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還沒進入到農歷臘月,就在重慶大姐家吃到了臘肉、香腸,說是特意去農家買的土豬肉,女婿單位同事母親碼料熏制的。好吃嗎?味道不錯,或許是腌制時間短了點,與感覺中的還差了那么一丁點。對于現在市面上賣的、飯館里端上桌的、偶爾在親朋好友家吃到的臘肉香腸,盡管都有各自說道,但能夠再現當年美味的幾乎沒有。
? ? ? ? 啥原因?有說用飼料添加劑喂出來的豬,雖然長得快但缺少土豬肉的鮮香味;有說現在做的腌制時間太短、煙熏太急,表面看似有色有味,其實并沒進入到肉質里去;還有的感嘆現在生活好起來了,天天雞鴨魚肉吃得都不想吃,哪像當年眼巴巴饞上一年,除夕夜才能有機會品嘗一二。算起來這些分析都有幾分道理,關鍵就在于吃不到的才是最好吃的,得不到的才是最讓人戀戀不忘的心理作用。試想就算再把幾十年前做的老臘肉、香腸拿出來,恐怕那味覺感知也會大相徑庭。前些年有說法臘肉、香腸不能多吃,說是內含什么能致癌的膽紅素,讓習慣吃臘制品的川渝黔等地的人,在吃與不吃、多吃少吃上猶豫不決、左右為難。以前每到臘月家家戶戶做臘肉灌香腸,陽臺窗戶都成為美麗的風景線,現在城里的人都不太喜歡折騰了,即便還有執意傳統的也都直接去菜市場,選擇購買、加工一體化方式拿回家,省去很多自家弄的麻煩。
? ? ? ? 川渝黔居住的人,好吃臘肉香腸由來已久,原以為好這一口的僅限于這一方人,后來去的地方廣了見識的人多了,方知只要好東西不分天南地北。咱表姐家姐夫地道北京人,幾年前他們來貴州遵義老家,我們一起自駕去赤水旅游,夜晚宿竹海農家樂吃農家菜,初嘗色香味俱地道的老臘肉后便欲罷不能。我對臘肉香腸的難忘記憶,可追溯到六十年前的小時候,雖然只是年三十的短暫一刻,卻可回味、期盼一整年。我對臘肉香腸的別樣驚艷,來自十多年前去江西井岡山,在崇山峻嶺農家樂吃的那一頓午餐。專門點的紅米飯、南瓜湯、老臘肉,尤其是那老臘肉經過松柏枝丫長時間熏制,從煮好切出來指頭厚度鮮亮肉質里,透出來的那種難以描述的美滋美味,成為后來判斷臘肉地不地道的品味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