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來信!
年前的裁員辭職大潮,年后的招聘找工作大潮!一浪高過一浪!吳軍老師的《如何選擇第一份工作》,是大家很重要的參考,不僅僅適用于新畢業生,也適用于準備轉行的朋友,甚至是所有準備找工作的朋友!找工作不能只考慮眼下,要考慮長遠;不能只考慮眼下的薪水,要考慮個人的成長;今天值不值錢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幾年后我們值不值錢,值多少錢?
我知道這個題目可能已經吸引你了。但是在正式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幾句別的事情,不過它們也和這個主題相關。
我不知道你是否參加過拍賣會,我過去經常去,對于自己喜歡的收藏品,我愿意出的價錢一般是它們公平市場價的兩倍,也就是說多出100%的溢價。你可能會問,這樣你不是虧了么?我是這樣考慮的,與其為了省錢或者為了拿到一個公平的價格買一個東西,回去總是覺得有點缺憾,不如心疼一次,回去后讓自己長期滿意。
拍賣品不同于商店里的商品,總是有很多件等著你。拍賣品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因此對于真正有意義的物件,我寧可出個高價。我在投資時也是這個原則,永遠不要撿便宜貨,我不在意一個公司今天的股價是多少錢,或者估值是多少錢,而在意它是否足夠好。
巴菲特講“要用一個合理的價格購買一個好的公司,不要用一個便宜的價格購買一個平庸的公司”(Purchase a good company at a fair price,not a fair company at a good price.這里fair有兩個含義,第一個是公平的意思,第二個是平庸的意思),也是這個道理。
作為曾經擔任過兩家明星IT公司高管的人,我也不妨分享一下我和Google招人的哲學。首先,對于非常重要的崗位的人,我會開出一個比市場價高一倍的薪水,這樣就是由我來挑選最好的人,而不是讓最好的人在幾家公司中作比較了。
這是我在過去選擇會計師和律師時學會的,我所選擇的這些專業人士,薪水比整個行業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但是他們真的非常優秀而且敬業,我使用了十多年,至今非常滿意。我們在Google和騰訊,靠這種方法,聘請到行業里數一數二的精英,事實證明他們能夠完成一般人完不成的奇跡。
2004年我們在Google想做機器翻譯,主要的倡導者弗朗茲(Alex Franz)和我都是做語音識別的,發現如果從頭研究這個新問題,恐怕我們沒有任何優勢,那樣可能永遠超不過IBM等公司。怎么辦呢?我們就問自己,世界上誰做這個最好?答案我們也清楚,當時在南加州大學任教的奧科博士(Franz Och)。
接下來就很簡單了,我們找到奧科博士,給出一個遠遠高于他期望值的薪酬和股票福利包,而且答應他來了以后由他做負責人,弗朗茲等人都向他匯報,這就讓奧科博士能夠放棄教職,進到當時只有幾千人的Google。
為了進一步讓他滿意,我們告訴他一定要在公司提交上市申請報告的當天來報到,因為那時候股票的價格非常低。然后,允許他請長假,回到大學將那一學期的課繼續教完。Google很多改變世界的項目,都是這么做出來的。我總結Google在工程上成功的奧秘,其實就是一句話:殺雞一定要用牛刀。今天,阿里巴巴也在學Google的這種做法。
我在第54封信介紹工程師的分級時講過,世界上人和人的差別常常是數量級的差別。對于關鍵崗位上的人,用一個一流的人和用一個三流的人,結果會大不相同。但是,為了引進這個一流的人,而且讓他能夠安心為你做很長時間的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個高出他預期的待遇。
但是,這種關鍵職位對于一個公司來講,會是非常少的,因此對于大多數員工,我們不會給予比任何市場價更高的待遇,有時給的待遇可能比競爭對手還要低。讀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你這不是欺負人么?還真不是!因為我雖然不提供更高的薪酬,但是會給年輕人更多的成長空間,因為對于真正有志之人,會更看重后者。講到這里,就要說回到我們的主題了,我對年輕人第一份工作的建議。
幾乎沒有人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資發財。如果大家能夠認清這個現實,就能體會第一份工作是否多20%的工資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因為你在那個階段掙多少花多少。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今天,一個從北京一所名牌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到最好的公司去,一年能拿到30萬年薪就算不錯了(這可能已經掙得比他大學的老師多了)。我估計我的大部分讀者都會認可這是一個高工資。但是如果誰想靠這個工資攢錢在北京好的學區買套還說得過去的房子,門兒也沒有。
