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臺滅明這個名字,我是從武俠小說《萍蹤俠影錄》里第一次知道,然后去查這人的信息,又得知此人字子羽。有句成語: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中的子羽正是他,說此男貌丑。
孔子雖是被后人稱圣,萬世師表,可是愛美之心還是熊熊燃燒著的。他曾欣賞被罵為朽木不可雕的宰予(公冶長第五)相貌端正,后不認真求學才被孔子大罵,最后宰予據說造反了沒有得到好下場。
澹臺滅明就和舞臺上很多失敗的選秀歌手一樣,士氣滿滿,不以一時被孔夫子嫌棄而自甘墮落,努力學習既提高了個人能力又收獲好的名聲,給后來的各位屌絲男女們樹個勵志榜樣。
【原文】
6?14 子游為武城(1)宰。子曰:“女得人焉爾(2)乎?”曰:“有澹臺滅明(3)者,行不由徑(4),非公事,未嘗至于偃(5)之室也。”
【注釋】
(1)武城:魯國的小城邑,在今山東費縣境內。
(2)焉爾乎:此三個字都是語助詞。
(3)澹臺滅明: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武城人,孔子弟子。
(4)徑:小路,引申為邪路。
(5)偃:言偃,即子游,這是他自稱其名。
【譯文】
子游做了武城的長官。孔子說:“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沒有?”。子游回答說:“有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從來不走邪路,沒有公事從不到我屋子里來。”
【評析】
孔子極為重視發現人才、使用人才。他問子游的這段話,反映出他對舉賢才的重視。當時社會處于大動蕩、大變革時期,各諸侯國都重視接納人才,尤其是能夠幫助他們治國安邦的有用之才,這是出于政治和國務活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