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手機,打開app,像淘寶購物一樣點幾下,就有了自己的一個牧場,里面養了十幾頭小豬,每天打開手機還能通過視頻看看小豬是否按時吃飯,有沒有生病,長多大了。一段時間后,小豬出欄了,本金與收益就自動躺到你的賬戶里了。
一直以來,吃豬肉只是一項單純的日常消費行為,但通過這個APP養豬吃肉,“吃豬肉”就同時具有了理財的效果……
是不是聽上去很好玩?前段時間,當丁磊的“高科技豬”刷遍朋友圈的時候,我在網絡上搜索一些資料,無意間看到知乎上有人提到一個叫“牧芽”的公司也在“用現代化的方式養豬”。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又查了更多的資料,然后發現,“牧芽”原來是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牧芽的身上帶有P2P平臺的痕跡,但它又不僅僅是P2P,與流行的P2P平臺上常常出現資金流向不明的情況相比,牧芽采用的是“互聯網+豬+金融”的模式(眾籌養豬),投資者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投資的錢是被拿去養豬了,并且,連具體養的是哪一頭豬也一清二楚;用戶甚至還可以通過APP上的“現場直播”觀察到自己所“認養”的那一頭豬每天的吃喝拉撒睡。
在眾多的互聯網金融已與實業毫無交集,淪為純粹“錢生錢”的游戲的今天,“互聯網養豬”的模式讓人耳目一新。12月8日,記者前往牧芽公司所在地徐州采訪了牧芽創始人李昂、CTO魏賢瑞及牧芽的部分客戶,一天的采訪下來,大致理清了牧芽的運作模式和它的愿景。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豬倌”
牧芽自己并不養豬,它只是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這個平臺,將資金需求方(合作牧場)與資金供給方(用戶/投資者)聚合起來。養豬的具體工作,是由合作牧場來完成的。
目前,牧芽平臺上可供投資認養的產品主要有三種:養殖35天的保育豬,就是從小豬斷奶到15KG左右出欄作為育肥仔豬銷售;養殖60天的后備二元母豬,從15KG的仔豬養到50KG的二元母豬,出欄后作為繁育種豬銷售的;養殖135天的懷孕母豬,從妊娠到產仔斷奶。投資時長比較靈活,可長期可短期。
在牧芽APP中每周三都會推出不同生長階段的豬供大家認養。保育豬每周1000頭左右;懷孕母豬每周100頭左右;后備二元母豬每周700頭左右。
根據交易數量,用戶在牧芽平臺上投資養豬,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眾籌養豬
一個人發起眾籌,邀請三五好友,共同認養一頭生態豬,養成后,由合作牧場(目前是徐州天種牧業)屠宰、分割、包裝,將產品通過冷鏈物流配送至認養人手中。
眾籌認養的投資門檻是最低的,但用戶參與的卻并不多。為什么?據牧芽創始人李昂介紹,這是他們在產品設計上出現了失誤。
其他的眾籌平臺,都是讓每個投資者只認購自己的那一部分,其余部分誰來買,由平臺負責;而牧芽在設計產品的時候,想得“天真”了一些,他們希望用戶能“綁架”自己的親友入伙,“你想認養一頭豬,但自己消化不了這么多,也不想一下子就出這么多錢,你就自己去找朋友參與”,但后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大家找搭檔的能力并不是那么強,“很多人想認養,但邀請不到人跟他一起干,或者邀請的人不夠。”
李昂說,他們已經打算修改“眾籌認養”的操作方式了。以后,就把一頭豬放平臺上,作為用戶,你只需要認購自己的那1/5或1/4就行了,剩下的,平臺繼續向其他用戶售賣。
我的肉攤
消費者也可以自己認養一頭生態豬,養成后在APP上一鍵開店,分享到朋友圈或QQ好友等進行預售,牧場會根據訂單在出欄后統一發貨。一頭生態育肥豬的價格是2700元,所以,門檻并不高。
跟前面提到的眾籌認養一樣,我的肉攤最大的好處是,讓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到生態豬肉。現在市場上的黑豬肉、野豬肉都在50-60元一斤,普通的家庭根本消費不起。而如果是通過牧芽平臺投資養豬,用戶不僅可以通過視頻查看豬仔的喂養和成長情況,確保最終配送到用戶手中的豬肉是專屬、放心、優質的,并且,因為吃的是“自己養的豬”,價格也要低得多。
私人牧場
消費者還可以認養多頭豬,無需買地、建豬舍、請工人、找銷售渠道,就可以輕輕松松地擁有一個自己的私人牧場,養成后,按照市場行情給消費者收益,折算8%-15%的年化收益。
與前面兩種都帶有預售或團購性質不同的是,第三種完全是投資。
在牧芽的種子用戶中,就有人出一萬多元建了個“私人牧場”。記者到訪當天,來自上海的客戶王先生說,他已經投資100多萬認養了1500頭豬;來自杭州的吳先生也投資50多萬認養了幾百頭。這些大客戶建的,都是私人牧場。
一下子養這么多豬,出欄后怎么賣?除了上面“我的肉攤”中提到的用戶自己在牧芽上開店銷售外,用戶還可以委托合作牧場進行銷售。
投資了這么多錢,如果需要提前變現怎么辦?當然,不能“退貨”,不能從企業那里把錢抽出來。目前,牧芽正在開發一項功能,允許投資者把自己投資的那一份轉讓給其他投資者。
將市場行情對牧場的影響將到最低
投資者可以吃上放心的肉,可以獲得投資回報,那合作牧場圖個啥呢?
