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時代華商商學院整理。資料參考:稻盛和夫著作《干法》;參考公眾號:致良知書院、互聯網思維。
優秀的經營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優秀的企業家應該達到什么境界?
一、實現人生追求的法則
1.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
世事不遂人愿——對于人生中發生的很多事情,我們難免這樣去看。但是,這正是因為你認為“世事不遂人愿”才招致的結果。
就此而言,不如愿的人生其實也正是他心念而來的人生。
人生是思維所結的果實,這種想法已經構成許多成功哲學的支柱。
根據我自身的人生經驗,我也堅定一個信念,那就是“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亦即,你能夠實現的,只能是你自己內心渴望的東西,如果內心沒有渴望,即使能夠實現的也實現不了。
換句話說,內心的愿望和渴望就原樣地形成了現實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時,首先應該想想自己要這樣做或那樣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強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熱情,這是最為重要的。
松下幸之助就水庫式經營發表演講時,還有人問:“如果能夠進行水庫式經營當然好,但是,現實上不能。若不能告訴我們怎么樣才能進行水庫式經營的辦法,那還值得說嗎?”
對此質問,松下先生溫和的表情中露出一絲苦笑,沉默了一會兒。
然后解釋道:“那種辦法我也不知道,但我們必須要有不建水庫誓不罷休的決心。”松下先生的話對我來說簡直就是真理。
“誓不罷休”——松下先生的話告訴了我“誓愿”的重要性。修建水庫的方法因人而異,但是,首先必須樹立信心修水庫,松下先生一定是想說信心是一切的開端。
也就是說,若沒有強烈的愿望,就“看不到”辦法,成功也就不會向我們靠近。首先需要有強烈的愿望,這很重要。只有這樣,愿望才能成為新的起點,最終一定能夠成功。
無論是誰,人生就如你內心描繪的一張藍圖,而愿望就是一粒種子,是在人生這個庭院里生根、發枝、開花、結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后來的實際人生中,我也把它作為真實的經驗準則,學習它,掌握它。
但是,為了實現理想,只是一般的愿望是不行的。“強烈的愿望”很重要。不是漠然地想“如果能夠那樣就好了”,這是不夠成熟的想法,而應該是抱有強烈的愿望,廢寢忘食地渴望著、思考著。
全身上下從頭頂到腳尖都充溢著這個愿望,就好比是身上劃破后流出來的是“愿望”而不是血。
必須有強烈的愿望,堅定不移的信念,這是使事業成功的原動力。
具備同等能力,做出相同程度的努力,有的能夠成功,有的以失敗告終。其差別是什么呢?人們往往容易把原因歸結于命運、運氣,其實主要是因為愿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熱度的差別而造成的。
也許有人會搖頭認為這未免太樂觀了。但是,廢寢忘食地渴望、思考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行為。你必須持續擁有強烈的愿望,并不知不覺地把它滲透到潛意識里去。
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開展新的事業或開發新產品,很多人頭腦思考的結果首先是沒有信心:恐怕不行吧,恐怕做不好吧。
但是,如果一味地順從這個“常識性”判斷,那么原本可以做的也變得不能做了。如果真正想新做一件事情,那么首先要樹立堅定的信心,要有強烈的愿望,這都是不可或缺的。
為了變不可能為可能,就要有近似于“發瘋”似的強烈的愿望,堅信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并為之不斷努力奮勇向前。
無論是人生還是經營,這是達到目標的唯一方式。
2.你具有超越現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嗎?
