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最近閱讀的非常棒得一本治愈書。便做了簡單摘要,希望曾經被忽視的童年能夠得到治愈。
? 情感忽視是一種來自童年的隱形力量,是你童年缺失的東西,他難以察覺,卻對你的一生有深遠影響。
? 由于兒時情感上沒有得到足夠的照料,和父母的情感連接有所缺失,許多成年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但在內心深處,與父母、其他人以及世界產生連結的情感根基缺失了,他們一直糾結在悲傷、焦慮或是生命的虛無感中。
? 溫尼科特關于母愛的觀察在本質上論證了一點:撫養一個孩子成長為情感健康、可與他人形成健康連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給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動、共情和持續的關注作為燃料。而缺失這種必要的情感連接,孩子也許還會成功,但會感覺自己內心空虛,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東西,他們苦惱而掙扎,卻沒人看得到。
? 本書首現解釋的是傳統健康父母的行為,精神科醫生約翰·鮑爾比的結論很簡單,如果父母能夠有效地識別并滿足孩子在嬰兒期的情感需求,一個“安全依戀”就會形成并保持下去。這份依戀是孩子能夠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象,以及從小到大的良好的總體幸福感的基礎。
? 隨后本書介紹了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的父母:
類型1:自戀型父母
? 自戀者成為父母后,會希冀自己的子女成為完美的化身,最低要求是不能讓身為父母的他們丟臉。
? 自戀的父母從未意識到子女是與他們相互獨立的個人。相反,他們認為孩子只是自己的延伸。孩子的需求實際上是由父母自己的需求定義的,如果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愿望,他們會教訓孩子這是自私,不善解人意。
類型2:專制型父母
? 專制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多。孩子被要求服從父母的規矩,還不能質疑父母。同時,這些家長也不會解釋這些規矩背后的原因。他們只要求孩子執行,當孩子不遵守規矩的時候,就對他們進行粗暴的管教。專制型父母會懲罰或者打罵孩子,卻根本不會跟孩子一起討論一個問題或一件事。他們甚至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或想法。他們只按照他們自己頭腦中的一般的小孩該有的行為模板來要求孩子,根本不考慮孩子的特別需要,不考慮這個孩子的氣質或感受。
? 許多專制型父母傾向于將孩子的順從等同于愛。換句話說,如果孩子靜靜地、徹底地服從父母,他們才感覺到被愛。不幸的是,反之亦然。如果孩子質疑父母的要求,父母不僅會覺得不被尊重,也會感覺到被拒絕。如果孩子是在公共場合表現出不服從,父母會感覺更糟糕,也會覺得自己完全不被愛。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來看看索菲亞的故事。
類型3:放縱型父母
? 放縱型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被看作采取最不容易遭到抵抗的方式。往好里說,他們只是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快樂。往壞了想,他們根本不想做教育子女的工作。不管是哪一種,他們沒有給孩子建立任何限制、規則,或在孩子青春期時可供叛逆的強有力的成年人形象。要說“不”可是很花力氣的。強迫一個孩子做一件雜事或任務是很累人的。跟一個憤怒的孩子交談、相處也是很費事的。因為對孩子說“不”,而被你的孩子討厭,哪怕只是暫時的,也是非常痛苦的。放縱型父母覺得與其教孩子做家務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松。當孩子惹麻煩的時候,他們也經常給孩子找別的理由來當借口。
? 他們意識不到父母在子女面前需要成為權威的代表,通過規矩、后果和對孩子說“不”,來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并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各自的感受。
類型4:離異/喪偶型父母
? 離異/喪偶型家長經常只是拼命地應付生活。和一個悲傷的家長一起生活可不容易。如果他是因為自己的另一半而悲傷,這就更難了,因為你也失去了他。孩子失去了一個親人,不管是父母離異,還是生死兩隔,他們自己也在經歷悲傷,也需要悼念。家庭里的悲傷是非常復雜的,也很難應對。
類型5:成癮型父母
? 上癮的父母并不完全相同。一種極端的情況是,有這樣一個父親或母親對毒品或酒精上癮,并經受其明顯的后果。這些功能失調的上癮的父母的孩子不僅受到情感上的忽視,還受到了創傷。
