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塊聽聽”上聽了李笑來老師的新年版,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
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為什么又有?因為它能產生一種東西,叫情緒,之所以沒稱之為動力,是因為情緒也可能會成為阻力。當你感受到自己的細微進步時,情緒是積極的,當你感受到自己退步時,情緒可能是消極的,但也可以變成積極的,就是感受到自己退不了然后迎頭趕上。說到底,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是為了自己成長的一個方面。
而且這個能力是可以通過鍛煉培養出來的。比如其中提到,剛開始學素描的時候老師會把窗簾拉上,因為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光線會不斷的變化,只有當你具備一定的基礎后才可以感受這種變化。很有效的一個辦法是比如找一本已經讀過的書(這就是基礎),然后刻意放慢速度一字不差的閱讀,你就能讀書不同的東西有更多的感受,當你連續這樣讀過幾本后,就能感受到“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的提高?;蛘吣憧匆徊恳呀浛催^的電影,當你以3/1的速度慢播時,也能發現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內容。這應該就是“溫故而知新”。
放在一個更大的角度來看,“感受細微變化的能力”是元認知能力的一部分。元認知能力就好比是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有很多的枝丫,每一份枝丫的成長都是大樹的成長,同樣的,從根部澆水也能加速枝丫的成長,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元認知能力非常重要,它是一種個人的覺醒,當你沒辦法控制你的大腦感受你的思想時,你就是行尸走肉。當你真的能感受自己的變化控制自己的思想時,你才真正的稱之為人。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別正在于此,最通俗的說法就是“有腦子”。
而鍛煉元認知能力非常簡單,簡單到你可能都不相信,就是坐享,找個舒服的姿勢盤腿打坐,把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當你發現走神了,再走回來就行。每天至少十五分鐘。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在于,不要只是聽聽啊,要做啊,“做”是人與人之間巨大差別的根本原因。有沒有每天讀書?有沒有每天思考?有沒有每天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