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性閱讀“新網師”公號里的文章,每讀一次,都會發現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思維的嚴謹,讓人感受到思緒猶如涓涓細流滋潤人的心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絲毫沒有倉促之感,寧靜中彰顯出一份科研學術的力量。
每讀一次,就會發現自己的浮躁和不安,因為自己的內心總是繚亂的,內心缺乏一種良好的定力,可能是缺少一種平靜的心態。梳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軌跡,總是稍顯不安和不自信,有時對學習和工作有著較高的期望值,但自己面臨的現實又總是不盡人意,比如,當眾的發言總會緊張,一緊張就會慌亂,內心處的不安必然會在外在言語體現出來。明明知道要好好靜心闡述的某種觀點,就這樣生硬的被扼殺在襁褓之中,為此就失去了很多成長的機會,很多時候又無法改變,有外在的因素,但我明白更多是自身的人文素養不夠導致。古人云,寧靜致遠,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有所作為。其中妙意至今有所體悟,這是一種力量,也要成為一種長期要潛心達成的內在品質。近一年來,好了一些,因為有許多過去不敢駕馭的活動都在一一嘗試之中,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見證一絲進步,這無疑是增加了前行的信心和動力。
本學期聽了四次李鎮西老師的教育寫作,李老師的言語之中透露出教育者樸素的情懷,也就是這種至真和堅定信念成就了李老師的高度,但恰巧這種教學經歷在我過去多年的生涯被忽略掉了,包括這幾次的課程,我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領悟其教育真諦。李老師所闡述的教育日記、教育敘事、教學案例等并沒有使我有所崛進,我自感慚愧,沒有良好的學習力和執行力。好在經常寫寫簡書,知道不斷來反思自身存在的教育思維上的缺陷,堅持寫作,可以不斷保持良好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許這就是為什么要堅持不停寫作的重要原因,因為要不斷保有一種學習者的良好狀態,堅持學習和寫作就是一種最好的方式。每一天都不能落下。
今天聽中國之聲的早間的“財政價值觀”,提及一個“時間概念“”,從經濟學的角度,時間就是金錢,現在的生活和學習狀態就能決定5年和10年的現狀,同樣的流逝時間,以不同的精神面貌面對生活,其結果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多投資自己,拓寬了自身的視野后,人生的境界就真的是不一樣,個人的追求就會不一樣。由此我聯想到朱永新老師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要做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有了思想上的覺醒后,相信我們能在普通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本學期,閱讀書籍的時間少了一點,沒有專業的輸入要引起自己的警覺,合適的書籍和人一定要安排合適的時間的來閱讀和溝通。
可以“新網師”為我的精神成長打開了一扇窗,堅持學習和閱讀,做好規劃,在悄無聲息中逐漸走向人生期望的狀態,實現人生的愿望,真正的過一種幸福而又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