30萬的年薪雖然看上去不少,但是扣除掉稅和社保等費用,1/5就沒有了;租房子吃飯,恐怕又花掉了1/5;交個女朋友,給她買點禮物,兩個人出去玩玩,又去掉1/5(如果男生舍不得花這1/5,我建議女生不要和他在一起);逢年過節孝敬一下父母,自己再有點小愛好,可能又花掉10%。算下來,如果能攢四、五萬,已經算是非常會過日子了。
現在,假如他畢業時有另一家公司愿意每年多付給他5萬,同一個行業不同公司之間也只能做到差這么一點點,那么他是否會將稅后所得全部攢起來呢?恐怕不會。他不過是把原來送給女朋友的小米手機,升級成現在的蘋果手機,原來給她買美寶蓮的化妝品,現在升級為蘭蔻或者資生堂的,同時每年還多花了兩萬租房子的錢,如此而已。
就算他非常節省自律,一年能多攢點,每年也就能攢七八萬,不過是北京一般地區一平米的房子價格,而房價的上漲速度是超過工資上漲的。因此,這位經過十六年寒窗苦讀,從名校畢業,自視甚高的天之驕子,一輩子連一套房子也買不起,這就是現實。在硅谷也是如此,只有10%多一點的人有自己的住房,比例比北京還低呢,多少從斯坦福和伯克利畢業的人到了快四十歲還在租房子住呢!
那么怎么辦呢?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必須能幫助你在十年后掙到同齡人或者同班同學3-5倍的收入,這樣你才能在北京買得起房子。第一份工作必須是能夠讓你極快速地成長,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全行業,而且你也需要主動通過第一份工作盡可能地成長。
在IT行業里做工程的人會有這樣的體會,大學畢業去了Google或者微軟的,只要愿意學習,三年后工程能力都很強;去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人,就要差不少了,因為前者非常注意培養人,而后者不注意,當然去了其他公司的情況可能更差。三年后,如果從微軟跳槽到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可以拿非常高的薪酬,就一下子實現了比同班同學工資高一倍的目標。
當然,再次選擇新的公司時,依然應該以成長為目標,而不是以是否多20%的報酬為準。在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還非常看重業績表現,如果這個人愿意學習,有一顆開放的心,在接下來的三年里,他會進步很快。如果他能夠一直以這樣的態度去做事情,10年下來,比同班同學的收入多個三五倍完全是可以達成的目標。而真達到了這個目標,我想他至少對事業發展和經濟地位,應該比較滿意了。
如果運氣好,也足夠努力,他就可能成為那些我們愿意出雙倍價錢請的人,而靠走職業道路發財的人,都是這一類人。這些人將來如果創業,成功的可能性比其他人也高很多。
當然,很多人會說,你說的這些公司和大學,我連做夢都夢不到,怎么辦呢?這里我只是用大家熟知的名詞舉例子而已。每個人有自己的起點,自己和自己比,和與自己同條件的人比,只要做到每過幾年上一個臺階,二本大學的畢業生的收入幾年后就能超過一本的平均水平,一本的也能超過清華北大畢業生的水平。
反過來,如果第一份工作看似掙錢多一點,什么都沒有學到,什么機會都沒有,十年做下來,這個人可能會發現他在原地踏步。我在騰訊面試過一些從清華北大畢業,到外面混了一圈的人,發現他們不但水平比應屆畢業生高不了多少,還養成了一堆壞毛病。
我在Google時遇到的情況也類似。每年總會有些不錯的候選人獲得了我們的薪酬福利包(指工資,獎金,福利,股票等總和),卻沒有接受。三四年后他們又跑回來重新面試Google的工作,我問他們當時為什么不接受Google的職位,他們通常都是說,雅虎或者微軟多給了20%的工資。
當然,通常我們還是會招這些人進來,但是到了Google之后,他們的職級可能就比同班同學低了一級。我在之前講過,在美國大部分人通常一輩子只能被提升兩次,在Google這樣的企業最多多一次。如果畢業后幾年職級就比同班同學差出一級,即使多掙了點錢,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更何況一旦在第一份工作中養成壞習慣,要影響自己一輩子的發展。
最后,你或許要問,如果每個人都往那些收入低一點,但是非常好的公司擠怎么辦?這一點你還真不用擔心,我發現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在乎20%工資的人要比注重自己成長的人多,因此就給有志氣的人留下了機會。
祝你找到一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