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終于還是扛不住了!作為之前與摩拜相抗衡的巨頭,ofo其實也是最被看好的共享單車企業之一??上Ч蚕韱诬囆袠I的窘境,終究不是成為巨頭后就能拯救的。摩拜被美團收購后,ofo就成為巨頭垂涎的目標。數十億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商業模式不成熟等,都成為困擾ofo的重大問題。
但就算有滴滴潛在的收購要約,ofo還是不想“賣身”。或許,戴威看到了摩拜高層的下場。在美團剛收購摩拜時,美團CEO王興發布內部信表示,摩拜將繼續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且摩拜管理團隊將保持不變——王曉峰繼續擔任CEO。
可惜的是,商場上哪有那么多“諾言”。僅僅24天后,摩拜高層人員就大變動,且打造出新的組織架構。架構調整后,創始人胡瑋煒取代王曉峰出任摩拜CEO,并任命劉禹為摩拜總裁,向CEO匯報?;蛟S,戴威不想成為被收購后的“棄子”,因此要“戰斗到底”。
而ofo針對自救給出的解決之道也不稀罕,就是推出車身商業化廣告、APP開屏廣告到。事實上,車身上的商業廣告早在去年就有了。當時,眾多共享單車企業都興致勃勃去嘗試這種模式。一時間,共享單車成為了移動“牛皮癬”。
但是就在去年7月份,北京市共享單車《指導意見》正式出臺,出現“不得設置商業廣告”的內容。在《指導意見》對企業運營服務要求中,有一條是“在車輛標準方面,投放車輛應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安裝車載衛星定位裝置,不得設置商業廣告”。也正是這份《指導意見》的出爐,讓很多共享單車汽車為之收斂,沒有再直接投放商業廣告。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不能直接打廣告,共享單車企業又想出“軟推廣”的方法,進行所謂的“定制”。如ofo就與《神偷奶爸》推出的“大眼車”,將小黃人的元素融入其中。摩拜也和《悟空傳》電影合作,推出定制單車。
不過就摩拜和ofo此前陷入的窘境來看,采用“曲線救國”的方式顯然是不能成功的。為此,ofof此次又將重點放在了車身商業化廣告和APP開屏廣告上。但這樣做還是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政府會不會進行監管;廣告主是否認同車身廣告的做法;車身廣告帶來的盈利能否填補巨大的債務和持續的虧損等。
尤其是當車身廣告真正上馬并普及后,ofo依然無法從泥淖中走出來,屆時又會怎么樣呢?總之,ofo的車身商業化廣告更像是無奈之舉,而不是能夠引領自身走向未來的“殺手锏”。
此文為看點(楊小白談談科技)原創內容,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