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項目化學習設計》
讀書摘錄(三)
作者:夏雪梅
學習素養與項目化學習
學習素養的本質是心智的靈活轉換。學習者在新情境中運用所學解決問題,創造出新意義與新知識。項目化學習促進學習者大腦的發展,知識、能力與態度的整合,奠定學習者心智自由的基礎。項目化學習植根于課堂,又同時指向課程的結構性、學校的組織性變革,對于未來教育的轉型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什么是學習素養?
(一)從“博士和農民工如何識別空肥皂盒”說起
(二)一個有學習素養的人是這樣的
在不同的情景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素養”。
對情境的學習力和應變力是素養的核心。素養在情境中形成、抽象、遷移、轉換。素養的形成意味著個體在以往的情境中具有足夠的學習力,能在新情境中迅速尋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源,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對新情境進行判斷和問題解決。
奇澤姆(Chisholm,2005)認為,素養有兩個要素是比不可缺的:
第一,應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務或問題;
第二,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間進行遷移。
(三)學習素養的本質是心智的靈活轉換
持續追求并堅持學習的能力,包括有效進行個體和群體時間管理與信息管理的能力,認識到自己的學習進程和需要,找到可獲得的學習機會,以及為了獲得學習成功而克服障礙的能力。它意味著不斷地獲得、加工和吸收新知,同時尋求并利用相關指導。學會學習還要求學習者在自身已有學習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在各種場合下運用知識和技能。動機與自信心對于學習者的該項能力非常關鍵。(Council,2006)
在學習基礎素養項目組(2017)的界定中,學習意味著:
人在面對多種情境時,解決問題與創新意義的過程。
這樣的學習不是信息式的、接受式的學習,也不是簡單應用式的學習,而是帶有高階學習的轉化特征:轉化陌生情境為自己熟悉的問題,轉化既定的概念與定理為新情境中的意義,轉化自己的心態為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需求,轉化常規的問題解決為對新問題創造性的思考。當學習者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就說他具備了學習素養。
心智自由的人,他有自己的價值準則和獨立判斷,能靈活地調用自己原有的知識、能力、判斷在新的情境下做出更合理和有創意的決定,而不受知識的奴役和情境的限制。
他能根據情境中人的需求、條件和資源的狀況,創造性地重新定義情境,進行知識和意義的再生產。這樣的過程,反映的是一個心智自由的人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的獨立與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