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艷紅
一、原來荷花竟如此美麗
“原來荷花竟如此美麗!”
那個清晨,晨練結(jié)束,帶著兒子來到福祿東苑的荷塘。荷塘不大,第一次這樣近距離站在荷塘邊。心中忽然涌出了無數(shù)情絲。
“她就似不染一絲纖塵的圣女,又似充滿靈氣的仙子,比畫中飽滿圓潤的形象多了生命的靈動,比詩文中圣潔的形象多了塵世的真切,比佛教中莊嚴(yán)的蓮花寶座又多了幾分清雅……原來蓮花竟美的如此驚人!她有別稱凌波仙子嗎?這個名字最有韻味、最適合她!”
一米多的距離,看似很近,卻無法貼近她,哪怕靠近她,只是聞聞那傳說中的清香,小心觀察一下那晶瑩剔透的花瓣都不可以。
二、一切源自內(nèi)心
面對此情此景,不禁想起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此時讀來,更覺句句珠璣,精妙之極!想來周敦頤必定在荷塘邊觀察過這美麗的水芙蓉,一定也倍加欣賞、贊嘆過,也許也像我一樣想再近一些觀察,但是可望而不可即。這是怎樣的一個人,能將蓮花的特點(diǎn)寫的如此貼切,又能巧妙的賦予蓮以人的品質(zhì)?在那樣的時代,能夠保持著與蓮一樣的志向品質(zhì),的確是一個很有思想的、很有個性的人。
又想到了樂府詩《江南》中的詩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很多文學(xué)鑒賞都認(rèn)為這是一首寫愛情的詩歌,此時此刻我卻覺得此詩寫出了自由閑適的心情。誰有心情去感悟茂盛荷葉下自由嬉戲的魚?定是心情愉悅閑適之人吧!正如莊子說:“鰷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莊子何以知道魚是快樂的?定是他心中是快樂的,他才能感覺到魚也是快樂。
其實(shí)物是什么心情,全在于人此時此刻是什么心情。
忽然非常羨慕李清照。你看,她可以“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那少女時代的隨性、快樂、活潑,多么愜意。她可以近距離的貼近荷花,感受那夏日“靜客”的芳容。
三、濂溪先生其人
周敦頤是在什么境況下寫下了《愛蓮說》呢?有些好奇。
打開電腦,搜索資料,一個動人的故事從歷史的的長河中浮出。
早在周敦頤8歲,為父守孝期間,舅父鄭向一直牽掛其胞妹與外甥孤兒寡母生計艱難。待周敦頤守制服滿后,鄭向立即派周敦頤同母異父的兄長盧敦文把妹妹和外甥敦頤、敦賁(后夭折)、外甥女季淳一同接來衡州西湖鄭宅撫養(yǎng)(遺址位于今南華大學(xué)附一醫(yī)院和衡陽市青少年宮一帶),并親自為甥授課督學(xué),為外甥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全力加以培植。從這里開始,周敦頤便開始了在衡陽的向?qū)W歷程。
周敦頤從小天資聰穎,深得舅父的喜歡。更重要的是,他讀書勤奮刻苦,又特別喜愛西湖勝景,對白蓮情有獨(dú)鐘。于是,鄭向在鳳凰山莊宅前西湖池畔“構(gòu)亭”(即愛蓮?fù)ぃ┲采彙.?dāng)時的西湖,地處郡城西關(guān)望湖門至安西門之間城外,因西湖塘而得名。“衡州西關(guān)有巨浸——曰西湖”,“汪洋千頃,足稱偉觀”。湖中遍生野蓮。野蓮花白,俗稱祁陽白。每年夏六月始花,一般盛于月中。若三五之夜,恰雨后云霽,白蓮受天地雨露滋潤,競相怒放,是時,月華如晝,花月交輝,滿湖縞素,如皚皚白雪覆地。白蓮綠葉間點(diǎn)綴著一朵朵紅蓮花,有如三春夭桃,白里透紅,紅里露白,紅白相映,滿湖錦繡。熱風(fēng)徐來,株株荷花點(diǎn)頭起舞,縷縷清香隨風(fēng)飄灑,滿城香透,沁人心脾,令人銷魂,故有“西湖夜放白蓮花”的典故傳世,為衡州城昔日八景之一。
這種得天獨(dú)厚的自然環(huán)境,為少年時期的周敦頤提供了豐富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空間。他常常漫步于西湖塘畔,在欣賞美景的同時研究學(xué)問,思考人生。不僅如此,蓮花香、凈、柔、軟、不可染的德性,也影響了周敦頤,陶冶了周敦頤的思想情操。
鄭公在濂溪周氏家族內(nèi)歷稱恩舅。周子知恩圖報,妻陸氏陪伴舅母十九年終老才隨夫生子,因積勞成疾三十七歲亡。后裔們滿懷感激之情流傳不息深深的衡陽情節(jié)即源于此。衡陽是濂溪公的成長地,也是濂溪文化的根基地。正由于此,周敦頤在衡北岸和柘里的兩房后裔都是“仰曾祖濂溪公在衡遺跡不忍離去”。而來此繼承鄭公留給周家的祖業(yè)繁衍生息至今。從此外發(fā)后裔雖星居海內(nèi)外,但他們常回家看看,近幾年后裔來此拜謁祭祀先人日益增多。
這是一段美麗的故事:勤學(xué)好問,心疼姐姐外甥,疼愛外甥極力栽培,知恩感恩,代代相傳……。
花美,人美,卻怎能比得上這份情誼的美?
再讀《愛蓮說》,定會多一些感懷,多一些深刻的領(lǐng)悟。
小小荷塘,令人感悟。