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如果不是因?yàn)樽髡攥F(xiàn)在出了名,可能我一直都不或者說我永遠(yuǎn)都不會看這本書也不會看到這本書,但現(xiàn)在我竟然把它看完了,看過第一遍,腦子里是茫然一片,一定要再看一遍。我的意思不是這本書不好,而是他寫的非常好。
這個他就是石黑君,石黑一雄,最新出爐的諾貝爾獎文學(xué)獎得主。
就像這本書的翻譯者所說的那樣,看了之后你會覺得,他的內(nèi)容就和書名一樣。
淡淡的。
讀完整部作品 ,感覺就像它的標(biāo)題所示 ,留給讀者的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 、一種淡淡的感覺 ,整部書連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都沒有 ,留下無數(shù)的空白讓讀者自己去想象 。而且 ,即便是已知的信息 ,也得靠讀者自己從小說的字里行間一塊塊拼起來 ,小說中沒有多少介紹故事背景 、人物來龍去脈之類的說明性文字 。只有回憶,零碎的可能虛幻的記憶碎片。
沒有什么前因后果,沒有什么愛恨糾纏的故事,一會兒在日本,一會兒說倫敦,我怎么都沒有辦法聯(lián)系起來,直到下面這段:
“比起英國 ,日本城市里的旅館 、茶館 、商店似乎更加喜歡夜幕降臨 ;天還沒黑 ,窗戶上的燈籠 、門口的霓虹招牌早早就亮了起來 。那天傍晚 ,當(dāng)我們重新走上長崎的街道時 ,已經(jīng)燈火通明了 ;我們快傍晚時離開稻佐山 ,在浜屋百貨公司里的美食街吃了晚飯 。晚飯后 ,我們還不想回去 ,在巷子里慢慢地溜達(dá) ,并不急著去電車站 。我記得那時的年輕情侶流行在街上手牽手 ——我和二郎從來沒有過 ——我們一路走著 ,看見很多這樣的情侶在尋找晚上的娛樂 。夏季傍晚的天空變成了淺紫色 。路旁有很多賣魚的小攤 ,傍晚的這個時候 ,漁船都回港了 ,你經(jīng)常能看到肩上扛著滿滿一箱剛打上來的魚的男人穿梭在擁擠的巷子里 。就是在這樣一條有很多垃圾和悠閑漫步者的巷子里 ,我們遇到了那個抓鬮兒的小攤 。我從來不去那種小攤湊熱鬧 ,在英國也沒有那種小攤 ——也許集市里有 ——所以要不是想起那個傍晚 ,我可能已經(jīng)不記得那種東西了 。”
真的,直到看完了第二遍,我才發(fā)現(xiàn),這一段的妙處。
應(yīng)該說這本書很妙,一頭霧水地看完之后,你會合上書開動腦筋,中心思想是什么?到底是怎么個邏輯?為什么是這樣?
它不是推理小說,也不是刻骨銘心的強(qiáng)烈欲望,完全沒有,但你看完之后就會想一想,恍然大悟之后必定會再看一遍,不一定為那不甚優(yōu)美的文字,只是被其中淡然的情緒感染。
我好像什么也沒說似的啊?對,就是不想劇透,哪怕一句。
此書出版于 1 9 8 2年 ,是石黑的處女作 。其中的很多東西成了他日后的標(biāo)志 ,如 :第一人稱敘述 、回憶 、幽默與諷刺 、國際化的視角等 。
對,石黑君第一部作品就獲得了英國皇家學(xué)會頒發(fā)的溫尼弗雷德 ·霍爾比紀(jì)念獎,一舉成名 。而且這部書出版至今已經(jīng)快三十年了 ,據(jù)說仍在不斷重印 。
隆重推薦給大家,我不知道他憑哪部作品獲獎,但推薦這本《遠(yuǎn)山淡影》,書名貼切而美麗,棒呆,封面也漂亮,值得一看。另,石黑君寫的真是比村上春樹好,好上春風(fēng)十里那么多,純個人看法哈。
說了這么多,跟沒說一樣,我也是棒呆了,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