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否工作總想放一放再做?每次都要拖到最后才能交稿?交掉后總是懊悔為什么不早點做?如果你中了其中一條,那么恭喜,你也得了拖延癥。
相信很多人都有拖延癥的毛病,只要工作不是很急,就想待會再做。結果一拖再拖,只有快到截止日期了,才不得已匆匆趕完。
總算交掉了作業,人雖然松了口氣,但心里總會帶點懊悔,心想如果有更多時間一定能做得更好,下次一定要早點做好。
可事實是,上一次你也是這么想的。可這次拖延癥還是擊敗了你。
2.
那么,究竟什么引起了拖延癥?
我也有拖延癥,就拿寫稿來說,拿到一個素材之后我通常不會動筆,因為我覺得一個晚上寫出來的東西顯得太草率不夠盡心。我認為的好作品的生產過程是像史記那般百般磨難。所以我會拖,為了尋找更多的靈感,結果越拖越久,想法越拖越多,最后只能在時間的壓力下匆匆了事。
這種拖延癥,是對自己的過高期待。我自以為時間越多想的越多就能寫得越好,結果卻是相反。因為自己的水平有限加上刻意追求,反而寫的索然無味。
有一句話叫做文章本天成,偶然余得知。這種拖延癥就像一開始給自己定了十萬加的目標一樣,一般人都達不到,所以必然是因為恐懼而躊躇不前。這樣造成拖延癥也并不意外。
所以,有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因為完成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心理負擔,這時候反倒容易讓內心情感自然流露,寫出來的自然是好東西。
3.
如果說第一種引起拖延癥的原因是太想讓工作完美的話,那么第二種就是太不想喜歡這個工作了。
這個大家都深有體會。為什么工作總會拖拖拉拉,玩的時候又是沖在第一個?因為大家都不喜歡工作都喜歡玩嘛。(當然肯定有人熱愛自己的工作,就比如說是我,嘿嘿)
所以手上的活能拖一會就拖一會,拖到最后不能再拖了再說。
說這個之前,我想先說一個關于蘇東坡的故事。元祐八年(1093年)蘇東坡被貶到惠州(今廣東惠陽),當時的廣東可不像現在這么繁華,那時候這里是荒蠻之地,蛇鼠瘴氣遍地,這對于年事已高的蘇東坡而言是一大噩耗。到惠州之前他的弟弟過來送他,在當地吃了一頓飯。
這頓飯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給豬都不吃,蘇轍是難以下咽,但是他看到蘇東坡卻呼嚕呼嚕全都吃完了,他就問自己的哥哥是不是嘗不出這里的飯菜難吃?蘇東坡回答他說,正是因為難吃,所以就快點吃,囫圇吞棗就嘗不出味。
所以不管是哪種拖延癥,立馬開始做不管自己能做多少,告訴自己要現在就做,借助外力去圖書館、學校那些地方強迫自己馬上就做,這樣拖延癥不知不覺治好一大半。
如果你喜歡small健健得文章的話,請點一波關注喜歡哦。
向上這么難,互相鼓勵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