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班沒有開車,早晨追趕公交車,把背包東西灑了一地,晚上沒趕上公交車的點兒,想著還要等待20分鐘,不如自己走走路,于是,五點下班,在公司停留到六點,走走停停一路,回到家里七點半,一個半小時走了不到五公里,吃了一碗熱氣騰騰的刀削面,買了好利來的新品蛋糕,帶了第二天早餐的燒餅,平平淡淡的走回來,但是內心卻有了點小波瀾,趕緊坐下來,打開電腦,寫點字,把這一路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
走走更健康
在2020年到來前,我是個跑步愛好者,我給自己的標簽一定有一個就是“跑步愛好者”,基本保持每天三公司的節奏,每周都有幾十公里的跑量,出差必帶的肯定有跑步裝備,最好的成績是挑戰半馬成功,可是今天我卻為自己走了四公里而感到深深的開心,因為,真的好久,我沒有動了,這個好久居然有近一年的樣子。在冬天的夜晚走路,雖然被包裹的很嚴實,腳上的皮鞋也很硬實,但是走在路上,和夜晚擦肩的感覺依然能讓我想起曾經的夜跑,那個感覺很棒,回到家里,被風吹過的臉冰冰涼,但是在屋子里卻沒有平日里回來感覺到的身體隱隱涼意,反而因為走了走路,整個人的狀態要好了許多。
今天沒開車的一天,感覺到了動動更好的狀態,所以還是要把運動撿起來,實在沒空去健身房,就出去跑跑步,實在跑不動就走走路,這樣才是健康生活的保障啊。想起了昨天和老爸老媽通電話,彼此囑咐最多的就是,要好好注意身體啊,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是零。
聽聽更清爽
走路的時候,我一般都聽音頻,最近學的課程也不少,很多都沒有來得及聽完,正好趁著走在路上,也可以聽一點。想到我最早接觸樊登讀書會的時候,就是在一邊聽書,一邊走路,再后來還有十點讀書,都是這樣把很多書就靠著一邊跑步走路,一邊聽,完成了學習的記錄。今天路上聽了邏輯思維的啟發俱樂部,我聽個熱鬧,經濟方面的供需我沒有太多了解到,但是羅胖每周把自己有啟發的事情,通過語音分享給大家的形勢,卻讓我有了些思考。結合這幾天正在看《專業化生存》,把你的經歷抑或是知識分享給大家,無論任何形勢,能給別人帶來啟發,就是創造了價值,也是讓自己不斷加深專家人設的過程,羅胖把所有的知識領域的產品做成閉環,雖然商業化,但是知識分享是前提,這個模式還是會吸引眾多的愛學習的人來聽。把最好的做成免費的,如果跟著邏輯思維的節奏,做好這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不僅僅是聽聽就完事,可能對自己的幫助還會更大一些吧。
想想更明白
走路回家的路上,特意挑了一條羊腸小道,走著走著餓了,我就進了一家刀削面館,點了一碗面吃起來,吃的心滿意足后,繼續背著包往家的方向走去。這個時候我突然有了點俠客行的感覺,在抹嘴離開的那個瞬間,我分明感覺到了自由,就是雙腿任我行,大地在我腳下的隨意馳騁。過去總是開車,開車就不會隨意在路邊停車,而這家小飯館門口停車也是很困難,想想我平日如果不是刻意,是不會到這里來吃飯的。但是走路解放了思維和身體,想去的地方都在身旁,隨意溜達一下,反正我也不著急,慢慢走,慢慢體會,餓了就吃飯,吃好了繼續行走。
有時候上班下班的生活會讓人覺得一成不變,坐在車里的我們還會有不同程度的“路怒”,抱怨堵車,抱怨路窄,抱怨各種新手司機、霸氣司機的花式開法,很多模式在不自知中發生了好多改變。
再次想起木心的《從前慢》,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沒想到,今天晚上的溜溜達達,還讓我著實想了很多,慢下來,動起來,讓身心活在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