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戀愛的關系里,你有沒有對對方失望過?
在自我追求的道路上,你有沒有對自己失望過?
有的。
失望,是滿心歡喜的期待被漫不經心的忘記給落空,是壯志雄心的目標被散漫慵懶的拖延給放棄,是疲憊,是無力。
那么,如何做到不讓戀愛的另一半失望,不讓自己失望呢?
用行動來表達真誠。
戀愛的時候我們都懂,甜言蜜語聽多了難免會膩,誰都喜歡踏踏實實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感。那么對待自己呢?
想學瑜伽很多年,買了裝備,辦了年卡,忙碌了一天下班之后卻總想回家倒頭睡覺;想畫畫是小時候的夢想,卻在上學時期的升學壓力之下一推再推,如今工作之后還是對色彩著迷,卻遲遲沒有買過顏料畫筆;一直嚷嚷減肥,要保持身材,要塑形要緊致要跑步,跑了兩天就累的氣喘吁吁再不想動……
最后,你告訴自己是我意志力不夠,天賦不足,沒那種命。
那么我們來仔細想一想,就算變成了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又能怎么樣呢?人類天生就有惰性。不承認自己的惰性,總是用嚴格的戒律來約束自己,那人生豈不是會變得非常痛苦和乏味?
你想學會瑜伽,學會畫畫,美妙的身材這樣的結果,可以達成這個結果的只有“行動”。不管你有多么堅強的意志,如果沒有行動的話仍然不會產生任何結果。
你別看我胖,說起減肥來可是一套一套的。我研究減肥多年,為什么沒有成功,事實上說來慚愧,是因為我總認為自己沒有毅力,意志力不足,天性如此,減了也不會怎么樣,根本就不可能減下去……
想了這么多,卻從未開始過。在日本行為管理專家石田淳先生的《從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一書中,這種想法被叫做“認知偏差” 。
認知偏差往往與現實不符,而導致認知偏差的原因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思考方式——“自動化思考”。
“自動化思考”是人類在無意識狀態中做出的思考。在我們的意識中,面對眼前發生的事情會不斷地產生與事情毫無關系的思考。
由“自動化思考”導致的“認知偏差”會經常讓我們有“只有我做不到”“我肯定又會失敗”“我天生是個胖子”“我做不到”這樣的念頭。
而你根本沒有開始,不是嗎?
我們常說,你的問題在于書讀得不多,而想的太多。同理,你的問題在于付出的不多而想的太多。
而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
石田淳先生在《從行動開始》一書中提出了一種方法叫做行動科學管理術。在行動科學管理術的理論中,一切結果都是行動的積累。好的結果是好的行動不斷重復帶來的,而不斷重復壞的行動只能帶來壞的結果。
所以,我們應該關注的不是“性格”和“態度”,而是“行動”。
當你想要實現某種目標的時候,需要的不是“干勁”和“認真的態度”,而是切實的行動。
一個巧舌如簧的騙子,能夠把自己沒做過的事情說的跟真的一樣,或許能欺騙不少人,但他早晚會露餡,因為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
那么如何做到只關注到當下的行動中去避免自動化思考的誤區中呢?
《從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中石田淳先生給出了幾個方法:
1、設置好具體的目標,從小習慣開始
首先,給自己設置一個具體而詳實的目標,總是將模糊不清的愿望掛在嘴邊的人,只會抱怨現狀,而從不會采取任何行動。更確切地說,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采取行動。
行動科學管理術只承認符合“MORS法則”定義的行動。“MORS法則”包括以下因素:
M=Measured(可測評)
O=Observable(可觀察)
R=Reliable(可信任)
S=Specific(可明確化)
只有當行動符合“MORS法則”時,人們才會清楚地知道“應該如何行動”。開始與堅持不同,開始的目標是馬上取得結果,只要可以獲得微小的成就感,就可能更主動地去做。就像跑步久了的人不跑就不舒服一樣,你只要跑起來,就會享受跑步之后帶給身體的輕松愉悅感,從而會讓自己再次穿上跑鞋,跑起來。
2、避開失敗帶來的壓力陷阱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們往往口號喊的響亮,在短時間內看不到結果的情況下又容易懈怠。這是一種普遍現象,避免“認知偏差”的思維陷阱之后,我們要想辦法克服,不要把目標定的太高,記錄自己的行動表現,以此來“量化”行動。
不要沖動,保持理性。
不要主觀,保持客觀。
不要抽象,保持具體。
3、認同自己,相信人生是一種必然
當你百分之一萬分相信時,相信都會成功。這種“能成功”的感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在培養好的行動習慣和改變人生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第一:自己成功過的經歷:相信這時候你就會信心滿滿,斗志昂揚了;
第二:替代性經歷:雖然我沒有做到,可是有人做到過,相信我也可以做到;
第三:語言說服:即便自己沒有自信,可是身邊人鼓勵說:你能行!
第四:情緒和生理的變化:由成就感和喜悅導致生理狀態的變化。
當你“感覺”自己做不到的時候,不妨試試上面這四種方法來試試,會帶來意外的收獲。
每個人都有對抗新變化、維持現狀的傾向,這是一種人類的天性。想要將好的習慣堅持下去,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養成習慣的訣竅和方法。而石田淳先生的行為科學管理方法被包括美國太空總署和波音公司在內的六百多家公司采用,在美國的企業界創造出絕佳的成績。而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光靠意志力是不行的,需要科學管理自己的行動,才能達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