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完《曾國藩傳》就想寫點東西,但遲遲無法下筆,怕陷入雞湯文的平常套路。思來想去,沉淀了很長時間,我想曾國藩一生,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天才,就是精挑細選套路而后踐行的人
“庸人”“呆”等詞語一直被用在曾國藩身上,甚至有很多人說他是庸人的楷模。為什么很多人覺得他是庸人的楷模呢?
因為他流傳于世的《家書》和《日記》將他讀書、做官、用人、打仗等很多心跡方法都表露出來了,我們可以近距離的去窺探他的心理世界,對他容易產生親近感。凡常人,越是親近越不感到神秘,越會忽略他實際所產生的蓋世功績,這也是為什么古代君王喜歡疏遠大臣。說回曾國藩,我們因了解他而感到他的思想、辦法等,都很稀松平常,他能想到的,我們似乎都能想到;他能做到的,我們似乎也能夠做到。這是為什么呢?
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套路”。看到了他的套路,就不會讓人有天縱英才之感。其實我們都沒有意識到,所謂天才,就應該有將很多的套路爛熟于心、應用于行的能力。
我們的生活、工作、育兒,其實都需要套路,都需要方法論。在這個知識大爆炸時代,我們都會感到“聽了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這主要就是因為懂得了很多套路,卻沒有進行挑選,選擇一個去應用。對于我們現在來說,知識、套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因太多而不知取舍、無法應用。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持百謀而莫決,不如得一謀而急行。
讀曾國藩,就要懂得,天才,就是精挑細選套路而后踐行的人。
(二)盡人事,聽天命
曾國藩晚年對弟弟曾國荃說,你本事雖大,但不能居全功,要讓五分于天。這“天”指的就是運氣。這樣看,這樣想,就可以免去許多煩惱,就少生許多悶氣,這不僅是處世之道,更是養生之道。
結合曾國藩的經歷,確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出兵之初,靖港大敗,他自己也對前景失望,沒想到他派出的一路大軍在湘潭十戰十勝,抵消了他失敗之過,還為湘軍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在江西,石達開全力圍攻水軍,逼得他跳長江自殺,正在垂手待擒之際,大將鮑春霆突然率軍歸來,沖亂了石達開陣腳,使他死里逃生。尤其是后來,石達開圍南昌,即將破城之時,石達開軍因天京嘩變一夜全撤走。再后來在祁門,他只有三千人被李秀成十萬人圍攻,眼看將敗,李秀成為救天京居然又走了。還有就是,江南大營潰敗,他成為唯一最后的主力。所以晚年的曾國藩,回想起來,他不信是因自己的本事才取得了成就,他認為主要是運氣使然。
命是弱者借口,運乃強者謙詞。以上所說,只是想說命運在人一生當中的重要作用,但我們當然不能只等命運安排,忘了自我的努力,人力的基礎作用。
對于命運,我們應該怎么看待呢?
一方面需明白,做成一件事,七分靠個人的規劃、努力,剩下的三分就要靠命運。盡人事、聽天命。聽天命是在盡人事的基礎上。我想一個自己沒有規劃、好吃懶做的人,是等不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的。曾國藩、曾國荃能談運氣,就在于他們努力拼搏過了,在此基礎上才能談運氣。
正如曾國藩所說,你努力了、拼搏了,但是就差那一點點運氣沒有成功,那就豁達一些,少生悶氣,這也是養生之道。
(三)運籌,一個統帥應有的品質
有很多人覺得奇怪,為什么剿滅太平天國的首功是曾國藩。論打仗,曾國藩幾乎所有的親自指揮的勝仗都失敗了;論謀略,戰術層面的謀略都是各個將領提供的,戰略層面的謀略大多出自于身邊的幕僚。
其實,曾國藩的主要作用是善斷和運籌。善斷就不說了,前面說的那句話照樣適用: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持百謀而莫決,不如得一謀而急行,統帥的作用正在于此。
運籌就要細細說道說道了。在曾國藩的軍旅生涯里,他不只一次的碰到地方官員的排擠、朝廷的不信任以及糧草短缺,也不只一次的碰到本來應該向東朝廷讓向西、本來要向南朝廷要向北,凡此種種,不勝其煩。
記得當年事業單位面試的時候有一類題,叫做處理“兩難”問題。比如,大領導和二領導有矛盾,大領導讓你向東,二領導讓你向西,請問你該怎么辦?這種題的答案往往都是,相信大領導和二領導都是為了工作,只是在處理單位事務的思路理念上有差別,要及時給他們兩個分別做好匯報之類的回答。
但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兩難問題并沒有這么冠冕堂皇的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可以試著回答一下。
1、作為湘軍統領、剿總司令,朝廷給了你一個明顯錯誤的指示,你要不要聽?聽的話千萬人馬的性命堪憂,不聽的話作為軍事統領你這是要造反嗎?
2、朝廷讓你剿太平天國,你招收了大量人馬辦團練,但朝廷沒有資金劃撥給你,你怎么辦?
3、你籌到資金,但并不能按月足量給兵勇發餉,你的部下將領發揚首創精神,每攻下一城都要搶群眾財產,越能打的將領,縱兵發財的現象越嚴重。這不符合朝廷規定,也不符合你作為理學大臣的信念。禁止的話仗打不下去,不禁止的話自己看不下去,以后仗打勝了還可能被追責。這種情況你怎么辦?
4、天京終于打下來了,太平天國滅亡了,但隨之而來的,朝廷想要你裁軍。底下兵將都不愿裁軍,有些甚至揚言要造反。同時,還少了幾十萬的軍餉,很多兵勇揚言不發夠糧餉堅決不回家。這個時候你籌不到錢,不裁軍朝廷認為你要謀反。這種情況,你怎么辦?
好好想想,就發現曾國藩的厲害之處了。這就是曾國藩的功勛,想想你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兩難選擇,猶豫、困惑、逃避,想干事怕麻煩,想堅持原則怕惹人,想創新又怕別人說閑話。我們和曾國藩的基礎差距就在于此。碰到每一個困難,曾國藩很少想到怎么逃避,他從來都是想盡各種辦法去解決它,縱然會招致非議、讓自己深陷漩渦也在所不惜,這種擔當和大視野是我們所不具備。
所以說,要做統帥,就要會運籌,就要在兩難境地中準確尋找到平衡點并去實施,這對于我們工作生活都很有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