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個上午畫課程的課件。下午看了會書《寫,就對了》。茱莉亞卡梅隆是我很喜歡的作家,知道她是因為《創作,是心靈療愈的旅程》這本書,繁體版我看過不下一遍,中文簡體版也看過一遍。不僅僅是看,伴隨著書后的練習,我慢慢恢復了繪畫創作。經過親自實修的經驗,我深信她的方法能夠幫助陷入創意困境的人走出無法前進的沼澤。
《寫,就對了》是茱莉亞的另一本關于寫作的書,我早就知道這本書,直到最近的寫作課讓我陷于邏輯和語法的搭建無法邁開腳步,我開始找一些啟發類的書而非技法類的書來尋找無法寫作的答案。剛看了第一章,就豁然開朗,我們拼命要尋找方法,而我們剛開始時其實不需要方法,只要真誠地表達,只是寫就對了。第一章的練習也與《創作,是心靈療愈的旅程》中的晨間隨筆如出一轍。我打開電腦,開始以此文做練習。寫,先不思考,想到什么,就只是寫。
我想到今年上半年,我創建了創造力社群,群里發起了100天自由繪畫活動。這個初衷是希望大家先不考慮繪畫的技法,就只是畫自己想畫的,任何畫種都可以,通過每天的練習,擰開創造力的水龍頭,讓靈感自然涌現。只有一小部分朋友堅持到了最后,大部分人都半途做別的事情去了。喜歡一件事情很容易,但要花時間澆灌它,耐心堅持等它成長,卻不容易。你沒有看到效果就去做別的事情去了,就看不到它成長成某個樣子。只有心底的熱情足夠旺盛,才能抵擋外界種種事物的誘惑,日復一復做一件事。
我又想到了自己帶的禪繞畫課程,雖然它非常簡單,但仍然有同學沒有及時跟上課程。除了有時間管理的因素,自然有動機不強烈,注意力在其他事情上,或者任務優先取舍的問題。
我們做一個決定之前,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而又往往堅持不下去,自然很難看到效果。所以,與其傳授技法,不如分享給大家如何喚起內心的熱情,認清內心真正想要的事物,在這個基礎上立下目標,做好切實可行的中長期規劃,短期計劃,拆解成一個個任務,再通過日復一日的行動讓它落實。否則,想往永遠是想往,無法變成現實。內在的熱情是燃料,目標是目的地,行動是方向盤,少了一樣,這輛車哪里都去不了。
技法,是建立在已經有上述的認知,培養了良好的習慣,想要有意識地提高表現手段,才需要去學習的,因為你有意識地帶著問題去求知,一學就會了。任何一個有正常智力的人都能在一定的時間內掌握一種陌生的技能。長久無法學會,只是沒有學習的動機,心不在目前的事情上;或目標太多,被很多任務分散精力,無法完成學習的任務。
那么對于真的很忙,要兼顧多項工作任務和生活的人來說,只有利用碎片化時間。沒有一大段安靜的時間可以用,那就利用等候的時間,中午休息的時間,上下班路上的時間,睡前一段片刻安靜的時光,甚至早起半小時。碎片化時間加起來,也是一段很可觀的時間,不會比躺在床上看一部韓劇的時間少。
當一項新任務的流程和熟練度已經掌握了,變成常規任務的時候,這時候可以騰出一部分精力去培養第二個、第三個新任務。所以完成不了既定目標,并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是任務優先選擇的問題。
當你內心真的很想去做一件事情,行動和內心一致,方法也會自己去找,目標并不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