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了全國家庭教育培訓講座專項練習,導師是陳佳鐘教授,他是央視紀錄片《鏡子》心理總顧問。2017年這部紀錄片一出來,就震驚了整個心理學界和教育界。因為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人拍過一部,關于問題孩子的家長和父母,他們的焦慮困惑迷茫,是如何得到有效干預和救助的。
據說《鏡子》這部片出來的時候,收視率和當時的同時推出的電視劇收視率不相上下。這次有幸能夠參加陳佳鐘老師的家庭教育,課程深感榮幸。
陳佳鐘老師原來是做心理咨詢教育的。但是他發現,僅僅是做心理咨詢,能夠幫助的人太有限,速度太慢。所以他轉而投入了家庭教育這個行業,因為他知道,與其幫助孩子轉變,還不如幫助更多的家長轉變。
無數事實證明,家長一轉變,孩子轉變的速度更快,而且,一般情況下,問題不會反彈。
在二天的培訓中,感受到了陳佳鐘老師的專業和愛心。既有心理咨詢師的深度專業,也有作為家庭教育者的深度愛心厚。
我有幾點收獲分享給大家。
1,問題父母的辛苦
陳老師說了一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有一個父母帶在自己的已經輟學的孩子,到處去找心理醫生咨詢,因為他的孩子已經高二,然后不愿意上學,輟學在家已經有大概半年多的時間。
他的孩子有出現了一些多重分人人格分裂的癥狀,然后他會去找很多的心理咨詢師在之前。那些心理咨詢師一看到這個家長,第1句話就是告訴他說,你的孩子變成這樣子,都是你們父母造成的。
結果這個父母當場翻臉,立馬帶著孩子又換另外一個咨詢師。到最后他找到陳老師,這里,陳老師沒有像之前的人那樣子明確的告訴這對父母,這是他們的問題——盡管這個問題看起來如此明顯。每一個熊孩子后面都有一個熊家長。
但是如果你很明確的告訴家長這樣一個令他震驚的事實,他是會斷然否決的。
后面我在分享的時候就做了一個比喻,我說好像是這個家長手里給孩子身上埋了一顆地雷,然后帶著這個孩子到處在求助,當別人告訴他說,是你給孩子身上帶了一人雷的時候,這個家長是會暴跳如雷的。
所以陳佳鐘老師很明確的告訴那個家長,說你的孩子雖然得了這么重的問題,可是你依然沒有放棄,還帶著孩子輾轉多處,想要尋找治療之道,這說明你對孩子有深沉的愛意。在這點上面,你付出是巨大的,你承受的痛苦遠比外界想象的要痛苦得多。
當他說完這句話的時候,那位家長簡直要熱淚盈眶,從來沒有一個人如此體會自己。所以他當場就把和陳老師建立起了正式的咨詢關系。
在陳老師的幫助之下,他的孩子也很快的走出了自己的困境,重新回到學校,開啟自己的學生生涯。
這件事情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為,我經常收到很多家長的抱怨和甚至說是指責,他們總是說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不好。語氣如此強烈,神情如此嚴峻,簡直是義正言辭的化身,有時候經常讓我感覺很無語。
因為我不能直接的告訴他。這就是你造成的。但是心里又忍不住想要告訴他。所以,要么我會直指要害和他。不歡而散,要么我會干脆沉默不語作壁上觀。
不過我現在我知道了,其實更好的解決之道應該是先肯定和接納這個孩子,接納這個家長對孩子的愛意,認同他的行為——即便是他造成了這樣的情況,那是因為他并不知道。
這件事情讓我看到了咨詢建立咨詢關系的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從來訪者的身上看到他的改變的愿望和動力,并且接納和肯定欣賞他。
然后才能建立起進一步合作的關系。
2,問題孩子的苦。
電視紀錄片《鏡子》那邊有一個問題少年叫澤清,澤青上初二年,也不怎么上學,整天就在家里上網玩軍棋。澤清的母親是一個醫院的骨干醫生,他的外公外婆是武漢大學的退休教授。應該說他們家庭都是在社會上有所作為的人。可是他們的孩子卻讓他們丟盡了臉。
當澤清的母親在說起孩子叛逆,經常罵她的時候,我看到他的外公外婆在那邊默默的流淚。——家長默默無語卻暗中認定澤清的錯。
可是在孩子看來,這個家庭卻讓他感受到了太多的壓力,他在和陳佳鐘老師溝通的時候,就談到了自己為什么要在網絡上玩那個軍棋,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要求太高,沒辦法達到家人的預期——這是無法言說不能被理解的苦。
當他的很多要求都沒辦法得到正常的滿足,他寫下一些過激的文字,比如要混黑社會等等讓父母無法理解的話。當他煩躁時候有一些情緒化表達,他的家里的房間門被他踹出了一個一個洞,櫥柜衣柜也被他暴力打出來了很多的破洞.
