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爸爸交流。突然明白一個道理。無論你怎么努力,你沒有經濟,你就活該被窮養。這里的窮養,不僅僅是物質,還有精神。
一直一來,我都擺脫不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便工作12年,從來沒有想過裸辭,因為我沒有底氣(即便自己做到一個企業的中層),這種底氣來自原生家庭的生活狀態,及教育。包括婚姻,即便自己非常想擺脫。也不敢輕易談條件,沒有底氣或接受一無所有。
原生態的家庭里,媽媽長期舍不得去好一點的商店買衣服或物品,總是去小門店挑選她覺得價位合適的衣服,以量獲得滿足。爸爸,卻覺得她長期亂花錢,能出門的衣服沒幾件,“水貨”一大堆。我以前也覺著是,覺著我爸說得對。后來,發現,一個女人的價值觀,在脫離原生家庭再組建新的家庭后,這個家庭的環境和氛圍,又迎來新的一輪價值觀。
我對爸爸說,因為這輩子你沒有“富養”我媽,她的眼界受到這個家庭的經濟束縛。
這個時候,我們來挑她的問題時候,只看到表面,卻不挖掘實質原因。對她不公平。
同時,我也在觀察自己。
今年34歲,即便以前活得簡單和單純。但作為一個4歲孩子的母親。我的原生態家庭給我帶來的問題,不希望再次降臨到她身上。而往往回顧,發現很多瞬間發生的問題,又像及了自己父母以前的處理辦法。
作為父母,我們給予孩子的愛,有時候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高度或有效的教育。
教育在生活,點滴滲透在生活。
長期自我安慰,來日方長,有時間。卻不知,時間流逝得讓你麻木,和不經意。甚至有段時間還對自己催眠,還有明天。作為媽媽,與她爸爸不和的情況,沒有徹底解決,是自己的問題。但孩子的心理梳理和陪伴,需要為自己定計劃。不可等待。
姑娘,對我很寬容,多數時會為我考慮。我很欣慰。這種寬容,作為媽媽不應“得寸進尺”,也不應用麻木給自己大量借口。
一個人活得如何,這個世界有公平也有不公平。看自己的造化,何時都不晚。有平臺,看自己會不會利用,有平臺看自己如何珍惜。對自己,還是對姑娘,依然一顆“正能量”的心,堅信,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