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觀點】
早期教育之父福祿貝爾曾經說過:游戲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動手制作和繪畫等“造型游戲”是孩子最好的游戲。
孩子的畫和嬰兒的哭一樣,僅僅是直接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而已。孩子不能用語言來充分表達,又不能靠書寫文字來表達,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無論畫的好壞,成人都應該首先傾聽孩子在繪畫中想要表達的東西,理解他們所要講述的內容。所以,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更準確地說,孩子的畫是“聽”了才能夠明白的東西。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的畫只有被“聽”,他們的繪畫行為才有意義。被“聽”,被理解,就有了表達的樂趣。
我絕對不贊成那種無視孩子的發展過程,迫使他們超越自己成長過程的做法!同時,就像不同年齡的孩子畫出的是不同的畫一樣,不同年齡的孩子也需要不同的鼓勵方式。“聽畫”的方式方法也根據年齡有所不同。如果是二至三歲的孩子,就問他“這是什么”,要聽他給他所畫的東西賦予的意思。到了四歲以后,就要問“他們在做什么”,要聽聽他的畫里故事的內容。但我們的原則是,在孩子專心畫畫的時候,最好不要發問。而當孩子畫完了拿給你看時,或者畫得有些厭煩,暫時告一段落時,再去問問他也就足夠了。
對成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是欣喜地守護孩子的這種能力,為孩子創造繪畫活動的環境與氛圍。孩子的繪面作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等孩子過了九歲,系統性地教授繪畫技巧才開始變得有意義。在這之前教孩子,是拔苗助長,反而會毀掉孩子的天資。
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長行為有:教孩子畫形象,畫形象給孩子看,指導孩子用色,讓孩子全部涂滿顏色等等。
我倒是覺得,成人從孩子的畫中獲得的啟發更多。孩子在繪畫時一心一意,旁若無物,下筆果斷。而成人繪畫時,每一根線條、每一種顏色都會猶豫、躊躇,好像是在做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畫家。就連畢加索都曾經深入研究孩子的繪畫。但孩子天真無邪的作品,即使是畢加索這樣的畫家都無法模仿。
教了畫形象會有什么后果?
繪畫需要以下五種基本能力:動手能力、眼睛的協調能力、語言能力、情感和熱情、社會能力。通過繪畫,這五種能力也能夠得以進一步地發展。但是,教孩子畫形象,會逐漸阻礙這些能力的發展。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畫】
那種認為各種物體、植物、動物都和人類一樣是有生命有思想的理論,叫做“泛心論”(萬物有靈論)。
如果在這個時期(四歲前)成人教給孩子如何畫畫,就是剝奪了了孩子認識事物的樂趣,甚至是挫傷了孩子認識世界的積極性。成人如果這樣做就是阻碉了孩子成長為人的最重要的學習和發展的能力。
從四歲開始不到五歲的時期,孩子喜歡在一張紙上面出各種各樣的形象。其中,有同一形象反復出現的情況,,也有像商品目錄一樣,排列著形形色色的圖案的情況出現,這種表達方式我們稱為羅列表達。
把時間的流逝在同一畫面,同時表達出來的方式我們稱為同存表達。
不是按照自己看到的,而是按照自己認識到的,只畫自己感興趣和關心的事物。這種現象是四到八歲左右孩子繪畫的特點,我稱之為“感覺的寫實主義”。這種傾向一直會持續到孩子九歲左右的繪畫轉化期。
我們以表示地面或水平面的線條一一基底線為例。基底線成為了把事物之間的關系轉換至二維平面世界的鐵序建立的基礎。從四至五歲的商品目錄式的羅列(一維空間的并列表達方式),開始過渡到了“系列化的表達方式”。
孩子把事物按照二維順序,有序排列地畫了出來,而且家里面的東西、海里面的東西完全都能看見,這就是所謂的“透視畫法”。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喜歡在幻想世界中做角色扮演的游戲。角色扮演游戲是一種培養孩子想象力的游戲。作為發展想象力的重要階段,人的一生里,沒有比這個時期更重要的了。
雖然未來不是簡單的幻想,但是如果沒有想象的力量,不可能培養出人類超越現實、展望未來的堅忍不拔的力量。五歲的孩子正是通過畫這種角色扮演游戲內容的畫,來培養這種重要的能力。
所謂教育,就是共同探討未來——路易.阿拉貢(法國詩人小說家)
孩子是從實際的知識出發,迅速在大腦中形成對事物的象,最后擴展為幻想的。繪畫方面,是從眼睛見到的東西和大腦中記住的東西開始擴展繪畫內容范圍的。媽媽如果只讓孩子畫眼前看到的事實,就是在抹殺孩子對事物的印象。
四歲半開始到五歲左右,是孩子進入“感覺寫實主義”的第一個階段,孩子畫中的事物像商品目錄一樣雜亂無章地羅列著。然后,發展較早的孩子,在五歲半后開始畫基底線,給事物建立秩序,形成了二維空間并列排列的表達方式。所謂的基底線,孩子用水面的線、地面的線、山的輪廓線、道路兩旁的線、房子里一層和二層之間的線、飯桌的輪廓線等來表示。其他還有用房間的四方形線、水池的圓形線、船的四方形線、床或被子的四方形線、運動場跑道的橢圓形線等等各種方法來使用基底線。
到了九歲,孩子終于開始采用和成人相同的觀察方式式畫法也開始向寫實的手法轉變。在繪畫方面,九歲是孩子邁向成人階段的第一步。就像我們前面說過的,四至八歲的孩子,是按照自己的感覺和認識畫“感覺的寫實主義畫”。而到了九歲左右,孩子開始按照親眼所見來畫,孩子的畫開始有變成成人畫的趨勢。對這種趨勢,我稱之為“視覺的寫實主義”。這種種說法,是法國個叫留凱的人首先提出的。
【關于顏色的使用】
我建議孩子從兩歲到五至六歲的階段,盡量只使用黑色這種單一的顏色來畫畫。因為黑色被稱作無彩色,是包括所有顏色的基本色。二至三歲的孩子的涂鴉是被給予解釋說明的畫,顏色當然會成為解釋說明時對孩子的干憂。而四至五歲的孩子更重視事物本身的特征,六至七歲的孩子對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系更感興趣。對于這些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繪畫時使用單一的顏色更容易一些。如果想要給孩子彩色的蠟筆(紅、黃、綠等顏色),等到孩子三歲就可以了。因為從這時起,孩子開始能夠玩色彩的游戲了。
作為繪畫工具,與油畫棒相比,我認為蠟質較多的蠟筆更好一些。物體與顏色的關系相比,孩子更重視物體與物體的關系。孩子把這些事物以圖表的形式畫出來的時候,一種色就足夠了。
孩子繪畫發展的過程中,基底線是從羅列式表達發展到系列化表達的分化標準。基底線出現的時候,是孩子始把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在平面上有秩序地表達出來的時候。由于獲得了這種由羅列式表達到系列化表達的能力,孩子逐漸能夠系列化地使用顏色,也就逐漸能夠表達事物和顏色之間的關系。這時候,孩子處于五歲半到六歲左右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