那是一個孩子在最無助的時候,做出的瘋狂的行為。后面再談到這個孩子的苦的時候。咨詢師說,其實孩子是心里的苦,是遠遠超出你們的想象之外。
你們只想著孩子要好好學習,可是你們給他設定了一個太高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可能又會成為這個孩子的夢魘。折磨這個孩子。
現在孩子是只是有一些過激的行為,一些情緒化的表現,可能她還沒有走到完全崩潰的邊緣。但是這已經足夠讓他的家里人很痛苦了。
所以澤清和咨詢師在聊的時候,就敞開了自己的心扉,他說他說的話基本上沒人聽,他的要求也得不到滿足,父母也有很多的標準是他達不到的,所以他內心無比痛苦,只能用那種方式輟學上網破壞的方式來發現自己心中的苦。
當我看到這一刻的時候,我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因為我也曾經是一個抑郁癥患者,我知道出抑郁癥的人是經常有夢魘的,晚上我們會經常睡不著覺,腦袋里面拼命的在想一些自己做的比較失敗的事情。
反復咀嚼那些失敗的細節,并且篤定的覺得自己簡直是太遜了,覺得自己怎么會做出如此愚笨的事情,進而否定自己人生的價值,以及生命的意義。
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在夢里面醒過來,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太可怕了,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我特別理解,為什么會有一些抑郁癥的人會跳樓自殺,那是因為他們承受了太多的苦,特別是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他的內在總是有一個聲音在批判自己,無情的解剖著自己。
這個內在聲音來自于,已經內化了的父母——來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他會無時不刻的如影隨形,特別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那是一個孩子最為孤獨無助的時候。——就好像內心有一個黑色的深淵,而這個深淵可能會吞噬你。
當這個被吞噬的痛苦大到一個人無法承受的時候,那么自殺往往會成為他最好的一個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就是結束著這種被吞噬的痛苦,那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父母其實是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的,并且,他們自己不因為自己不理解孩子而自責,甚至是因此而責備孩子——他們很多是屬于指責型的父母——而這會讓孩子感受到孤立無援而絕望自殺。
3,咨詢師的苦
陳老師說心理咨詢師的苦就是,不管他挽救了多少問題孩子和家長,他都不能把這些事情大肆的宣傳,因為這是職業道德的規定。
可是,目睹這些家庭痛苦又是如如此的深刻。如何轉化這種苦?讓更多的人遠離這種苦,陳老師的選擇是,投入家庭教育工作。這樣做,就能防止更多的家長成為問題家長,進而防止產生更多的問題孩子。
并且做家庭教育有一個好處就是它是可以宣傳的,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的一些痛苦,當然不能是真實的、毫無條件的全盤托出,而是抽取案例的某一部分作為自己教案的一個案例,以此來喚醒更多的人。
我想這未嘗不是一種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預防勝于治療,從這個意義上面來說,家庭教育是一個最大的愛。
我試著在從問題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心理咨詢師三者的角度,討論了這三者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因為我也曾經深受其害,無法自拔。我寫出這樣的文字,對于我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因為我已經立志往心理咨詢或者家庭教育的方向在走,經歷過那些痛苦會成為自己成長的一個階梯,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即便是走過了抑郁,那也是一筆豐富的人生財富。
我是南星星教育林老師
每日原創家庭教育文章第2年第708篇
202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