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探測過這個深淵有多深
——讀《海底兩萬里》
文/葦眉兒
一直覺得自己科學(xué)知識和浪漫意識比較欠缺,科幻作品真的是我不敢涉獵的區(qū)域范疇。
直到我讀了《海底兩萬里》,后浪插圖珍藏版,我切切實實被震撼和征服了。儒勒·凡爾納不愧是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chuàng)者之一,他筆下的海洋世界瑰麗奇幻、變幻莫測,是生活在陸地上的人們從來不曾擁有的體驗和感受。
封面典型的海洋元素讓讀者開啟沉浸式海底世界的遨游徜徉。永遠經(jīng)典永不過時的黑白銀灰三色鋪墊的海洋世界幽暗又神奇,不難想象在海底航行兩萬里需要經(jīng)歷的艱難險阻和意想不到的事件一件件、一樁樁,全在世人的想象之外。書名醒目的黃色,如海洋中燈塔射出的那束光,照亮了整個世界和遠方,神秘幽暗海底世界的秘密將一覽無遺。
凡爾納的確是述說故事的一把好手,他用40多萬字洋洋灑灑一一解說10個月的兩萬里海地之行。巴黎自然博物館博物學(xué)教授皮埃爾·阿羅納克斯,教授忠實的仆人孔塞耶,以及美利堅合眾國海軍戰(zhàn)艦亞伯拉罕·林肯號上的魚叉手尼德·蘭,三人一起乘坐尼摩船長的鸚鵡螺號來了一場讓世人瞠目結(jié)舌絕無僅有的海底大冒險之旅。
凡爾納敘述語言的優(yōu)美常常令讀者恍惚,忘記了這是一場冒險刺激甚至動輒就會葬身海底的科幻之旅,而醉心在這些文字中。“大海碧波清浪,天空澄瑩清明。陣陣微風自東方吹來,海面漣漪蕩漾。天邊云消霧散,一覽無余。”讀到此處,誰會想到危險就在身邊一觸即發(fā)。不管不管,我且欣賞這優(yōu)美的海上風光好了。
且不說那比比皆是的海洋動物分類知識,還有字里行間的科幻元素,單就說說航行過的軌跡。瞧吧,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極海和北極海,海底穿行前路未卜,充滿著前所未知的一個接一個永遠沒有盡頭的危險。
人的智慧和信心無窮無盡,永不枯竭。小說中人物的塑造極具個性和特點。有讀者喜歡故事中的“我”,有讀者欣賞船長尼摩,還有讀者青睞性格有些暴躁但叉魚第一的尼德·蘭,但我頂禮膜拜教授的仆人孔塞耶。真的,他永遠都在忠實勇敢、鎮(zhèn)定自若、彬彬有禮,對教授言必稱“聽先生吩咐”“聽教授吩咐”,真是太有意思啦!
故事最后作者真是高手,他留了無數(shù)謎團,吊足了讀者胃口。
他這樣收束故事:“如果要回答6000年前<傳道書>中提出的問題‘有誰探測過這個深淵有多深’,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只有兩個人有資格回答:尼摩船長和我。”
有誰探測過這個深淵有多深?
譬如,海底。
譬如,思想。
譬如,人心抑或人性。
請告訴我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