好一點。
相對于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或者事業(yè)定型的人來說,年輕人有著更多試錯的資本。
汗水涔涔,筋疲力盡,沒關系,睡一覺就好了。
被罵的狗血淋頭,眼淚花都開始在眼眶打轉,沒關系,吃頓好的就好了。
30歲之前,所有年輕人的狀態(tài)都像一只小狼,年輕,有一生中最強健的肌體,有一顆貪婪的胃,以及一顆容易受傷的心。
苦寒的塞北草原狼群中,頭狼往往不是最強壯或爪牙最鋒利的,但它們可能是狼群中受過傷最多的。多數(shù)的頭狼身上都遍布了傷痕,這些是他們的捕獵證明。
趴羊羔子,躲套馬桿,和兇猛的兒馬子對掐,成功了,肚子吃的滾圓,失敗了,這些經(jīng)歷就會變成可怖的傷疤留在身上。一夜追擊無果,第二天捕食小獸和狍子也能讓他們迅速回復精力。打不死,磨不怕,前赴后繼。
失敗提升了捕獵技巧,每一次失敗的捕獵可能都意味著喪失生命。食肉動物來自基因中的陰狠以及捕食手段越來越多的體現(xiàn)在跑動和圍獵策略上。
撕裂的傷口終能愈合,可怕的捕食者出現(xiàn)了。
我們往往低估了自己對于挫敗的接收能力以及復原能力,反而常常高估了任務的困難程度以及別人對你的關注。
像是之前一位朋友和我聊,“我要是做的不好,他們會看不起我,會認為我實際上沒有那么厲害”。
在我看來,大家沒那么多閑心關注你到底做了什么,即便有關注,你也不要怕。很多時候,恰恰是這些關注你人是最能給你活力以及動力的。
其次,當這種恐慌產生,反而從側面證明,你本身實際沒有那么厲害。
不管是社交媒體還是茶余飯后,我們接受的碎片化的信息已經(jīng)讓“看起來像一個很厲害的人”變成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實際上,你遠遠沒有你展現(xiàn)給大家看的那么好。這個事,你知道,大家不知道。不過不用多久,大家也會知道的。
跌的坑多并不能讓你快速的成長,但越是年輕的時候,你就越能一次一次的從坑里面爬起來,繼續(xù)往前沖。苦難不是財富,但當你正視苦難,你會獲得財富的。
畢竟,我們都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