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理論給我的啟示:決心比方法更重要

1 緣起

今天翻回去學習伯凡日知錄的內(nèi)容,聽到一個故事,關于松下幸之助的講座中,提到的決心問題,讓我觸動很大。因為這正是我需要認清的關鍵問題,這是克服拖延癥的最重要的藥方。

2 故事

我在網(wǎng)上搜索這個故事,才知道來源于稻盛和夫的《活法》。故事是說稻盛和夫年輕未成功時,去聽一場松下幸之助的講座,講的內(nèi)容被許多聽眾看來沒有干貨,于是質(zhì)問他。而松下先生的回答非常震撼:
松下幸之助這時有些無奈,他停了一下說:“那種辦法我也不知道,但我們必須要有不建水庫就誓不罷休的決心。”

3 水庫理論

這就是水庫理論。有些人總是希望輕松獲得如何修建水庫的方法,但是在松下看來,方法還在其次,排在首位的應該是誓不罷休的決心。沒有了方法,可以去摸索。沒有了那種決心,事情肯定做不好。

4 我的反思

最近剛完成了一個課題的結題,昨天寫了自己的經(jīng)驗和教訓的復盤,似乎發(fā)現(xiàn)了根本問題。但是今天學習完這個故事,我深深觸動,原來我缺乏的根本不是方法,而是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由于之前沒有認真對待,才會不斷拖延,直到最后時刻不得不抓緊時間,導致忙中出錯,問題全都暴露出來了。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我想自己應該從三方面做:
第一
列出自己的事項清單,按照重要-緊急矩陣的順序列出,然后用最專心的態(tài)度,把那些緊急完成的事情一件件的完成,不留負擔,不留尾巴。接著,集中全部的精力,給自己上一個誓不罷休的決心,用這樣的態(tài)度去投入做。
第二
給自己做的事加上一個意義。只有認為是有意義的事,盡可能設想的意義遠大一些,做起事來才會真正產(chǎn)生動力。這方面,我自己總是做的時候缺乏足夠的動力,遇到難以克服的地方,往往是先放棄一下,沒有那種咬緊牙關、硬著頭皮去做的精神,也就是充滿著拖延癥的癥狀。其實,自己堅持扇貝打卡,可能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目的性,但是動力在于兩方面,一是朋友的諷刺性的激將法,二是自己在小組里的排名和貢獻帶來的成就感,三是加入了強約束性的付費計劃。這就是讓我的行動有了意義,盡管非常小的意義。
第三
還是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方法.當然也是要硬著頭皮去啃,而且要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集中啃下來,不能三分鐘熱度,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方法包括系統(tǒng)性思維、寫作技能、文獻學習技能、數(shù)據(jù)軟件應用技能等等。
這些事情,最終慢慢形成習慣,逐漸變成自己的本能,說明自己就走上了正軌,而這一定需要大量的刻意練習。

5

似乎這象是一碗雞湯,但是對于個人來說,其實這是高于術的層面,是人生觀、事業(yè)觀的層面。我認為這是觸動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鐘聲,也是最對癥的藥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