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人格自媒體人的“午夜兇鈴”,誰在玩真的?


噓!別說話;跟你講一個恐怖故事:

如果說

奧斯卡是電影人的嘩眾取寵;

格萊美是音樂人的虛張聲勢;

超級碗是廣告人的一擲千金;

那么

“315”就是

公關人的午夜兇鈴;

是一種集中了消費者全部“咒怨”的電視聲明。

一年一度的315作為“全民目擊”的社會輿論大事件,在幫消費者盤點這一年內“吃過的虧、踩過的坑、受過的罪”的同時也把一些“上躥下跳”“陽奉陰違”的企業拉入了“消費黑名單”。

雖然被拉入“黑名單”的企業不至于“見光死”,但多多少少也算是“半截身子入土”,已經上了別人家的“生死簿”。

盡管還有些“鉆空子”的不良企業“屢教不改”,但消費者也絕對不是一個會輕易原諒一個“坑爹”品牌的主;有些事、有些賬,三生三世都不算完。

聽起來“315”本來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但在這件“萬眾矚目”事件的背后,只有一種人是無辜的。

他們就是——公關人。



你以為峰少會繼續爆料、又或者只是預測今晚有哪些“不良人”上了黑名單?

Too Young Too Simple!

作為自媒體人的峰少怎么可能去搶《央視315》的風頭,至于事后整理盤點什么的,又有點Low。

不過,這不妨礙咱們一起來舉辦一場“人格自媒體人”的315?。?/p>

《特普朗、馬云、羅振宇…誰在玩真的》?



特朗普:不想當網紅的房地產商不是一個好總統


對于特普朗能夠當選美國總統,峰少一直都有些忐忑的。

畢竟峰少一直把他當做是“美國第一跨界網紅”,這搖身一變居然從房地產大亨變成了美國總統,想想這“事故”足夠好萊塢再拍出一部《當幸福來敲門》了。

當然,美國人民認不認定特普朗帶來的是幸福?

Who care.

不過當人家一本正經的坐下來拿出手機,公然推行什么“推特治國”的奇葩政策,峰少終于相信了。

這還是咱們熟悉的配方,這還是咱們熟悉的味道。

特普朗也不過是待了一頂皇冠。

作為有史以來美國歷史上發布推文最多、3.42萬推文的“推特總統”,一言一行到底有多不靠“普”,相信白宮公務員以及美國人民最清楚。

從美軍無人潛航器錯字烏龍到和蔡英文通話的炫耀嘚瑟、以及在中方南海軍事設施上的干預……

當然還有特普朗在美墨長城和禁穆令上扮演的角色。

特普朗或許更適合當一個網紅。



馬云:上天這事兒我都敢干,打假,一起啊


如果說特普朗是當下美國第一網紅的話,那馬云一定是315上最耀眼的那顆星。

對于在兩會上就開始被人“念念不忘”的馬云,被人圍攻也就算了,馬云的“治酒駕式”打假提案懟得無數人啞口無言。

相信在這一次的“315”大會上,馬云必然又是主角之一。

可是考慮到在兩會上就開始被“下眼藥”的阿里巴巴接下來一系列的動作:先是在私人微博上提出“治酒駕式”打假的提案,被人質疑不作為、選擇性逃避之后,阿里巴巴更是直接就把淘寶假貨店主給告了(這不是第一次),而在這之后更是啟動了“預謀已久”的大動作:

3月9日,阿里巴巴集團召開了一場技術大會,自上而下地動員集團的20000名工程師數、百位科學家參與到集團的“新技術戰略”中去。

這個所謂的新技術戰略就是3月13日阿里巴巴正式對外公布的“NASA計劃”。

不知道馬云這一招是不是在給“315”被批斗的尷尬時刻“打疫苗”,總之阿里巴巴的這一招絕對是打翻了某些人的“算盤”。

在用一堆數據和規劃描述了阿里巴巴的“太空計劃”之后,不少人這才注意到:原來淘寶、天貓(假貨)這不過是阿里生態中的一環;你要打假可以,不要妄圖拿阿里巴巴作為出頭鳥,這鍋,背不得!

要打,電商自然是一起噠!

京東、聚美,誰也別想做壁上觀。





魏坤琳:科學是唯一評判標準,等等,這話是誰說的


對于開年以來一直處于風口浪尖的《最強大腦》第四季,相信會讓不少人大失所望。

不僅“獨孤求敗”的水哥王昱珩“被套路了”,“實力超凡”的校長李威也“學會了演戲”。

當然,除了這幾位“名人堂老將”開始凋零之外,另外兩個人也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最強大腦》制片人@親愛的桑小潔 我們就不用多說了,翻翻她的微博,什么都明白了;對了,人家可是選擇性關閉了微博評論的人哦!

