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靜悄悄的革命》中提到階梯型課程與綜合型課程的內容,提到以學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結合第二講中陳老師提出的問題提出是指定某個學生回答問題,還是讓大家都思考的形式的利弊分析。
首先指定學生參與討論,是否需要提前指定準備過程。
課堂上的隨機提問,每個學生都會心里準備。內心感覺還是有所期待的,如果準備充分,就希望老師提到自己,如果自己還不確定,確實想要聽別的學生的分享。
雖然沒有明確如同視頻中提到一個學生閱讀,另外一個學生的名字進行評價。
會有學生展示,請別的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隨機提問。感覺一些學生還是明確一些問題就是會提問到的一些人的名字會經常被提起來的。
學生內心其實是有預期的。可能與教師的提問習慣有關,感覺哪些學生可以參與,所以會點名提問。
雖然課前的美好期待,總是讓大家暢所欲言,問題拋出的時候,最開始,我總是會問一個問題,有哪一位學生愿意分享一下,這個時教室里那一刻很安靜,大家似乎都是在等待邀請,被點名提出來要回答問題的那一刻,才會繼續說,如果沒有提問到自己的名字,似乎嘴巴就是沒有打開開關一般。
如同登山型課程中倡導的以“主題、探究、表現”為單位進行設計,學生在課堂中充分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課程。
這個始終是理想的探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