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長群里看了好幾個關(guān)于小孩子問大人要手機的視頻,或哭或鬧,或要挾,或打父母,甚至還有為了手機尋死覓活的……內(nèi)心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過往教育過程中,對此場景也深有體會,甚至痛徹心扉。
我家寶貝雖說才5歲,那可是游戲老手了,他非常迷戀手機,平時吃飯都是對著手機的,不給就哭就鬧。我一下班回家他就問:“媽媽,手機,手機給我玩一會”,如果我說:“媽媽手機沒電……”,他甚至會檢查一番,看是否真如我所說;如果我說一些帶拒絕意思的話,他就會立刻變臉,顯得很生氣,然后轉(zhuǎn)身回自己的房間,對我不理不睬。對于我而言,看著他時不時的揉揉眼睛,以及勾腰駝背的坐姿,我實在不忍心把手機給他。
一想到我的孩子將帶上厚重的眼鏡,我便擔心焦慮;
一想到我的孩子將與頸椎病終身為伴,我便痛心疾首;
一想到我的孩子因手機而自我迷失時,我便夜不能寐;
……
1
手機到底有什么魔力,讓這些小孩都著魔一般陷入其中?
花一樣的年齡,原本應(yīng)該活躍在于陽光下,享受大汗淋漓的酣暢,如今卻被手機綁架,成為手機精神上的俘虜,明明知道上癮卻又欲罷不能。
前段時間看一個新聞報道里說一個10歲的小男孩,暑假剛剛結(jié)束,就發(fā)現(xiàn)脖子完全僵硬動不了了,進醫(yī)院檢查才知道,他得了嚴重的勁椎病,究其原因,是暑假期間,每天與手機為伴超過近十個小時。
父母工作繁忙,爺爺奶奶太過溺愛,疏于管理
爺爺奶奶帶孩子,他們對孩子過多溺愛,好吃好喝候著,有時孩子哭鬧,被折騰得沒有辦法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丟一個手機過去,孩子立馬就安靜了,所以,手機也就順勢充當了管家的角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
我家小孩就是,從一歲能吃粥開始,他奶奶為了讓他能更安靜地吃飯,特地讓他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喂飯,也就形成了習慣,每次吃飯都要對著電視機,到后來,小孩子能玩手機的時候,更加省事,直接丟給他手機,讓他手里有東西搞,也就不哭不鬧了。其實怨不得手機,是因為現(xiàn)在的家長,都習慣性地用手機去哄孩子。
父母偷懶不上心,讓手機“照顧”孩子
有些孩子是父母帶,但父母雙方迫于壓力或者自己偷懶,把孩子交給手機,然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
我朋友就是這樣,在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夫妻二人親歷親為,所以大娃天性活潑,41歲的時候生了二胎,然后為了讓大寶不打擾到她,單獨給他買了個平板,兩個娃的經(jīng)濟壓力又讓他老公不得不經(jīng)常加班,而她也是剛出月子,就各種找機會賺奶粉錢,索性,她把兩個孩子全方位交給了手機……結(jié)果,到現(xiàn)在,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都低頭玩手機,吃飯也都手機不離身,家人之間很少互動和交流。
她說“工作上的事情還煩人,孩子一折騰,就巴不得有東西能讓他消停,手機簡直成了我從孩子身上的救世主。”
社會風氣已形成,家庭氛圍如此
手機、平板、ipad、學習機、電視盛行,隨時隨地都能見到相關(guān)設(shè)備,已形成一種生活方式和社會風氣,難免耳濡目染,以前的孩子,能玩的東西不多,開襠褲的時候就是小伙伴們一起玩泥巴、跳繩、你追我趕、玩捉迷藏的游戲等。那個時候,不依賴于任何一種冰冷的設(shè)備,所有的快樂和娛樂生活都來自跟小伙伴們的互動。
一家人都玩手機,電腦,根本不覺得孩子玩手機有什么問題,因為整個社會風氣都是這樣,國慶節(jié)的一篇報道也能略窺一二:
網(wǎng)上報道,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分局民警說,十一黃金周以來,在西湖景區(qū)走失的小孩,截至昨晚至少有15個。有的家長在游玩時,喜歡低頭玩手機;有的自顧自拍照。
出門游玩尚且如此,那在家里,家長當著孩子玩手機的場景可見一斑。
手機自身的誘惑大
手機的誘惑大,游戲、動畫片等,對于小孩子的吸引力,那跟金錢對于大人的吸引力一樣。就動畫片而言,相比電視上的動畫片,手機可以連播輪播,更加方便集中觀看,不用等明天的兩集連播,所以很多孩子就看了一集又一集,游戲玩了一局又一局。
2
小孩子玩手機的危害巨大,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傷害
生理方面,長期使用手機等設(shè)備的小孩因缺乏鍛煉而身體不好
眼睛、頸椎等身體疾病是家常便飯,曾聽一位治療頸椎病的醫(yī)生說過,他接診過最小年齡的頸椎病患者是一名13歲的中學生,就是因為長期玩手機,除頸椎嚴重變形外,視力也僅有1.0,身體弱到晨跑都會暈倒。
聽來不免心驚膽寒,中國的家庭怎么了??中國的孩子怎么了??由于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和“低頭族”的增多,原本是老年人才有的頸椎病,越來越年輕化、娃娃化了,長期使用手機等設(shè)備的小孩因缺乏鍛煉而身體不好。
廣州市教育部門相關(guān)調(diào)查顯示,2016學年,廣州市中小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優(yōu)秀率只有2.6%,良好率17%,不及格率達16.2%;總體肺活量不及格率為20.5%,重度近視率49.8%。過多使用電子產(chǎn)品是導(dǎo)致近視的第一“殺手”。
容易玩物喪志,容易性格孤僻、抑郁等心理問題
手機、只能設(shè)備,這些21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給我們生活帶來無限樂趣的同時也剝奪了很多人與人相處的樂趣。
手機讓人失去了與他人的鏈接,性格變得孤僻,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使用智能手機達68分鐘以上,患上抑郁癥的風險極高。
手機上的信息量太大,難免接觸到一些負面信息或者黃賭毒信息,而此時又沒有合理的引導(dǎo),容易導(dǎo)致早熟或者跟著手機學壞。
3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之所以依賴于手機,無論是出于社交需求、娛樂需求還是游戲需求,其實說到底,孩子只缺乏一樣東西,那就是“關(guān)愛”,缺乏父母關(guān)愛的他們企圖通過手機尋找關(guān)愛
對于孩子來說,沒有什么比父母親的陪伴更為重要。
父母多關(guān)心,多給予孩子一些高質(zhì)量的陪伴,平時多跟小孩子交流,當然,如果孩子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玩手機的習慣,也不可一下子就完全地打壓他這一行為,要先跟他玩成一片,然后多引導(dǎo)他參加戶外活動,即便平時完全閑下來玩手機的時候,也可以同時從行為上限制他玩手機的頻次和時長。
手機代替不了父愛,也代替不了母愛。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你怎么忍心他與寂寞為伴,與疾病終老?
其實改善的方式也很簡單,那就是,多跟孩子一起參加戶外活動,跑跑步,種種花,多一些陪伴,少一些責罵,別讓手機幫你帶孩子,別讓孩子孤獨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