在這里峰少想說的是Dr·魏@魏坤琳,這個桑小潔口中所謂的“窮教書先生”。

“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

相信這句話是蔣昌建的念白“中國的最強大腦在哪里——在這里”之后《最強大腦》最風靡的Slogan。

只是在水哥戰敗小度之后、一連串所謂的“黑幕”就開始占據了大家的眼球,《最強大腦》正式開始了它的“群魔亂舞”節奏。

而這個時間魏坤琳也開始了游戲越黑的“洗白”之路。

果不其然,周五的國際賽周二又被曝光了,所謂的奇跡并沒有出現,反倒是一個打醬油的“走上了人生巔峰”。

不過峰少也有注意到,在《最強大腦》第四季“懸而未決”的時候,魏教授又做回了他的“教書先生”;開始轉職“得到”APP的199元“神奇寶貝”教育大師。



羅振宇:知識付費喪鐘為誰而鳴?


共享單車也許算是今年才出現的物種,但羅振宇一手導演的“知識付費”確實從去年火到了今年,而且至今還未熄滅的“風口”。

在瑪雅人推算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地球沒有毀滅,反倒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轉基因”物種“羅輯思維”。

從羅輯思維2012年12月21日第 1 期《末日迷信向死而生》到官方內定的2017年3月8日第 205 期《這一代人的學習》;羅振宇一個人一張嘴皮子砸吧砸吧既然咂摸出了超過9億次瀏覽。

不了解羅輯思維的人,對于羅振宇的認知大概是從“知識付費”這個詞又或者是《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開始,畢竟羅胖這一路走來,足跡踏遍了知識付費的每一個角落。

而大家對于“知識付費”的認知,大概也是從“分答”的崛起開始,“偷窺”的生態一瞬間就把分答捧上了天;而羅振宇也在分答最火的時候果斷搶鏡,和王思聰、姬十三一起代言分答;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微信槍打出頭鳥終于把分答給“閹割”了,以至于它至今一蹶不振;但羅振宇卻獨善其身的在微信流量礦中“打磨”出“羅輯思維”的商業模式(電商),并且還在15年底成功的衍生出“得到”APP這一“知識付費”商業生態。

本來我們以為羅輯思維就這樣會在羅振宇的“三寸之舌”上“千秋萬代”,可是在3 月 8 日的溝通會上,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宣布了“一件小事”:

《羅輯思維》將全面改版,形式由視頻變為音頻,音頻時長為 8 分鐘以內,頻次從一周一期改為一天一期(周一到周五);未來所有的節目內容只在得到 app 上線,而且只對得到 app 的付費用戶免費開放。

這應該是《羅輯思維》自2012年底上線以來最為激進的一次改版;羅振宇準備All-in知識付費。

雖然羅振宇稱之為“一件小事”,但它對《羅輯思維》和得到的意義都是重大的;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羅輯思維》生態中衍生出來的個體“得到”已經有了“反噬”母體并“改造”它的能力。

羅振宇把每周一更的脫口秀變成現在的每天一更8分鐘短音頻;聲音的背后還是羅振宇么?

羅振宇,你真的不打算再“搶救搶救”?



胡煒煒:就算這次失敗了,那也是一項公益


胡煒煒是誰?相信幾乎沒人知道。

但如果說她是摩拜單車的創始人,相信你一定會記得。

2月21日,摩拜單車宣布再次獲得D輪后新融資。

自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單車累計融資額已超過3億美元,加上去年超過2億美元融資,粗略統計摩拜單車手握資金超過5億美元。

相較于ofo花大價錢打廣告,摩拜卻選擇了公關戰略。

相比于ofo的創始人戴威,摩拜有著她的天生優勢,創始人是美女,而且是大美女。

于是,2017年3月11日她在董卿的節目《朗讀者》上朗讀過蘇童的《自行車之歌》:

川流不息的都市,忙忙碌碌的生活,悄然間,我們的身邊出現了很多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就像是送給城市的一份禮物,喚起了人們“單車情結”,加深了與這座城市無聲的交流。

而且胡瑋煒還會一席第429位講者,一席花了 7 個月才請動了她。

“單車公墓”之類的事件讓胡瑋煒很是心疼,她曾說,“有一次我們的單車被扔到了河里,我感覺就好像兇殺案現場一樣。”

除了用戶的使用問題,關于摩拜“炒作、騙風投”的創業套路胡瑋煒表現的非常從容:

商業模式不一定非要找,不論是對社會還是對個人,只要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就可以。如果我不去做的話,我會很難受。創業的路上,最大的競爭對手永遠都是自己。

就算這次失敗了,那也是一項公益。



papi醬:野百合也有春天


姜逸磊這個名字,大家也許不會熟悉;就像咪蒙的真名其是叫馬凌一樣。

這些個人風格“奇葩”、視角獨特的公眾號,她們“馴化”了一批屬于自己的忠實粉絲之后,自己也正在被公眾號的“定位”所綁架。也即是她們也被自己的粉絲給“馴化”了,這一點在papi醬身上表現的格外真實。

papi醬被羅輯思維“殺雞取卵”這件事相信就不用峰少強調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papi醬的幾次轉身。

2016年7月,Papi醬的一次真人直播“證明”了她作為“網紅標桿”的影響力非凡,首次直播便吸引來了 8 大平臺全力支持,全網在線人數突破 2000 萬;截止第二天早上 8 點,累計觀看人數 7435.1 萬人次;點贊數量約 1.13 億個。