以往,牧場在養豬的過程中要付出飼料、疫苗、人工等各種成本,但在通過牧芽平臺引進投資者之后,那些已經被認養的豬的養殖成本將由它們“真正的主人”來承擔。這樣,牧場便可以將自有資金抽離出來投入到擴大牧場規模上來,充足的資金也將提高牧企抵抗市場行情帶來的風險的能力。
為什么說資金充足就可以增強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呢?因為,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儲備,就可能不得不在行情較差的時候低價出售以換取流動資金。
認養人通過牧芽平臺“團購”和銷售自己認養的豬,并且通過云監控全程把控產品品質,銷售的過程中,認養人又是天然的信用背書,這種熟人經濟可以讓牧場直接溝通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將銷售距離縮短,拋開中間的屠企、經銷商、門店,可以將市場行情的影響降至最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說到市場行情,就不得不提一下牧芽的年化收益率了。我們在前面介紹牧芽的投資回報率時都說是“年化收益率8%-15%”,是在一個區間內浮動,而非一個固定的百分比。
牧芽與合作牧場嚴格按照市場規律運營,沒有固定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率隨市場行情變化,出欄當日的市場行情好,牧場利潤高,給認養人分的就多一些;而行情不好的情況下,牧場利潤低,認養人獲得的收益率也會適當下調。
從7月份牧芽上線到現在,天種牧業一共通過牧芽平臺“預售”了13000多頭豬。投資者每個月為牧場提供的資金有幾百萬。現在,天種牧業里的豬(共40000頭),有40-50%都被來自牧芽的投資者給“包了”。
監控+保險+第三方托管
牧場的問題貌似被完美地解決了,現在,一個投資者們最關心的問題來了:我的錢安全嗎?
大部分互聯網理財平臺的投資者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錢被別人拿去干什么了。這個痛點,被牧芽完美地解決了:你的錢就是被拿去養豬了,專款專用。你投資了,小豬就是你的,哪怕老板跑路了,還有豬呢。
然而,錢拿去養豬,就會百分之百地安全嗎?那天在現場,已經出100多萬認養了1500頭豬的“大買家”王先生不斷地向李昂拋出各種疑問:我怎么知道自己的錢被借給了哪個牧場?你們到底會有多少豬放出來,會不會太隨意,想放就放?你的銷售渠道是什么,銷售半徑有多大?分割屠宰是在哪里進行?我能不能看一下合作牧場的環評證、銀行流水、財務報表?
