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夢想過一種快樂的生活。參加工作后,前輩經常教導我們要做優秀的人。而我想優秀的人,首先是對自己要求優秀,并且持續的優秀。我不是,我只是一個快樂的人,我不知道優秀和快樂是不是兼容,我相信是,只是看到的人不多。
? ? ? ? 比如吧,考試,大家都有個目標,沒有目標,老師都要給你定個目標,好像目標就是動力的來源一樣。還比如跑步,別人問我你可以跑多少圈,我說800米。我只跑過一次800米,那是在大學時期體育測驗時,我知道我能達到,我就再也不跑那么多圈了。剩下的跑步,我都不知道跑了多少圈,就是想只要不累趴下,能跑多久是多久。這是一種自由的狀態,我很喜歡。我證明有這個能力就可以了,我可不是一個愛堅持的人,不僅如此,我還特別的愛放棄,一旦當我有這樣的認識的時候,就意味著,這件東西,不是我的真愛。
? ? ? ? ?現在我處在一個優秀的群體里面,這里有高級講師,有好多中級講師,這一度讓我覺得自己奇笨無比,幸好我心態好,又不跟別人競爭,而且我開始調查身邊優秀的人,問他們一些問題,解決我長期以來的困惑,他們為什么那么聰明?
? ? ? ? ? 然后我得出以下幾點重要的結論:
? ? ? ? 1、成績好是天生的。有些人就是擅長考試。以前老師常常說(特別是我高中班主任)“在同一個教室,為什么人家就學得好,你就學不好?”老師,您不知道答案嗎?老師在當學生的時候有沒有問自己這個問題呢?為什么和您同一個教室的同學考上了重點大學,成為科學家,而您考了二本的師范大學成為一名老師呢?父母總說,同樣是在一個地方長大,為什么別人的小孩成績總是比你好,父母不知道原因嗎?因為小孩的父母不一樣啊,基因不一樣啊?顯然我很惡毒,基因決定論暴露無遺啊! ? ? ? ? ? ? ? 2、天分、認真和努力。在成績的作用中是三個級別。每個班都有不學習而成績好的同學,那是天分;還有認真學的,天分一般,上課認真學,下課認真耍的;其次還有努力學的,屬于死記硬背的那種;而我是第四類,耍著學,而且耍的還很不成功,既沒有耍到朋友又沒搞個樂隊什么的。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獨特的才華,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多元化,發現這些才華,不適合讀書的就不用讀書了,搞你擅長的東西去。當廚師不錯啊,理發師也不錯嘛,甚至是酒吧駐場歌手也不錯啊。看看湖南衛視舉辦的“想唱就唱”,現在好多明星以前就是酒吧駐場歌手呀。當然光我有這個想法還不行,社會(家庭和學校)也需要對成績不好的、或者不那么好的同學給予關愛給予包容,幫助他們找到他們所喜歡的、擅長的事情。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嘛。
? ? ? ? 是我們忘記了初衷嗎?我記得堂哥(清華研究生畢業)有寶寶的時候給我說,我以后才不讓小石頭上什么補習班呢?我希望他快樂的成長。結果,后來,小石頭侄兒不是在學校就是在補習班,或者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這讓我不禁的想起一首歌:”誰能告訴我,是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
? ? ? ? ?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尤其是80后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成長經歷:父母經常抱怨張家的孩子比你成績好,李家的孩子又比你聽話等等。特別是在讀書時代,比較的標準太單一了。難道讀書不好的小孩,就不是好小孩嗎?就只能坐在教室的后面嗎?成績不好,就不能吃雪糕?得不到獎勵了嗎?
? ? ? ? 標準本身并不讓人討厭,單一的標準也不影響世界的多元。討厭的是用單一的標準比較并且對他人下定論、貼標簽。聰明的小孩就讀書好了、科研好了,世界需要你們。讀書不厲害的,自然有他們的秘密武器,世界也需要秘密武器。
突然想到甲殼蟲樂隊主唱約翰列儂的一句話。
他說:“老師問我長大想做什么?”
我說:“快樂的人。”
老師說我不懂問題,我告訴老師,是他不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