如此華麗的數據之下依舊面臨著自媒體人對她的口誅筆伐:百度百家《我為什么對直播的papi醬感到失望?》;愛范兒《做完一次觀眾超過 2000 萬的直播,Papi 醬應該后悔死了!》。

直播之后papi醬一下子似乎銷聲匿跡,直到她在12月出演積家的奢侈腕表廣告《一念在后,佑我向前》,卻因為形象氣質等問題網友并不買賬,而且巧合的是積家CEO居然不久后就離職了;作為papi醬第一次比較正式的轉身,papi醬是不成功的。

但papi醬并沒有氣餒,反而以“Papi醬,跑了”為主題給NewBalance來了一撥“自白式”營銷。

同一個主角(papi醬)、同一個故事(papi醬的成名路)、同一個夢想(心里隱約知道自己能干點事,雖然又不知道會是什么);上一次和積家相遇要多尷尬有多尷尬,但這一次卻和NewBalance擦出了火花。

而在這之后,papi醬也沒閑著,不僅在擔任陳可辛、吳君如聯合監制,曾國祥執導的新片《玲姐大鬧萌貴坊》的編劇,在“明星化”的道路上更是漸行漸遠:

2017年3月15日,據36氪的報道,Papi醬公司春雨聽雷已被并入她合伙人楊銘的另外一公司泰洋川禾。工商信息顯示,原Papi醬資方真格基金、光源資本及星圖資本股份都已向泰洋川禾轉移。



咪蒙:網紅,病人,潮水的一種方向


在峰少看來咪蒙就是一個“極端感性主義者”,不管是她的成名之作《致賤人》《致Low逼》,還是咪蒙的那篇“洗稿”之作《口紅我自己買》,又或者是咪蒙去年最有爭議的《愛國婊》《職場不相信眼淚》……

字里行間都充滿了各種極端的事例;似乎不管是自己的、朋友的、同事的、讀者的、朋友的同學的、同事的遠房親戚的;咪蒙的每一個觀點都能在自己“身邊”自己“參與”過的事情中找到佐證。

而絕大部分時間咪蒙總是極端情緒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是咪蒙對自己、對朋友、對同事、對整個世界的直觀印象。

似乎在咪蒙的世界里除了小龍蝦,她不管什么時候對于這個世界總是“生氣”的,從能從水煮魚里挑出刺來。

在咪蒙的極端情緒情緒下、在咪蒙各種以假亂真(怎么可能那么巧,這世界上的“渣渣們”都被你遇見了)的故事里、在咪蒙強大后宮的以身說法之下(800萬姊妹兵把壞情緒概率放大了),她的每一次創作都能掀起一波“高潮”。

以上是峰少個人對于咪蒙(公眾號)的感官,但是周一GQ為咪蒙寫的一篇“特稿”似乎想翻案。

2017年3月13號,一篇叫做《GQ報道 | 咪蒙:網紅,病人,潮水的一種方向》的特稿開始在朋友圈“引導輿論”方向。

峰少研究了GQ最近的幾篇GQ實驗室的“GQ Report”,平均閱讀在4w+,點贊200左右;可是咪蒙這一篇卻輕易過了10w+,點贊也有1765.

果然,GQ立志于對咪蒙的“蓋棺定論”也有一部分“擁躉”,但評論區唯一的正面評價卻是這篇文章太長啦!

可見,咪蒙確實能夠引領潮水方向,但是GQ卻不能改變大家對于咪蒙的認知。

對了在咪蒙文中出現過的“知乎網友大盜賊”霍老爺的小木屋也在今日頭條發了一條推文《被咪蒙睡是一種什么體驗》哦!

而峰少對于咪蒙的好感卻是源于,咪蒙在昨天白色情人節的推文《如何成為下一個咪蒙?》她確實講到了不少“干貨”和“私貨”,對于“下一個咪蒙”還是有指導價值的。

而峰少最喜歡她的那句話:

“如果要問我,做到現在是什么感受?”

“那就是心懷敬畏,如履薄冰吧。”



對于特朗普、馬云、魏坤琳、羅振宇、胡煒煒、姜逸磊、馬凌是否玩真的?

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們至少不會是假的。

所以今天,這“七大罪”,你們認為誰是真的?

而在巨齡處女座峰少這邊,我玩的很多預測,卻幾乎都成真了。

當然峰少寫了很多像是《papi醬跑路,高曉松收攤,羅振宇回家…我們這一代自媒體人的焦慮》《女孩子的裙下到底有什么?揭示女性公眾大號的運營情趣》《內容付費:知識經濟在資本寒冬里的春光乍泄》一類的通過現象思考本質的文章;

也有像是《@馬化騰:我為什么不看好微信付費閱讀》《關于微信小程序的前世今生,張小龍你錯了》一類預測未來的文章;

事實證明,小程序真的“不行”,而微信付費也一直“難產”。

可見峰少的“預見”還是有一些參考價值的。

而且,《羅輯思維去“羅振宇”化,知識付費喪鐘為誰而鳴?》居然還有讀者特意發音頻過來表示贊同峰少的“預見”。

簡直“受寵若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