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里偷閑,晚上臨睡前會抽十幾分鐘閱讀《撒哈拉的眼淚:三毛傳》這本電子書。關于三毛的故事,我一直知之甚少,目前陸陸續續了解了一些她的過往,從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過往和人生。
三毛,一代才女,和許多文字愛好者一樣,上學的時候有偏科的通病。她對數學好像是與生俱來的不感冒,一度成為數學老師眼中的低能兒。好強的三毛想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提升自己的成績,卻被數學老師無情的揭穿。
在我們學習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幾個自己不喜歡的老師,但是像三毛這樣沒有師德的老師確實比較罕見。
一個擔任數學教學的老師,為了證明自己的學生智商很低,竟然拿了一張初三的數學試卷,讓一個初二的女生作答。最終如愿以償的看到了零分的結果。拿著這個結果讓這個女生在全班乃至全校出丑,這種卑劣的行為對一個人的精神上的打擊是毀滅性的,無法承受的。
這個可憐的女生就是三毛,年幼的她無力反抗數學老師對自己的不公對待,也不愿和家里人訴說,最終選擇了封閉自己,這一封鎖就是七年。一個女生從十三歲到二十歲這段最美的年華,卻是在自我封閉、與世隔絕中度過的,生活沒有了五彩斑斕的色彩,只剩下寂寞的黑白和灰暗。這是一段多么惹人憐的過往,人生又有幾個七年?
老師是教育孩子的,但是怎樣讓老師變得真正會教育?有知識和會教學,是兩回事。其實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老師的胸懷就是學生的胸懷。這讓我想到了我高中時期的一位語文老師。
記得在2008年高考那一年,有一次月度考試,我們班語文成績在全年級排名不太理想。那時候正趕上汶川大地震,在學校埋頭苦讀的我們對外界的新聞和信息了解比較閉塞,全靠老師給我們傳達一些最新消息。依稀記得那天,語文老師給我們放了好多汶川大地震的現場救援圖片,講述了很多學校和學生的受災情況。講著講著,突然話鋒一轉,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大聲質問我們:“為什么死的不是你們?”
這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雖然我能感受到語文老師對我們那次考試成績的不滿和失望,但心里一點也不能接受他的這句毫無原則和底線的話。從那天以后,我對語文老師的印象大打折扣,往日對他的好感通通都沒有了。好在這件事不影響我對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那時的我對感情和理智還是拎得清的。
如今,學校的教育越來越講究綜合素質教育,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老師的責任,不僅僅是簡單的傳授書本的知識,更多的是讓每一個孩子在發現世界的同時,去發現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讓每個孩子不僅學會知識,更要學會配合、學會團隊協作、學會擔當。
新的時代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相信那些堅守在教育崗位的老師都是教育的引領者,因為你們的堅守和付出,祖國的未來更有希望。你們的努力、你們的創新、你們的變革、你們的關愛和你們的溫暖,將給教育帶來更多改變,向各位老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