成功的基礎是強烈的愿望。也許有人認為這種說法不科學,是單純的精神論。但是,不斷地想,不斷地去思考,我們就將在頭腦中“看得見”即將實現的現實。
總之,不僅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產生某種強烈愿望,希望這樣或是希望那樣,而是在大腦中反復進行模擬實驗,心中推演種種邁向成功的過程。
這就像象棋手,每走一步都要慎重推敲,思考上萬種棋步,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腦中模擬演習達到目的的過程,不達目的的棋步就從棋譜里消去。
如此鍥而不舍,反復思考,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經走過似的“逐步清晰”了。那些只出現在夢想里的東西逐步接近現實,不久夢境與現實的界限消失,似乎已成現實。實現的形態,完成的形態都能在頭腦中或在眼前清晰地顯現。
但是,只是黑白的不鮮明的景象還不夠,更加接近現實就更能看到色彩鮮明的景象——這種狀態是真實發生的。
就好像是體育運動中的意象訓練,意象最大限度地濃縮,就能看見“現實的結晶”。
相反,在不能清晰看見完成形態之前,假若事先沒有強烈的愿望、不深思、不認真開展活動,那么創造性的工作及其成功的人生也是沒有把握的。
“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孩童時代,父母常用鹿兒島方言教導我:“年輕時的苦難,出錢也該買。”通過艱苦的勞動可以磨煉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養性,這樣的道德說教,同現在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我也曾不屑一顧。
比如,新開發的產品并不僅是滿足要求式樣、性能等必要條件即可。沒有達到深思熟慮后的“看得見”的理想水準的產品,即使能充分滿足標準要求也仍然不能說是好產品。這種普通水準的產品不能廣泛得到市場認同。
以前,有一個和我同時大學畢業的研究員,他和部下辛苦了數月反復實驗探索,終于完成了一個產品。但是,我一看到這個產品就冷淡地說聲“不行”便退回給他了。
“為什么?產品性能完全符合客戶要求。”
“不對。原來我期待的比這水平更高。首先顏色就不鮮亮嘛!”
“你如果也是技術人員,就請不要說‘顏色不鮮亮’這樣感性的話。這是工業產品,你不更科學、更合理地評價就太糟糕了。”
“不管感性與否,反正我心里看見的就不是這樣不鮮亮的陶瓷。”
“所以不行!”我命令他重做。盡管我十分清楚先前他所吃的苦頭以及被退回的怒氣。但是,不管怎樣,反正做出來的結果和我先前看見的——盡管是外觀方面的——明顯是不同的。于是,經過多次重做,他終于成功燒烤出理想的產品。
當時,我要求他們“做嶄新的產品”,我說的是應該以沒有一點瑕疵的完美產品為目標。
在我幼小的時候,“嶄新的”這個詞是我父母經常使用的一個形容詞。當理想的成品擺在眼前時,人們連用手摸一摸都會感到猶豫似的,對它充滿憧憬和敬畏。此時,父母用“嶄新的”來形容它。
這個詞我會經常脫口而出。不惜一切,努力創造世人公認的“盡善盡美”的產品,這對于以創造為目標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一種義務。
二、優秀的經營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1.成為“自燃型”的人
人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點火就著的“可燃型”人;
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人;
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就必須成為能夠自我燃燒的人。要成為“自燃型”的人,在熱愛自己工作的同時,必須持有明確的目標。
像我這樣的經營者整天考慮的就是:公司“應該做這個”、“應該那么干才更好”這樣的問題。
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會在自己心中描繪自己將來的夢想,思考想做怎樣的人、想干怎樣的事等等問題。
但是年輕人中偶爾也有這樣的人,他們相信虛無主義,總是表情冷漠,怎么也熱乎不起來。不管周圍的人干得如何熱火朝天,他們不僅不燃燒,還給別人潑冷水,遇上這樣的人可不好辦。
在企業里或者體育團隊里,這種“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個集體的氛圍就會變得沉悶壓抑。
所謂“自燃型”的人,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才去干”的人,而是“在別人吩咐之前自發去干”的主動積極的人,他們應該都是熱愛工作的人。
要想將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讓工作順利進行,就必須成為熱愛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2.能卷起漩渦的人方能成為領頭羊
但是無論什么工作,一個人單槍匹馬總是很難做好。你一定需要上司、部下以及周圍人的協助才順利展開。
如果把工作比作一潭水,那你要讓自己卷起旋渦,成為漩渦中心,把周圍的人裹挾進去,你就能品嘗到工作成功之后醍醐灌頂、如露入心的欣喜。
a.那么怎樣才能卷起旋渦呢?
一個組織里總有這樣的人:沒有誰來要求他做,他卻自己主動提議要干這干那。面對這樣的人,周圍的人會說:“那就誰提議誰干好了。”
如果一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員工提出:“師兄,董事長講了要提高銷售額,今天下班后,大家集中討論一下怎么來提高,好不好?”
能開口說出這樣話的人,就是“在旋渦中心工作的人”,他就有希望成為團隊的領導人。
敢于說這樣的話的人,不是為了裝樣子給別人看,而是真的熱愛工作,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只有這樣的人,才有這種魄力。
熱愛工作,就不會單純按照上司的指示辦,就會有自己“制造旋渦”、自主努力的沖動。
3.你真的在想辦法,還是只是說說而已?
