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學校加入協作體的緣故,總是聽到李嵐芬這個名字,但一直沒有見過本人,腦海中顯現的是神秘感。這次來到大連格致中學聽課,一上午聽了四節課之后,說還要有個講座,說實話心底是有些抵觸情緒的。但當李嵐芬校長淡定自若的站在那里,娓娓道來的時候,我才真正有了不虛此行的感受。
首先她把“好玩”作為貫穿課堂教學的理念。讓我震驚,讓我佩服,讓我琢磨,想想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十三四歲年紀的孩子,愛玩的心思重,什么事情能比過“好玩”呢?為什么那些年輕的老師能深受學生的喜歡?為什么有時同一個班級不同學科之間成績差異會那么大?我們在埋怨時,是不是反思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好玩呢?
其次她把“提問”作為指導課堂教學的靈魂。文科課堂不同于理科課堂,你學與不學知識就在那里;你理解不理解知識就在那里;你做不做題知識就在那里。我們在埋怨學生記不住、學不懂、不會合作、不會分析的時候,想過沒有,“提問”,讓學生來提問。李校長的大膽讓我震驚,提問可以胡說、亂說、瞎說。沒有爭議就沒有爭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文科課堂中如果能讓學生充分思考、動腦、提問,不是把固定的是什么、怎么記、怎么做題告訴他,讓他被動的接受。而是讓她主動去想、去提問,然后在當堂內容的學習中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不正是和魏教授“文科課堂引入理性思維”的思想不謀而合嗎?思考了、分析了、解決了,那么這節課的內容就會像刻盤一樣、像放電影一樣刻錄在腦海里,那效果和傳統的講授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最后,她把“閱讀”作為拓展課堂教學的關鍵。李校長對閱讀的要求是苛刻的。每個學生每天四十分鐘的名著閱讀時間,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是有疑慮的,每天那么多課,那么多作業,哪里有時間讀書,其實擴大閱讀范圍是改變后進生的有效途徑,而名著、好書中有大量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廣博的書本知識比,課本知識太少了,如果就課本論課本,這樣學習的孩子就像一個干枯的井,早晚會枯竭的。而能夠堅持閱讀,閱讀名著、閱讀好書,把閱讀作為終生習慣的孩子,就像擁有了一個浩瀚的大海,會觸類旁通,會從其中撈取課本內容,提升理解分析能力就會變得很容易。
李校長用她將近三十年的教學實踐生動展示了她與眾不同的理念與踐行,正如一句話所說:“越是接近真理的東西越是樸素的”。她樸素到只用六個字“好玩”“提問”“閱讀”就涵蓋了文科課堂的精華所在,讓我們記憶深刻。
?)U?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