其實,為了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牧芽和牧場方面早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牧芽會對合作牧場進行詳盡的考察,只有在確定你是踏踏實實做實業的,才跟你合作。并且,牧芽傾向于選擇規模比較大的企業,“穩定,可靠”。如前面提到的天種牧芽,是一家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上市的公司,計劃明年新三板掛牌。
其次,針對養殖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天種牧業為每只小豬都購買了保險,如果客戶購買的小豬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在聯養期間死亡,都將由保險公司進行賠付,投資人應得的收益由天種牧業照常發放(3-5%),讓每位投資人都無后顧之憂。
再次,在監控方面,為了力保資金流向的透明,牧芽出售的每只小豬都有屬于自己的豬耳標號,每個豬舍都安裝了監控,投資人可通過牧芽APP的攝像頭24小時對自己認養的小豬進行全方位觀測。另外,給豬打的耳標也在牧場當地的衛生防疫系統可以查看,確保誰認養的豬就是誰的,防止一頭豬多個主人。
在APP端看到的監控畫面
據來自杭州的客戶吳先生說,他之前在“養羊啦”平臺上就遇到一個問題,自己已經有資金存放在里面了,卻沒有足夠的羊可供認養。好比牧場的產能只有3000頭,卻想讓客戶認養4000頭,其中的1000頭就是用來騙取資金的概念。但在牧芽上面,就不會出現這種“一女多嫁”的現象。
最后,最近一段時間,牧芽團隊的重心都在“資金托管”上面。牧芽一直在按照P2P平臺的嚴格要求尋求銀行存管,但是由于牧芽模式與P2P模式有區別,不同于P2P平臺的資金借貸,說牧芽是一個產權式認養平臺更加合適,模式定義上的根本不同,導致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銀行合作,經過多方考察對比,最終決定與第三方平臺匯付天下合作,確保資金流向更安全。匯付天下,是跟支付寶一樣首批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之一,目前,它已經在幫600多家P2P平臺做資金托管。
從12月中旬開始,牧芽不再直接接收客戶的錢了,客戶打來的錢,都將由匯付天下暫時托管;待認養完成后,錢再轉入牧場的賬戶。
利用科技改變7億農民的生活方式
互聯網金融有很多玩法,牧芽為何會選擇養豬這么“低端”的項目呢?
李昂說,自己老家在農村,雖然不太缺錢,但老人還是辛苦勞作。他對“互聯網+農業”一直有關注,也在等時機。2014年、2015年、2016年國家推行的土地確權、“最嚴環保法”要求關停小型養豬場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都讓他看到農牧業規模化經營的發展趨勢。中小牧場要擴大規模,既需要資金又需要銷路,因此,李昂在與天種牧業的負責人一拍即合,決定“互聯網+豬”。
2016年6月份,牧芽科技跟天種牧業簽訂了合同;7月20號,牧芽APP正式上線。第一期一共投放了100多頭豬,并在一個星期內售完。第一批用戶,既有天種牧業的員工,也有親友,投資金額最低的是800元(一頭保育豬的價格) ,最多的有1萬多。
牧芽并沒有正式的市場推廣,但截止目前,單靠口碑傳播,就已經成交了2000多單,投資者共認養了13000頭豬,投資收益超過110萬。“最值得驕傲的是,我們的轉化率高達35%,也就是說,每3個注冊用戶中,就有1個人實際認養了。 這證明我們的商業模式好,用戶喜歡。 這也是我們后期做融資和大范圍推廣的底氣所在。”
現在,已經有幾家風險投資機構來跟牧芽接觸,但李昂對產品的功能還不太滿意, 所以暫時還沒有接受投資。“一旦風投進來,進程就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了。”李昂表示,待產品功能完善后,他們就啟動融資,并發力市場推廣。
天種牧業的產能是有限的。萬一在推廣后認養人太多怎么辦?李昂說:“2017年3月份之前,我們還會再接入3-5家牧場;我們還計劃在2017年8月份布局上海、北京市場,接入20家左右當地農場、牧場。”牧芽的愿景并不僅僅是做養豬,而是以這種模式來切入整個農業市場。李昂希望能達到這樣一種場景:你在上海,打開app看上海周邊有哪些牧場,然后,認養一頭豬、一只雞、一只鵝,或者一棵果樹。牧芽還會組織線下活動,請用戶來牧芽部落垂釣、采摘,享受各種田園風格,這就是休閑觀光旅游業了。
前一段時間,牧芽從外部收購了一個技術團隊,目前正在研發一個智能可穿戴設備,掛在豬耳朵上,這樣,豬的行走步數、健康程度、體重等,即使不用看監控,也能都盡收眼底。在天種牧業實驗成功后,牧芽還將不斷向新的牧場推廣智能設備,然后,利用所采集到的數據來指導農牧業的生產。
“農民辛苦,但掙得很少。這是我們打算用互聯網去改變的東西。”出身農民的李昂說,牧芽雖然是一個金融平臺,但絕對不能成為一個玩資本游戲的工具,他的目標還是能幫助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