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炎夏的余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接踵而來,天氣逐漸轉向干熱,還是要警惕“秋老虎”傷人。此時重在祛暑、養肺、護肝。那要如何嚴防“秋老虎”,守住健康呢?
立秋時節 怎么養生健體?
1、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以益胃生津。
2、宜養肺護肝
立秋,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容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還處于衰弱階段,立秋過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要加強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注意不做劇烈運動,不過度勞作,可適度慢跑,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
3、宜養陰補虛
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癥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淡就屬于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于血虛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可以用麥冬、五味子、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
4、宜早臥早起
立秋時節,秋高氣爽。如果晚上早一點睡,就可以聚斂陽氣,而陽氣則為我們立根之本。而秋季早睡,就能夠積聚我們身體內陽氣這樣我們才能夠有精氣神。而早起的話可以使肺氣得到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立秋應該警惕什么
1、警惕晝夜溫差大易感冒
立秋過后,我們會發現晝夜溫差逐漸變大。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提醒大家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近來突發降雨天氣較多,大家出門當心淋雨,容易引起身體不適。提醒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雨具,或備件衣物,以備不時之需。
2、警惕食品、衣物霉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霉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霉變。食用霉變的食物后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霉變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霉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
3、警惕“秋老虎”傷人
立秋是一年之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此后濕氣逐漸減弱,讓人難以忍受的“桑拿天”也會逐漸減少。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余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在8月底接踵而來,“秋老虎”甚至還可能虎視眈眈,而天氣也逐漸轉向干熱。
特別是立秋過后,還可能再處于炎熱之中,而這種炎熱氣候有時候也可能要延續到九月,天氣才能真正涼爽起來。因此,立秋后應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為預防中暑,最好要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以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外出時,記得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時做好防曬工作。
立秋潤燥養肺喝什么湯粥
1、銀耳百合蓮子湯
百合銀耳蓮子湯是用銀耳、蓮子、百合等煮制而成,銀耳的營養成分豐富,美容養顏。百合和蓮子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也是老少皆宜的食物。
2、山藥枸杞鯽魚湯
潤燥滋補、滋陰補陽、增強新陳代謝的功效;還可以降血脂、調理腸胃,是理想的滋補佳品。
3、雪梨百合汁
雪梨和百合一起加水熬制,清熱潤燥,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別是對于經常干咳的人
4、油菜燕麥粥
立秋后還是屬于長夏之末,天氣仍然比較悶熱,易造成食欲不佳,建議用燕麥熬粥喝。燕麥先煮熟,然后放入油菜末煮開。另外,將大米先煮熟,然后將提前做好的山藥泥加入煮開。適當喝些能夠養胃健脾。
“貼完秋膘”喝4款茶
1、 青茶
秋天天氣干燥,“燥氣當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烏龍、鐵觀音等青茶。青茶性適中,青茶介于紅、綠茶之間,不寒不熱,適合秋天氣候,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余熱,恢復津液,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青茶湯色金黃,外形肥壯均勻,緊結卷曲,色澤綠潤,內質馥郁,其味爽口回甘。
2、普洱茶
普洱茶具有溶油祛脂、調節代謝、防輻射等多重效果,長期飲用普洱茶能使膽固醇及甘油酯減少,有治療肥胖癥的功用;同時飲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和腦部血流量減少等生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