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 9月8日,我在深圳參加DISCF68期國際雙證班,獲贈一本書--《洋蔥閱讀法》。請原諒我其實是個孤陋寡聞的人,當海峰老師介紹小六從長沙飛來就為了給大家贈送他的新書時,班里一片騷動,而我心里卻只有一個疑問,小六是誰?他們反應為什么那么大?帶著疑問,跟著其他伙伴去找小六合影。但我在等候的時候,觀察到一個細節,發現他比之前幾位作者、譯者更謙卑。每來一位獲贈者,他雙手攤開,笑容滿面,雙手攤開做一個請的動作,遇到個子不高的男生或女生,他往往會快速蹲到跟合影人同樣的高度。雖然當時,我并不知道他是誰?有什么厲害之處,但這個細節,在我心里是加分項的。
二、小六其人
? ? ? 回來的路上,我快速查閱了一些資料,了解到小六是湖南人,本職工作是程序員,“夢想早讀會”發起人、“行動派”在線教育產品官,簡書的頭牌,被稱為斜杠青年,他花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從業余收入為零,到現在可以業余月入幾十萬。通過閱讀實現知識變現從而改變人生的人,目前已出版三本書《讓未來現在就來》、《顛覆平庸》以及2018年6月新出版的《洋蔥閱讀法》
三、反思
? ? ? ? 有句話說“聽過很多的道理,讀過很多的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說的就是我。而我曾經也質疑過自己,背詩詞,讀經典于我有用呢?有時甚至身陷某部小說中,悲傷、抑郁、迷茫,需要好幾天才能緩過來。然而讀完《洋蔥閱讀法》,我才醒悟過來,我讀書“無用”是有原因的。
1、質的飛躍是建立在量變的基礎上。首先,我讀的書遠遠不夠,家里屬于我的書就100本左右,讀過兩遍的不到一半,讀過三遍以上的大概也就10本。
2、 讀書的目的不明確。我讀書還處于農耕時代,甚至是蠻荒時代。雖然培訓管理專業書籍、管理類、暢銷書,也都是好書,然而跟求學時代讀文學類作品是一樣的,為求心靜,為求一時的快感,有時也為備課所需。然而從未真正意義上的去理解去擴展,也從未認真去輸出去轉化,運用和實踐部分更是少之又少。這就是“低效的勤奮”吧,做了很多的無用功,不長進非常正常。
3、沒有患上閱讀依賴癥,沒有給自己獎勵。有時可以如饑似渴地閱讀,無論早晚,總想抓一本書來快速看完。然而更多的時候,書一放下,好幾周都不去翻看。有時覺得閱讀的環境不理想,有時忙于工作或家務就疏遠了閱讀。羞于展示自己,不好意思去分享,不懂得給予自己及時的反饋和獎勵。羅胖說,人都是被反饋喂養的。
4、未構建個人圖書館和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我的知識都是點狀的零散的,未成線,未成面,不是做不到,不是不知道而是從未去做,關鍵還是懶。很多知識沒有反復,小六說好書要讀三遍,要及時復習,讓瞬時記憶進入到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而我更多只停留在瞬時記憶。
5、習慣用成長的感覺去代替成就的獲得,麻痹自己。看書也要結果導向,小六說,不會提問還看什么書啊。而我從前鮮有這種意識,很少思考,我要從這本書里獲得什么。
四、我的百日閱讀計劃(10月13日開始,每5天精讀完一本書,100天內讀完20本書。)
1、培養閱讀的儀式感,準備好書籍和各色筆,每天六點前起來專注閱讀半小時,慢慢讓自己一天不讀完30分鐘就跟沒有刷牙洗臉一樣難受,逐漸讓自己患上“閱讀饑渴癥”,雷動不動訓練自己的這個微習慣。(希望笨笨的我,智商經常不在線的我,通過閱讀自我培訓,以量取勝,用堅持取勝,如有朋友看到,歡迎監督。)
2、改變一拿起書就逐字逐句讀的習慣,學“劍士”,快準狠,因概少切復,看書名提問題,看目錄曉框架,挑重點做拆解。
3、隨身攜帶書籍、各色筆隨時隨地讀,書籍選取聽從“機械師”的建議,沿著原有的興趣開展主題閱讀。一個階段內讀的書、刻意了解的概念是圍繞同一個主題的,最好結合當前要講的課,要開展的工作來,這樣有利于轉化和實踐。
4、學章魚哥,有效的利用碎片閱讀,利用得到、樊登讀書會、微信公眾號搞清楚一些似懂非懂的概念,每天聽一些得到課程,反復聽。
5、運用好小六推薦的app和閱讀工具,九宮格,全能掃描王、有道筆記、花瓣都用起來,先積累磚頭水泥吧,再逐漸構建自己的圖書館和知識體系。
6、明確從現在開始閱讀不再是單純為了快樂,而是為了一個渴望,所以一定要有輸出。前行的路上牢記海盜原則、綠燈思維、稻草戰略。
7、每天花10-20分鐘整理當日所學,每讀完一本書在簡書上輸出一篇讀書心得并在朋友圈得瑟(得瑟一為得到及時反饋,二為帶動學習氛圍)每周花兩小時左右的時間整理回顧自己的心得、素材庫,每個月底跟部門員工分享一本書,輸出PPT,一書變一課。學會輸出和給自己獎勵,不在乎好壞,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先突破自己,開干起來。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情
? ? 曾經,在鄉間的瓜棚里,在縣城老師家,在離開家人的孤寂日子里,書是我最好的伙伴,給過我勇氣、快樂和力量。
? ? 曾聽人說,如果你不知道什么能使你快樂,回望童年便知。那么我的答案就是閱讀。
? ? 回望童年、少年,書始終是我不離不棄的伙伴,有太多的美好回憶。我記得自己如饑似渴到處找借書看的情形,我記得自己每拿到一本書,一定要當天讀完的那種迫切,記得自己第一本課外書籍被同學損壞的傷心和憤怒,記得自己不舍得在書上劃線折頁的那種小心翼翼的珍愛,記得那些泡圖書館的時光,更記得在我成長的歲月里那些借書給我看的人。
? ? 曾經如此喜歡,婚后卻被我拋棄。 像很多女生喜歡囤積口紅,而我更愿意囤積書籍。有了固定的家后,我又開始了買書讀書,在每個睡不著的夜,每個早醒的晨,沉浸書中,似乎是我逃避壓力、尋求答案的慣有方法。從小到大,我有過很多的幻想與渴望,其中一個不曾改變的夢想就是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書房,四壁環書,再配上一桌一椅一花,我知道那是我心靈的庇護所,是我快樂的源泉。
? ? 年歲漸長,越來越懂得
? 閱讀是我的興趣所在,所以不想再拋棄他。
? ? 平凡如我, 說和寫或許是我唯一的優勢,所以要刻意揚長
? 因為有一個渴望,所以要記住冠軍戰略,用刻意練習和水滴石穿去換取我想要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