? 功能正常但有成癮問題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在于:他們經常表現得像兩個不同的人,而他們的孩子很難準確地預測在面對父母的哪一個人格。
類型6:抑郁型父母
? 抑郁型父母對養育子女的工作缺乏能量和熱情。不像自戀型父母需求關注,抑郁型父母常常像是不存在。他開始轉向自己的內部世界,專注于自己,一心想弄清楚他是怎么了,并擔心他是否能撐住。
? 當抑郁型父母的不加注意和疏遠這兩種不良特性混合持續一段時間,不管多久,都會給成長中的孩子造成情感忽視。
類型7:工作狂父母
? 工作狂向他們的孩子傳達的信息是,他們的情感和需要不太重要(損害了他們孩子的自我價值)。因為不會積極參與到他們孩子的成就和勝利中,他們無意中傳達了一個信息:那些成就輕如鴻毛(損害他們孩子的自尊心)。有些孩子在學校里故意出格:酗酒并吸食毒品,好引起他們父母的注意。另一些孩子成長為自我價值不足、自尊低下的人,并且不知道他們是怎么變成這樣的。因為他們通常認為自己養尊處優,并沒有被剝奪什么,對于他們內心的糾葛,他們只能責怪自己。自我價值低、低自尊和自責會迅速累積起來變成抑郁。
? 這些父母不僅在潛意識中淡化他們孩子的痛苦,也會在無意中苛求孩子表現出他并不真正具備的成熟。他們經常需要也期望他們的健康的孩子富有同情心、無私,并像他們一樣耐心。
有時,家庭疾病影響著孩子的整個童年。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很可能發展出像模像樣的準成人行為,但等到青春期就會崩潰。
類型9: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
? 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們好像從來都不滿足。如果他的孩子拿著全A的成績單回家,他會說“下一次,我希望看到的會是A+”。
? 絕大多數成就/完美導向型父母(Achievement/Perfection parents,我們簡稱為AP父母)
? 分辨一個AP家長是否有情感忽視的關鍵點在于:支持。健康的AP父母支持他們的孩子想要實現的事業。不健康的AP父母向孩子施壓,強迫他們達成家長自己的期望。
一些AP父母強迫子女達到某些成就,是因為他們拼命地想為自己的孩子創造他們當年不具備的機會。許多人是出于他們自己必須是完美的這種感覺;一些人則試圖把子女的生活當成自己的生活。盡管如此,其他AP的父母可能僅僅按照他們自己被撫養的方式來撫養他們的孩子,因為這是他們所知道的唯一方式。
? AP型父母這樣對待一個孩子,使他的感受和情感的需求變得無關緊要,他的個人深層的部分被拒絕了。他被拒絕的那一部分變成了鎖在房間里的大象。沒有人想看到或聽到它,但那部分是她最本真的一面。這些孩子要想適應家人、與家人相處并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唯一方式,就是參與這場情感否認,假裝他們的情感自我不存在。難怪被情感忽視的孩子長大后總感覺在自我感知中有一個情感空洞,他們缺乏對自己的愛,也缺少在情感上與他人共鳴的能力。
類型10:反社會型父母
? 反社會者有一個不同于我們其他人的主要特點。這個特點可以用一個詞來表達:良心。簡單地說,反社會者沒有內疚感。正因為如此,他幾乎可以肆意妄為而沒有任何內心的煎熬。反社會者可以信口開河或隨心所欲地行事,卻不會在第二天感覺不好,永遠不會。與缺乏內疚感伴隨而來的是深深地缺乏同情心。對于反社會者而言,其他人的感覺是無意義的,因為他沒有與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
? 沒有良心的約束,反社會者可以使用任何下三爛的手段達成她的目的。她可以粗言穢語,她也可以謊話連篇。她為實現自己的目的而扭曲他人的話。當事情不順時她會責怪別人。既然責怪別人更容易,那就沒有必要承認她自己的錯誤。反社會者發現了假裝“受害者”非常有價值,并像藝術家般嫻熟于此道。
類型11:孩子即父母
? 這類型的父母允許、鼓勵或強迫他的孩子表現得像是一個成年的家長一樣,而不是孩子。有時這個孩子必須照顧他自己,有時他必須照顧他的兄弟姐妹。在極端情況下,他甚至必須像家長一樣照顧自己的父母。
類型12:“都是為你好”型父母
? “都是為你好”型父母很可能是構成情感忽視父母的最大類群。
? 父母愛子女并全心全意為他好卻對孩子情感忽視,這是完全可能的。事實是,愛你的孩子和能與孩子產生情感共鳴是完全不同的。要孩子健康地成長,只是愛他是不夠的。父母要想能夠與他們的孩子產生情感共鳴,他自己必須是一個認識并理解大部分情緒的人。他要會細心觀察,才能看到他的孩子在成長中什么能做和什么不能做。要真正了解他的孩子,他必須有意愿也有能力投入努力和精力。任何用意良好的父母如果缺乏以上任何一點,都有可能在情感上辜負自己的孩子。
? 情感忽視的一個不幸的特點是,它會自我傳播。情感上被忽視的孩子長大后會形成一個對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情感盲點。當他們自己成為父母,他們不明白自己孩子的情緒,他們撫養的孩子都會有相同的盲點,繼而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