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是唐納德?諾曼的著作,他是國際知名心理學家,曾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全球影響力設計師之一。
借助這本書的觀點,談下講師的課程設計應該遵循的法則。
三、學員不配合老師往往來源于糟糕的課程設計
如果一個人使用一款機器總是出錯,這不是這個人的智商有問題,而是設計出了問題。
就如老師講授一個課程,學員表現出不配合不情愿甚至離場,這些往往都不是學員的問題,而是因為課程設計得不夠有吸引力才導致的問題。
把錯都歸罪在人身上,會忽略設計本身的缺陷,導致同樣的錯誤不斷的發生。那怎么才能找到問題的本質原因呢?日本的豐田公司有一個好辦法。這個辦法叫“五個為什么”,就是說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要刨根問底,連續問五個為什么,一直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找到課程設計中的問題,也可以采用者“五個為什么”的方法。例如為什么學員在老師講述這段內容時都表現出沒興趣?分析后得出原來是這段內容大家不感興趣。那為什么大家對這段內容不感興趣?原來是這段內容和學員的生活和工作實際相距甚遠。那為什么和學員的生活工作相距甚遠的內容這么的讓學員不感興趣?因為人都是趨利的,大家對能帶給自己好處的內容才感興趣。那為什么對學員生活工作有好處的內容他們才感興趣呢?因為學員來聽課就是為了解決生活和工作的問題的。這幾個問題問下來之后,就明白了這段內容的課程設計是要先了解學員當下面臨的生活和工作問題,然后給出解決方法或者工具。
四、好的課程設計是能夠馴服復雜內容,而不是把課程變得簡單。
一方面因為很多復雜是有必要的,如果為了簡單而簡單,以削減功能、犧牲使用體驗為代價,那這種設計理念就是錯誤的。
例如蘋果認為一個鍵的鼠標既美觀,又能減少用戶的困擾。但在實際使用的時候,發現一個鍵根本不夠用,非常不方便,后來就又更改為兩個鍵。所以說不能為了簡單而簡單,如果為了外觀簡潔而犧牲了操作的簡潔,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對于一個老師的課程,主要是為了解決客戶的某些問題而設置的,而現實中的問題絕對不會是單一的,所以課程內容就不能設置得太簡單。
例如我的一個課程是講如何調整情緒和壓力的,最初的版本就是講一下情緒和壓力的來源,給出了幾種方法,這么簡單的講述當然不會得到學員的認可啦。之后開始迭代情緒和壓力的課程,我加入了12個心理測試,講解5大心理學理論,從七種情緒急救到九大緩解壓力的工具方法,課程在變得越來越雜的同時,學員的滿意度越來越高,他們都覺得自己拿到了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
另一方面心理學家研究也能證明,人們喜歡中等程度的復雜,而不是簡單。太簡單的東西會讓人感到乏味,太復雜會讓人感到困惑。最理想的復雜程度,應該是變動的,在一個領域里越內行,就越喜歡復雜的東西。
對于課程設計而言,學員的專業程度越高,我們越是要提供更專業復雜的內容,例如我的一個課程是訓練學員如何成為一個內訓師的,對于初級的學員上臺講話,要求發音夠清楚就可以了,而對于已經有講課經驗的學員,聲音練習就需要從六個維度來進行,每個維度都有嚴苛的標準需要過關。
五、用五種有效設計管理復雜內容
1、概念模型
就是一個高度簡化的說明,不求精確,目的在于讓人們理解某件事情是怎么運作的。
在一個課程中,老師要學會使用高度概括化的語言,讓人們清晰的了解相對繁冗復雜的內容。
例如我做的有關教練技術的課程,很多學員對于教練技術都是第一次接觸,根本不知道如何做一名員工的教練,這時候,我就會用一句話告訴學員教練是什么?教練是通過完善心智模式來發揮潛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
2、概念重組
要重新定義問題。很多事情之所以復雜,是因為解題方向本身就是錯的,所以越走越艱難。
例如一個課程學員不愿意聽,很多老師就開始研究各種互動方式,恨不得一天的課程都得有講笑話做游戲放視頻等,導致很多老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找這些課程的調料內容,等到這些互動內容大量加入了之后,現場氣氛是活躍了,然而學員在培訓之后反饋說除了挺開心外啥也沒學到。
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向本就是錯,學員不愿意聽的重要原因是課程內容無法吸引到他,而什么樣的課程內容才能吸引到學員呢?用最簡單的兩個字就可以概括:有用。什么樣的課程內容才是有用的呢?一定不能是老生常談的內容,要是能拓展學員知識邊界的內容;一定不能是和學員沒有關聯的內容,要是能對學員的生活或者工作有好處的內容;一定不能是枯燥的干貨內容,要是能讓學員有一種輕松愉悅的培訓氛圍。
3、模塊化
把一些復雜的結構分解成一些小的、容易管理的模塊。
在做課程設計時要遵循著“三五原則”,即一個課程分為三到五個模塊來進行設計,每個模塊分為三到五個小節,每個小節分為三到五個要點。
一個課程要能畫出金字塔結構,要遵循著金字塔結構的相關要求:
4、自動化
很多繁瑣復雜的操作,可以交給機器來自動完成。
例如一個老師要做一個PPT,很多的模板都可以從一些專業網站上獲得,而不用自己再重新設計。
5、入門教程
這個教程一定不能是一本又厚又大的說明書,而是要提供即時性的幫助。例如用戶在第一次進入操作界面的時候,會彈出一個教學視頻或者文字說明,能讓用戶快速了解這個產品的操作方法。
對于一個課程,老師要在開課時就把如何學好這門課程的要求寫下來,或者直接以任務書的形式下發。例如我會在內訓師培訓時,給學員列出14項過關任務,讓學員知道把這些任務都完成了才算是通關完成,才能下課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