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監測考查的內容包括四年級上冊上半部分的知識內容,題目類型有填空題,判斷題,計算題,選擇題,作圖,解決問題。從試卷整體考察的知識來看,比較容易,注重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的考察。題型結構靈活,表述親切自然,為考生創設了一個寬松、和諧、自主的考試環境,其主要特點有:
1、注重內容全面性
本卷主要考察了學生本學期所學內容,試題從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和學習過程的考查等方面設計,內容涵蓋面廣,涉及量大,準確全面地檢測了學生學業水平。
2、注意內容層次性,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
試題易、中、難度的比例合理,其中基礎題占75%,應用占25%,這樣就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和才華得到充分發揮。試卷尤其重視了學生計算能力的考察,分值占本卷總分30%。
3、關注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數學活動必須讓學生參與活動、動手實踐操作。本卷題目設計既做到了這一點,又同時考察了實踐操作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能力。
從這次抽測來看,存在幾方面的問題:
1、試卷的方面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進行了一段時間,然而,處于改革過渡階段的當前,應試教育仍然處于強勢狀態,教學檢測的內容對今后的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它一方面引導著教師今后將從什么角度來教,怎樣教,為什么教。同時,也將間接地規范著學生學什么、為什么學、怎樣學的方向。結合這樣的思考,發現今年四年級的試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是突出生活化。用數學的眼光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這是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大力倡導的教學思想,從這次的試卷題型來看,整張試卷中有不少題都是圍繞著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數學生活化的思想。
二是強調靈活性。試卷中不少題是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很少有機械套用公式化的題目,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學會”,而且要“會學”,對所學的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能力。
三是注重基礎性。小學數學教學面向是所有的學生,檢測的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學,激勵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因而,基礎性是檢測的核心內容,突出了檢測內容的基礎性,有利于引導教師強化基礎性知識的教學。
然而,此次試卷中也存在著問題。
試卷的區分度過低,從整張試卷來看,大部分內容與教材或基礎訓練中的習題相仿,模式化的題型較多,思維的含量低,因而,很難形成一定的區分度。雖然,我們不贊成出一些偏題、怪題,但一份試卷中安排少量有一定思維含量的題是很有必要的。這既可以檢測出學生的思維水平,也可以引領教師的今后教學。
2、學生方面
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學生在學習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是基礎知識不扎實。從不少學生在計算題失分情況來看,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一些看似很簡單的計算卻頻頻失分。應該掌握的一些基礎知識,仍然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掌握。
二是學習方式有問題。試卷中有不少是需要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然而,由于不少學生平時習慣于模式化的學習,缺乏應有的思維訓練,面對出現的綜合性的問題時,解決問題時的思路自然也就比較狹窄了。
三是思維能力較弱。數學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一生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而從部分試卷情況來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待于提高。
3、教師方面
從不同學校的試卷可以看出,教師的素質與教學水平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反映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教學方式仍然是傳統式的。從不少試卷反映出的情況可以看出,教師還是沿用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方式,學習的流程都是由教師流向學生,學生在被動的接受過程中,也接受了固化的學習方式,因而,面對變化后的題型,自然是無所適從。
二是教學中應關注什么。從試卷中可以看出,有些教師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眼前幾個相對孤立的知識點上,沒有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拓展學生的應變能力放在教學的重心上。
三是教師本體性知識有待提高。從部分試卷的反映出的共性問題可以看出,由于教師自身本體性知識的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少數教師的個人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三、教學建議
? ? 通過以上分析,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構建好知識體系、熟悉知識點之外,還要進一步研究教材、探討教法,找到數學教學的切入點,憑借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數學教學的高效。
1、夯實數學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扎實的數學基礎是成功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學中,大家始終要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尤其要加強計算和基本概念的教學,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數學學習中不斷進步,全面成長。
2、注重思維培養,努力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要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創造自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訓練、潛質得到充分挖掘,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尋求解題策略,提高數學能力。
3、要重視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的滲透
方法是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學中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通過傳授知識,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達到舉一反三、活學活用的目的。
4、重視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究
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通過學生主動探索來獲得知識的價值的有效性遠遠超過教師機械式的演練和枯燥的誦讀。所以,在遇到新的數學問題時,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做,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給他們展示的平臺,讓他們自己去探究,主動地獲取知識。
5、體現以生為本的人文性課堂
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熱情,造成學習的被動性和教學的困境。教學中結合知識點,我們可以創設一些生動活潑,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將學生放置于問題之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人文性課堂,就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發現的思維品質,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