我年輕時,聽過松下幸之助先生的一次演講,1965年,松下幸之助就水庫式經營發表講話,讓我印象很深。
京瓷創業之初,在經營方面我是外行,很希望學到成功經營者的經營秘訣。正在這時候,我得到了一份關于松下幸之助先生演講的通知。被人們稱為“經營之神”的這位先生,究竟用什么思想來經營企業?我很想知道。
“經濟景氣的時候,不要以為經濟會一直這樣好下去,要考慮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該怎么辦。在財務上有余裕的時候就要注意儲備,就像水庫蓄水一樣。經營企業,隨時要為經濟不景氣時做好儲備。”
這是幸之助先生講演的主題。
大量降雨時,若雨水全流入河里,任由河水泛濫,就會引發洪災。但若將河水引進水庫,視情況而放流,則不僅能防控洪水,還可以在干旱時防止河水斷流。這樣,雨水就得到了有效利用。
所謂“水庫式經營”就是將治水的方法應用于經營。
幸之助先生演講結束后,開始回答聽眾們的問題。后面有人舉手提問:
“先生所講,就是經營必須有余裕,我理解了。但是這層意思,松下先生即使不講,我們中小企業經營者也都明白。正因為我們做不到這一點,才感到苦惱。怎樣才能讓經營有余裕?如果不教我們具體的方法,我們很難辦。”
提問中夾著那么一絲抗議的味道。這里,幸之助先生露出相當困惑的表情,他沉默片刻,仿佛是自言自語道:“不,你這樣想可不行。”
言罷再次沉默。大家以為答非所問,聽眾中一陣失笑。
但是,在那一瞬間,我卻像受到電擊一樣,一陣震撼。“不,你這樣想可不行。”幸之助先生這一句話中包含了萬種思量,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這一句話想傳遞的意思是:你說你也想讓自己的經營有余裕,但是怎樣做才能使經營有余裕,方法千差萬別。你的企業一定有適合你企業的做法,我無法教你。但是經營絕對要有余裕,你必須自己認真去想,認真去思考,這種思考是一切的開始。
“能做到經營有余裕當然最好,但你不教我方法我怎么做到這一點?”,如果你僅僅停留在這種程度的思考,那么高目標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經營要有余裕,你真的是么想的嗎?如果你真的這么想,有這樣強烈的愿望,你就會千方百計去尋找具體的方法,“水庫”就一定能建成。這就是幸之助先生想說的話。
不去想,不認真思考,就什么都實現不了。無論對工作,還是對人生而言,這都是鐵則。
三、企業家的三種境界
1.走出混沌的境界
這個階段往往是企業家自我探索的階段,企業家每天都在為企業的生死存亡而忙碌,企業家在試錯中成長,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商業模式和核心能力,在市場競爭中逐步確立了自己的區域優勢和制高點,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此時的企業家頓時有了走出混沌的感覺,進入一種全新的事業境界。
2.問道求真的境界
這個階段的企業家就自身而言,往往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物質生活基礎,有了從未有過的物質生活體驗。
此時的企業家似乎天然成了思想家,開始反思企業家自身的人生意義和價值,開始研究“活法”。人生到底應該為自己“活著”,還是為他人“活著”;擁有了自己一輩子都用不完的財富,還需要為他人的生存和幸福而操勞嗎?
企業家“活法”的選擇,決定了這個企業家所能達到的人生境界。
許多企業家踏破鐵鞋,問道五洲,無論是否得到點化,還是有無頓悟,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如不能轉化為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和價值的思考,不能轉化為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思考,企業家的境界將難以走出精神的混沌狀態。
多數企業家止步于此,也許因為毅力不濟,也許因為客觀環境所致,無法前行。
3.敬天愛人的境界
世界上有許多的企業家,無論你的規模有多大,無論你積累了多少財富,無論你信奉何種宗教,你的境界在哪層最為重要。
也許你的企業不是最大,但只要你和你的員工敬天愛人,正當盈利,你的企業就是最好的企業,你就是最好的企業家。
這是企業家的最高境界,“敬天”就是尊重自然、尊重科學、尊重法律和社會倫理辦企業;“愛人”就是辦企業要造福人類,促進人類的進步和發展,要至善、要利他。
企業家達到這種境界,他所經營的企業才能成為世界級的企業;世界級的企業只有有了敬天愛人的企業家和員工,才是偉大的企業。
以上就是我的人生經驗。從連續的苦難和挫折,到不知不覺中,我的人生步入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