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自網絡
文/小久英
看了電影《狼圖騰》,電影這種大眾文化總是善于弘揚美好,小狼回歸自然,得到自由,在蒼茫的草原里,它依然記得陳陣,最后以孤狼的姿態頭也不回的奔走。而書的結局卻是小狼被陳陣親手打死,展現出完全不同的兩種價值觀。
四年前有位朋友問我:“你是什么動物?”,就隨口一說喜歡自由專一的鶴,而他卻說他愛狼,他是狼。那時對狼的印象是殘忍兇暴嗜血無常,料想可能性格中會有些堅毅隱忍,所以會有人喜歡。
狼并不是以殺為天,它們有著人和動物所沒有的毅力和隱忍。
天寒地凍,為了精準捕捉到獵物可以在草叢中隱藏一整天,從不急于一時一刻,只為等羊群吃飽后稍微懈怠精神放松的那一刻,快速出擊,一擊必中。電影中的大狼趴在雪地草叢中一動不動,褐色的眼瞳映出獵物的影子,大狼口水直流,白氣噴鼻而出,不遠處的獵物還在悠閑地啃著干草,時不時警惕地抬頭望望左右。最佳的攻擊時機即將到來,所有大狼褐瞳發光,身體呈攻擊助跑姿勢,羊群終于吃飽開始打盹,撐飽的肚皮限制了羊群的奔跑速度。就在這一刻,大狼出擊。驚恐的羊群托著笨重的肚皮亡命奔跑,狼與羊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大狼一瞬間就咬斷了羊的咽喉,這是一場狼占上風的死亡角逐。
而在另一場人與獵狗精心布局絞殺狼群的戰斗中,多數狼被經驗豐富的馬倌托死,被群狗咬死,在我以為狼群即將全軍覆沒時。大狼想出了“以輕傷換重傷,以重傷換敵命”的戰術,露出非要害部位讓大狗咬住,然后突擊大狗要害部位。不多時,狼群大多受傷重傷卻少有死傷,而獵狗和馬倌的馬則死傷慘重,大狼突圍成功。
在陳陣養小狼的整個過程中,我也和陳陣以及所有草原人民一樣堅信狼是沒有主人的。它們永不會被馴服,打敗,它們總是以命爭食,在這虎熊都難以生存的嚴酷蒙古草原中頑強生存,它們就是蒙古草原的圖騰與神。
讓人痛心的是,所有都抵不過絞狼政策與現代化武器。印象最深的一段便是外來戶獵手為了得到一張沒有槍眼的狼皮,開著先進的吉普追逐夾擊大狼,追逐了20多里,一個平平常常輕描淡寫的數字,可這里的一分一秒都是大狼邁向絕望的步伐。它大口喘氣,口噴白沫,嘴巴張到了極限,舌頭全部聳拉了出來,拼盡所有的意志和頑強奔跑。車上的人還在暢快的討論著這張狼皮送給哪位高官。終于路跑到了盡頭,大狼突然停下,蹲坐擺出最后一個姿態,像一個狼王一樣,但它此時已全身痙攣,瞳孔放大,它是一尊千年神像,卻也轟然倒地。都說狼殘忍,那么人呢?
大批外來戶的涌進破壞了蒙古草原,狼,鼠和鳥都被殺盡吃光,草原退化嚴重,草原人民搬的搬,走的走。活潑的二郎在草叢中發呆的時候被兵團卡車上的人開槍打死了,怕死膽小的黃黃也突然“走丟了”,白狼王越過了邊境線,再也不會回到額侖草原了。
二十年后,陳陣楊克從北京回到草原,這里早已完全變了樣。舊識相聚,一夜酒肉,草原人民和他們一起談論當年的草原,仿佛就在眼前。一夜酒肉,一夜歌聲,酒歌通宵達旦,眾人淚水漣漣。
畢里格老人唱的那首歌“百靈唱了,春天來了,蘭花開了,灰鶴叫了,雨就到了,小狼嗥了,月亮升了”除了他們,誰能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